异动
登录注册
【天风电子】AIoT之晶振系列6
小韭菜来看看
2021-08-05 09:46:30

【天风电子】AIoT之晶振系列6

时间:2021842030-2150

 

实录内容:

 

【主持人】:各位投资人大家晚上好,我是天风电子团队的张健,感谢大家晚上抽空参加晶振系列第6场电话会议,今天我们的主题聚焦在晶振行业的价格、供需方向,就是市场端的主题、话题。因为晶振行业是两个角度,一个是长期看成长,成长第一是物联网、汽车,这是拉动下游的需求。第二对国内的公司来说本身也是在全球的份额提升的大逻辑,之前在全球的份额非常大,成长空间非常大。市场非常关注大的成长逻辑下整个季度或者一、两年的价格,或者长周期的价格是怎样的逻辑?特别是大家看到最近几个季度国内的公司,包括台湾、日本的公司盈利情况、毛利率都有比较大的提升,特别是国内的公司,一个是叠加了产品升级、扩产,也有一部分价格因素在里面。今天我们聚焦在这个行业的价格周期,供需领域,所以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国内非常资深的,专门做晶振的分销和代理的专家周总跟大家分享。今天的内容主要聚焦在行业层面的市场端的交流。最后强调一下,我们公开的电话会议还是希望大家多聊聊行业情况,涉及到上市公司的相关的东西,大家不要问太多。因为这个东西第一本身不一定合规;第二,上市公司的信息建议大家以上市公司的口径为主,否则可能会出现一些分歧或者理解上的问题。

    好的,接下来我们进入到交流的时间,分成两个部分,第一我会先跟周总进行一个互动和交流,对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大概在40分钟,后面会有大概120分钟,请在线的投资者进行提问、交流、互动。周总,在线投资者最关心的大问题,我们看过去5-10年或者更长的周期,晶振的供需、价格大概是怎样的历史?就是在过去,最近两年会有比较大的价格提升,能不能把过去的历史跟大家简单的复盘一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特别是最近两年的景气度复苏、价格提升,原因又是什么?谢谢周总。

【周总】:我简单讲一下我个人的一些观点。我从事这一块超过10年,对晶振的了解从我入行开始都有所涉猎。如果我们从过去的历史来看,普通的晶振或者从常规的晶体、晶振来看,大概4-5年为一个周期,我们可以看到这4-5年里面,之前价格比较好,不同的厂商,这里面包括国内的厂商不断地加入进来,参加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价格变好,下来供需关系发生变化,整体价格又不断地下调,下调到一定程度又开始反弹。最近的一次大概是在2015年,2015年智能手机开始用到有源的晶体,我拿有源的晶体举例子,2012年、2013年,一开始智能手机兴起的时候,TCSO的产品每颗1美金以上,之后价格不断地下调,随着产能不断地加上来,当然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不同的品牌打价格战,到2015年降到23毛美金左右,之后智能手机有一个大爆发的过程,智能机大爆发,带动了TCSO的价格报复性上涨,那时候的价格涨到1美金左右。持续的时间应该是一年左右。2016年之后价格又持续走低,到2018年、2019年,价格最低的时候TCSO的价格卖到人民币含税价格0.8元左右。再之后2019年三季度、四季度的时候,像一些需求,物联网模块、4G模块的带动,整个价格又重新的上涨,国产的品牌1.2元左右,台系和日系的价格略高一点,再来到2020年去年,因为一场大火黑天鹅事件的推动,芯片的供给短缺造成了后面导致TCSO的价格持续的上涨。所以你说有没有周期性?我认为还是有一定的周期性的,但整体每一次价格的上涨呢还是主要有一些不同领域需求的大爆发带来的供需环境的变化而带来价格的变化,大概是这样。

 

【主持人】:好的,谢谢周总的介绍,第一个问题我再请教几个细节:第一,你刚才提到以温补代表性的来说,拉长周期看,降价的幅度是80-90%,甚至更高的幅度,最低的时候跌到1毛多美金,跌幅是很大的。这里面怎么理解跌幅这么大,是说这么大的跌幅是因为成本下降吗?或者当它卖得很贵的时候,那时候的成本构成和现在1毛多美金的时候成本有很大的变化吗?这个能给大家分享一下吗?

【周总】:我的理解成本也有变化的,包括里面包含的温补的价格持续在降低的,因为量不断地提升。再一个是产线,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厂商整个良率和效率的提升,成本本身也有在下降的。可能过了这个平衡点以后才是大家研究供大于求的情况发生,大家都有库存,为了抢订单才把价格进一步的下调。

 

【主持人】:长期看过去10年,成本端也是持续下降,所以原厂本身可以接受更低的售价的?因为成本在下降,我可以这么理解对吧?

【周总】:对,一部分是。温补的产品,像TCSO的产品出来的时间没有那么长,比如说325普通的晶体产品,我以前入行的时候卖到1毛美金,这个产品成熟度很高,国内的产品加入,最低的时候卖到3分美金,最低的、最低的时候,大概2018年,市场最差的时候,后来这个价格又不断地调起来。除了本身的供需关系之外,我个人看待这一块更多是国产替代国内的品牌厂商在整个行业,包括全球范围内的一线品牌厂商那里得到的,大家对中国品牌的认可度,产品品质的认可,能力的认可,这方面的提升所带来的价格支撑可能更多一些。

 

【主持人】:好的,这里面有第二个问题,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过去看长周期价格的波动,比如说12年内的波动有智能手机的销量,或者需求端的波动,那么如果我们看长周期的话,这个里面供给端有没有大的冲击?在过去的时候,比如说日本、台湾,大陆有没有大的扩产是供给端主导的降价,或者供给端的退出、缺货导致涨价,有没有大的波动?能不能拆分一下?比如说2015年是手机的需求端,有没有波动是供给端,或者有没有大的波动可以给大家分析一下的?

【周总】:供给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随着国内的厂家不断地加入,除了在上市公司里面我们看到的23家以外,有很多中小型的厂家数量庞大,把他们的数量、产能加在一起,数量都是不小的。所以产品的工艺、成熟度也在不断地提升,整体我们看到的每一次价格的持续降低,其实是跟供给有很大的关系供给在普通的晶振产品上,我们看到都是逐年在递增的。当然我们的需求端可以看到,10年前跟今天,包括每一年的整体需求都在不断地提升。这两年,2019年开始我们看到IoT、智能穿戴部分,当然前两年包括耳机,需求的大爆发很厉害,甚至有一些领域颠覆我的想象。比如说32.768的,在部分穿戴的产品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穿戴产品可能会用2-3颗,我们的新能源的汽车里面少的也用十几颗,几十颗的晶振需求,包括物联网的需求,像AOAUWBOTN、边缘计算等等,很多新兴的领域。最近我们公司还有光伏的客户用到晶振,这是我以前感觉比较少见的。

 

【主持人】:好的,供给和需求端如果有大的增长或者波动,就会对行业有冲击。特别您刚刚提到供给端,过去有一些产品线,国内的如果扩产比较大,就会对行业的价格有冲击。如果结构性的看这个问题,全球的晶振绝大部分还是在日本和台湾等供应商的手上,到去年为止国内公司的收入体量都是在这两家公司,一个不到5个亿,一个是5个亿出头。我能不能理解成国产的、国内的产能扩张导致价格的下降啊,是不是也是聚焦在这里面的一些相对低的环节?是不是比如说国内的扩张对日本那些主力的市场,它的价格并没有很大的影响?谢谢。

【周总】:这个在我们过去看到的一些领域好像确实您讲的其实也是挺专业的,比如说我们在普通的325,大概十几兆到40兆范围内的产品,一是没有专利的限制,二是设备和其他的壁垒相对比较低,要投钱,有人愿意花钱,雇上一些有一定经验的产线工人基本可以把这个事情干起来,所以国内还是有一些,尤其在泰州等一些城市,小作坊式的买几台设备的工厂还是有一些的,但是这一块主要是有太多的技术壁垒;第二是比较常规的一些领域。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说如果国内的壁垒,有些领域壁垒相对低一点,比如说国内的容易扩张,就容易内卷,导致价格崩掉。但其他的相对高端的,相对还是不错的,我可以这么理解?

【周总】:是的。

 

【主持人】:比如中低端的市场,之前大家容易集中的扩产,产能的竞争比较厉害。我看到台湾、日本的公司,产品里面高端的占比比较高一些,像32.768,兆赫兹里相对高频的。32.768的产品为例,这算是产品线里面比较高端的,他过去是不是也有一些波动?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之前的扩产对这个行业的冲击应该比较小的吧?

【周总】:32.768这个部分,前些年受限于日本对这一块有一些专利的壁垒,我们看到全球大概70%以上的产能都集中在爱普生,在2014年、2015年以前,早期的手机,功能机时代,包括最早期的智能机刚刚推出的平台都需要32.768的,所以一度市场上的需求还是非常多的。到2014年、2015年,整个手机的主芯片,主控或者基带芯片集成度在提升,产品的、技术的成熟度提升以后,就把32.768的晶振需求包掉了。所以日本的厂商在那时候开始陆续就没有再扩产,甚至有再调整产能。国内一、两个厂商能够做32.768的产品,但技术的成熟也是经历了蛮长的时间达到产品的稳定,得到市场上尤其是一线品牌的认可。

 

【主持人】:您刚刚讲到的32.768K赫兹的产品本身的壁垒比较高,在过去手机里本身用量是比较大的,这一款已经被集成了所以没用了,所以需求下滑了,导致这一款产品,过去价格也不行,是因为需求端下滑的原因导致的,对吧?

【周总】:没错,一部分的原因,或者主要的原因在需求端,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下滑,大家就会竞争。

 

【主持人】:明白,关于这个料号能不能简单的量化一下,最早的时候是什么价格,最低的时候跌到什么价格?过去12年有涨价,涨到什么价格?

【周总】:好的。32.768在市场上,除了APPLE以外的厂商,尤其是国内厂商我们用3215的尺寸用得比较多,这个尺寸就是在2019年年底附近,最低的时候大概我们可能卖到人民币0.44毛钱左右的价格。然后在2020年就是去年到今年这个价格就一路上涨,我们目前这个厂商,国内的厂商目前给到经销商和代理商的出厂价应该普遍在0.95元左右,大概翻了1倍多,将近1.5倍。

 

【主持人】:这颗料的底部是4毛多,现在9毛左右,大概翻了一倍?

【周总】:对,传递到终端的客户大概是.1-1.2元的价格。

 

【主持人】:因为经销商中间还有一些毛利

【周总】:是的。

 

【主持人】:这颗产品比较早的时候是什么价格?几年前或者10年前,当时手机用得比较多的时候。

【周总】:以前价格高的时候,这个大概是1块多人民币,2毛美金。而且在我的经历里面,大概在2020年附近还出现过一波大的缺货涨价潮,价格从2毛美金左右涨到将近4毛美金。

 

【主持人】:最景气的时候将近到了2块多,就是原厂的出货价格?

【周总】:经销商出来的价格,日系的厂商要么是官方的提价,到国内一般经销商这边价格因为供需关系还有一些调整。

 

【主持人】:因为这个料比较重要,32.768的产品你提到在过去的时候比较贵,如果只考虑原厂的价格,最高的时候1块多钱,2019年的时候跌到4毛钱,最近又涨到了9毛钱,大概是这么一个阶段?

【周总】:对,这个价格目前对比一下,全球供给量最大的爱普生的价格,型号是MC146,听他们说经销商那里价格没有太大的变化,但订货非常不稳定,普通的经销商如果手上没有一线的品牌厂商的话,可能配货比例相比以前不缺货的时候非常、非常低,所以导致外部的市场上如果一定要用到爱普生的料号的,价格去到1.8-2块。

 

【主持人】:这是经销商给到终端客户的价格?

【周总】:对的。

 

【主持人】:明白,您讲得很清楚了,就是这颗料。晶振里面不同的产品系列、料号,比如说有兆赫兹的中低频的,还有K赫兹的,我们不考虑相对中低端的,国内比较容易内卷、扩产的,现在日系、台系的产品结构里,有的涨得多,有的涨得少,除了32.768以外可以分析一下各自涨了多少,各自涨价的原因是不是不一样的?谢谢。

【周总】:您的意思是我们把晶格的产品大概几块分别区隔一下,看一下价格的变化?

 

【主持人】:比如说可以这么分,有源的温补的是一类,还有做中频的,十几兆,230兆中频的兆赫兹的,涨价的幅度应该不一样的,涨价的幅度是多少?我们只讨论原厂的出货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有的涨得多,有的涨得少?

【周总】:好的,如果我们分几大类的话,您刚才讲了真大的分有源和无源有源的产品在去年底AKM的大火,黑天鹅的事件,这属于特殊的事件,总归价格会回归到合理的产品。最缺的TCSO产品之前最高的时候到了1美金以上都有,现在最新的状况有回落到4毛美金,这个价格还是比AKM事件之前的价格,差不多还是翻了1倍,而且这个价格短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了,AKM代工厂瑞萨那边又重新收紧了产出,因为确实他还是有一些影响的。有源的是一部分,我想表达的是说有源的价格除了黑天鹅的影响以外,整体的价格另外有一颗中振的产品,价格涨幅也是50%以上的。再来看325 2016这样普通的晶振,您刚才归纳是中频,其实没有中频的说法,尺寸比较常规,325-20162020的这种产品之前可能最低的时候在3分美金,目前市场上大概整体的价格我们国内的小品牌大概涨幅10%20%的涨幅,但是这里面比如说类似国产的两家大的晶振厂商,其实据我了解他们价格上涨的幅度是很大的,比起小品牌他们的上涨幅度是比较大的,可能在一线品牌那里他们给到客户的价格大概翻了1倍都有,而且还供不应求。

 

【主持人】:1倍是谁给谁的出货价格?

【周总】:给到终端的出货价格,经销商一般是5-10%的利润。如果有经销商大概是5-10%,如果没有经销商,像华米、OV级别的基本是厂家直供,没有中间商。

 

【主持人】:20-30MW这个频段的,尺寸比较普通的,原厂出货价涨了多少?

【周总】:最低端的产品价格涨幅50-100%都有,为什么这部分涨得比小厂家多?因为他们在一线的品牌厂商那里,以前不会考虑国产的品牌,现在他们通过过往几年的时间逐渐证明了自己,尤其这两年由于供给安全的考虑,而且事实上愿意接纳他们去尝试以后,发现他们的品质各方面很成熟,完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就给到他们一个价格比日系、台系略低一点的价格,这个价格比他们之前的价格是50%,甚至个别型号接近1倍的涨幅。

 

【主持人】:我明白了,这个价格的涨价是因为之前大客户不认可国产供应商的产品,所以它的价格非常低,它的价格只不过恢复到了和国际厂商差不多,但还是比他们便宜一点的价格

【周总】:举例子,325以前最差的时候,你说中频范围的卖到2毛多人民币,3分的美金,你知道爱普生的价格卖到78分美金,所以国产的价格翻一倍还是比他们便宜,这是我理解的国产替代。

 

【主持人】:国产替代大客户的导入导致他们的出货价格提升了,因为接近国际原厂的价格了

【周总】:一线厂商的价格,对的。

 

【主持人】:您讲得很清楚,兆赫兹有源的,涨这么多,供给端的影响比较大;中频的这些因为国产大品牌导入,国产的供应商,之前国内的价格太低,有一个系统性恢复的提价,这个原因是这个。在高频里面,高频里面有没有不带温补的产品,价格是怎样的?比如说50兆以上的晶体,又没有带温补,产品线的壁垒比较高一些。

【周总】:明白,张总,我们国内不分中频,但某种意义上讲的高频大概是50兆左右的范围作为一个分水岭。其实也有低频,整体我们的晶振是越薄频率越高,越厚频率越小。我们看到虽然尺寸可以越做越小,2016的尺寸比325小,极限像8兆的产品做不出来,尺寸小了以后、薄了以后,更低的频率他做不出来。那这个反过来,我们说高频其实就是参照50兆的分水岭,50兆往下的一般行业里类似40兆左右的产品,像38.440兆的产品我们整体都不称之为高频,50兆以上MTK平台,高通平台是70.8兆赫兹的,WIFI696兆赫兹的,除了手机5G的平台以外,更早期我们的高频像100兆、200兆的产品其实用在基站上。这个价格是很夸张、很离谱的,基站的使用一颗贵的达到几十块的人民币。

 

【主持人】:但是量很小,是小众的市场吧?

【周总】:以前大基站上,你可以想象得到量不会太大。

 

【主持人】:现在非手机的应用也有高频的需求,WIFI6的需求也需要高频的,而且不需要带温补的吧?这一类的产品,50兆以上的这一类的产品过去12年原厂的出货价格大概是怎样的情况?

【周总】:不同的厂家有差异,能做这一块批量量产的没有几家,日本有三家主要的供应商,台湾一家,以前就是这4家。据我了解像WIFI6产品,不同的客户我听到最低的报价是5毛的美金,最低的,贵的给客户报到67毛的都有。

 

【主持人】:现在呢?这个涨得多吗?

【周总】:高频的没有涨价一说,没有针对性的涨价一说,为什么呢?因为整个运用,包括量现在没有彻底的爆发出来,真正量最大的还是在未来的手机,像高频的888平台,最新的5G的手机的基站芯片,目前小米有量产的极性极性应该最多,下一步像荣耀和OPPO,他们也有量产,只不过量产的量没有这么大。

 

【主持人】:我理解了,50兆以上高频的,不带温补的,因为量还不大;第二,本来供应商在全球就23家,大客户都是全球品牌大客户,这个产品的价格其实并没有大幅涨价的情况,本身的单价比较高

【周总】:我的理解利润率方面大家比较满意的,但未来随着量的攀升,未来随着国产厂家不断地突破能量产以后,价格整体应该会往下走,整体向上的空间比较难,原来的利润可能比较高,目前除了国产厂家以外1家台系、3家日系,他们的利润率太高以后会回归到未来50%左右的毛利,我举一个例子,回归到合理正常水平,大家比较舒服,这个阶段的价格慢慢稳定下来。

 

【主持人】:本来这个比较高端,单价比较高、毛利比较高,如果有新的竞争对手扩产,这个价格有可能往下走,趋势应该是往下走的

【周总】:对。我补充一点,手机平台也是有源的、热敏的产品

 

【主持人】:好的,我简单的总结一下,因为产品比较多;第一,K赫兹的36.8,原厂的出货价底部涨了1倍,原因是很多新的需求拉动的。第二,在几兆50兆以下的,如果我们称为中频的,行业的提价是不多的,多国内的品牌客户提价比较多,主要原因是因为之前国产的大品牌不认可国内的供应商,价格非常低,价格是系统性的恢复到正常的国际价格。第三,温补的产品因为供给端的大火,出现阶段性的过大的涨幅,现在也有降价,但现在相比最便宜的时候也涨了不少的。第四,50兆以上的高频的,你的意思是这个东西本身的单价比较高,目前是小众市场,量没有起来,本身单价高、毛利也高,其实没有涨价,而且您觉得未来如果扩产本身也会降价,我总结得的是准确的吗?

【周总】:挺准确的。

 

【主持人】: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更希望看到哪些公司长期比较赚钱的,在不同的产品线里面肯定不会一直这么缺货,新产能有波动,如果看未来5年合理的利润,那些产品线的毛利相对高一些大概怎么排序呢?合理的。

【周总】:我看待这个问题,技术的壁垒,或者今天在市场上能够有产品的生产能力,有供给能力的厂商越少,相对他的护城河就越大,他的价格的稳定性和毛利就越好控制。我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个人,只代表个人观点,我未来一是看好高频的产品,除了大量的手机需求以外,其实还有细分领域,以前都是用日系的产品,最多台系的,售价非常高,而且这些产品未来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高频的产品我们能看到的,真正已经在大批量量产的毕竟只有4家,3家日系和1家台系,我最看好高频。

 

【主持人】:高频是50兆以上的确定性更强的,比较赚钱的?

【周总】:对。后面是看好有源的产品,所谓的器件类的产品,像TCSO、中振类的产品,中振类的产品对芯片的供给不像TCVCSO的那么多,价格非常供不应求,需求量没有TCVC的那么多,有源的产品我比较看好。还有热敏,我觉得现在热敏的价格偏低,没有回归到正常,因为二季度缺芯片对市场影响挺大的,到目前看缺芯片的状态没有得到有效的环节,这部分有压制价格的释放,所以我个人把有源的产品VCTCSO,这一块的产品放到第二类,这类厂商能做的很有效。第三类是K赫兹的产品,K赫兹的产品我知道的,日系和台系价格上让他们很舒服,他们不会因此做太多扩产的动作,以前受过伤。我们看到疫情之前,爱普生的产能就不是很大,他在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受疫情的影响非常严重。再之后小尺寸的,你刚刚提到的中尺寸的产品,国内在1612往下,1612国产的厂商慢慢趋于成熟,更小的像1210尺寸、1008尺寸,像苹果的耳机产品上用到的尺寸规格还没有大的量产。所以再要划分的话就是小尺寸的晶振,之后才是普通的MEGA赫兹产品,我认为未来趋于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一些波动,但基本上价格很难回到以前了,格局已经定了。普通的兆赫兹的产品要做也是尺寸最精细的,因为这容易发现有一些门槛、一些技术壁垒所在,不愿意和国产的厂商竞争价格。我对未来的看法是高频、有源、K赫兹、小尺寸,然后再来普通的

 

【主持人】:明白,讲得非常清楚,您的排序是高频、温补、K赫兹,以及小尺寸的兆赫兹,再往下是普通的兆赫兹,你也觉得即使是普通的兆赫兹,也不会回到2018年、2019年非常低的价格了,应该这么理解?

【周总】:那时候刚好国产的厂商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一线品牌的认可度没有起来,大家挤在一起杀价格。现在往未来看,普通的大家不太会扩产了,坦白讲,以我了解到的。另外我补充一条,我讲有源的产品。

 

【主持人】:我这边最后一个问题,因为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大家可能还关心一个问题,特别是K赫兹的,K赫兹和有源的这类产品需求端有增长,像马来西亚的K赫兹产能的增长,需求是增长的,供给是减少的,导致涨价比较多。行业都知道涨价,行业的库存也是大家关心的变量。如果我们关心K赫兹的价格,我们看几个季度的价格,看一两年的价格,K赫兹你怎么判断?后面几个季度的工序是怎么分析的?谢谢。

【周总】:先说32.768,或者说K赫兹产品,K赫兹产品从我目前的分析,日系的像爱普生的供给目前没有办法回复到疫情以前的水平,我一开始也在讲,很多新兴的领域,尤其是IoT相关的产业,用到K赫兹的产品越来越多,有时候你想不到的,一个产品用23颗的情况都有。我的理解,一边国产厂商也在扩产,一边需求也在增加,还有一个在短期一些主控的芯片的缺货或者供给不足,其实压制了产品的价格,包括这一块的需求的。所以从我的角度看,K赫兹的产品未来至少1年这个价格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保底不会向下的降。但如果说出现我们现在想不到的意外的黑天鹅事件,这个价格就不好说了。我认为向上可能有空间,向下我认为很难,因为本身需求没有得到释放而且整个行业的水位、库存,我拿代理商的库存来看,基本上大家的库存都是没什么库存,可以说每个月的到货每个月出完。对厂商来说也是这样的,短期就算有其他的国产厂商,整个国产厂商如果这一块适当的扩充几千万颗的产能,对市场影响不大,因为整个还是缺货状态,没有什么大的库存水位这一说了,在这个产品上面。但需求越来越多,如果今年不是因为芯片的缺货,可能K赫兹产品价格还能进一步的上涨。现在很多行业说白了只拿32.768,只拿K赫兹产品也没用啊,必须要匹配。

 

【主持人】:这个讲得很清楚了,有源这一类的呢?

【周总】:有源这一类我目前看温补的产品,TCVC的产品价格会回落,基本加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热敏那一类,后面5G的换机需求爆发或提升,热敏的价格我比较支持它能够进一步的提升,至少涨到,现在台系的价格是1块的含税价格,大概还有20-30%的幅度我觉得是合理的。因为现在大家的利润水平不是太高,这个市场的变化就是让它回归到合理水平其实是比较科学的。

 

【主持人】:明白,有源你更看好温补系列的?

【周总】:温补因为黑天鹅事件已经涨过了。

 

【主持人】:说错了,有源你更看好热敏系列的?

【周总】:热敏的从这个价格往未来看,目前是偏低的,未来应该涨一点才可以,现在毛利不是太高。已经涨过了,去年到今年价格涨过一波了,大概涨了30-40%了,原来是亏钱的。

 

【主持人】:有源的产品系列里目前哪些库存比较低,哪些的库存高一点呢?

【周总】:目前据我知道的没有什么库存,能做的厂商目前接单至少到年底

 

【主持人】:经销商的库存呢?

【周总】:据我的了解,TCVC的不讲了,大部分常规的经销商和厂商手上没有库存,不排除有另外的情况,有一些厂商,我听到的个别厂商以前有备过一些货,但今年的状况他一直拿不到芯片,有少量的厂家是这样的,这样的厂家可能有一点库存,正常来说渠道的生产厂商没有什么货的,没有什么库存,正常的交付。

 

【主持人】:简单的总结一下,你觉得过去涨价比较多的,特别需求驱动的,K赫兹和有源的产品都涨了不少,你觉得一年以后需求在增长,缺口比较大,而且有一些需求目前被抑制了。可能有的扩产,或者海外的扩产,不会导致这个东西突然不缺货或者过剩了,或者你觉得有些产品往下没有空间,网上有空间,你更看好里面的K赫兹的32.768以及热敏这两个产品线?我的总结是准确的吗?

【周总】:大致吧。K赫兹我倾向于价格稳定,如果没有特殊事件会偏稳定,现在没有什么库存,我们看好下半年会扩产,这个会对冲,如果没有其他事件的影响会保持稳定,因为渠道的价格比台系、日系还是便宜的。

 

【主持人】:明白,相对对价格有往上空间的应该是热敏的产品线?

【周总】:现在的价格往上去,波动性我自己看待应该会高一些,从产品的利润率来看,比如说K赫兹产品已经很好了,热敏的产品现在利润率还不够,我认为,所以需要提到和日系、台系一样的价格。

 

【主持人】:您讲得非常清楚,这个产品线比较多,比较复杂,每个背后的原因不一样,跟您请教了一个小时,在线有不少投资人,我们接下来大概10分钟左右,看看在线的投资人有没有问题?因为周总对市场端非常熟悉,希望大家更多聚焦在这个领域的问题,如果大家有问题可以解除静音进行提问。如果大家没有问题,我向周总请教最后一个问题,过去的行业除了价格、供需的问题以外,大家关注到最后一个问题是国产的厂商这几年的进步非常快,你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过去12年国产的厂商发生了哪些比较大的,你观察到的变化,它背后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特别是这个东西涨价、缺货是不是对国产厂商的进口替代,突破大客户有没有很大的帮助呢?周总。

【周总】:好的。我们看到国产的厂商的进步,从我的角度或者我的理解,它不是这一、两年的变化,是过去多年的变化,5-10年以前的积累。比如说目前国内的这几家相对知名度比较高的公司,他们早期在市场上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为什么?因为他们早期给别人做,给台系或者日系的做代工为主,虽然代工的利润也不差,从那时候开始他们不断地通过代工的方式逐渐积累他们产线的技工,相关的技术人才、生产经验,其实在更长的时间里面。因为这个东西不是今天短时间一、两年,两三年,或者有源的产品,K赫兹的产品,小尺寸的这些产品不是今天说做马上拿过来,买了设备就开干,不是普通的很成熟的MEGA赫兹产品,这些产品都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首先工厂的生产能力,技术方面要达标,要符合给APPLE,国际大厂、国内大厂等厂商使用的质量的要求、品质的要求,他代工的时候已经完成积累。第二个阶段,过去的23年的时候可能比较突出一点,我们这几家大的国产厂商他们从以前的代工为主开始转变策略,在市场上打自己的品牌,推向市场。推向市场不是一开始就能被大公司,一线品牌的客户能接受的,所以他们还是从白牌,周边的市场开始入手,慢慢得到大家的认可。然后积累、出货,积累进一步的经验,积累他们在行业内的口碑。

最近一、两年随着贸易战的兴起,从国家到企业使用晶振和国产物料、器件的厂商开始意识到供应链的安全问题,就这一点来讲大家更愿意,至少给国内的品牌,在市场上大家知道出货,有比较长时间的积累,认为已经成熟、稳定了,才给他们机会去验证。这里面供需关系的失衡又进一步加速了这个国产替代的过程。先是给机会,给完机会以后不光是给不给机会的问题,而是没得用的问题,所以又进一步的加速。这一点不光是晶振,还有其他的元器件都可以看得到这个生意。我认为国产替代,国产的器件,包括今天讲的晶振厂商是过去多年的积累,不断地努力才走到今天这一步。在今天我们看到很多领域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再加上国产替代,包括政策的支持,我们看到终于有了收获,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的价值也得到了更多的体现。

 

【主持人】:讲得非常清楚,先是代工,然后是缺货,只能大规模的导入国产供应商,都在持续的进步、迭代和升级,因为您是代理很多家的产品线,国际、国内的都有,长期来看你觉得国内本土的供应商未来天花板哪?能成为全球什么样的竞争力或者地位的公司呢?这个里面需要观察这些公司哪些核心的要素?他有潜力能成为国际上相对比较领先的公司?谢谢。

【周总】:这个问题太专业了,我这样讲吧,我能看到的,我自己也有期待,我创业的时间不是太长,几年时间,我非常看好国产的从芯片到元器件的发展,这是一个。第二,从今天讲的晶振来看,从最早的帮人代工到推自己的品牌,我们还可以看到什么?跟随别人,最早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产品,给人代工,到后面能代工做市场比较前沿的技术产品,甚至包括有厂家,连设备都可以自己研发、自己生产,其实就是对这个产业、这个技术把握到一定程度以后再积累、厚积薄发。再来,高频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推出到量产的时间,推出的时间不是太短,但量产的时间没有太长,只有几年的时间。全球只有几家批量量产的产品,目前我们看到国内的厂商马上就要做量产的工作。至少从世界范围的排名来看,我们以前在前十的范围内看不到我们的厂家,我觉得未来的厂商进入到前十,甚至往前五去靠都是有机会的。这是中国国人身上所具备的品质,包括政策多方面的作用吧,我个人是非常看好国产厂商最后做大做强,我认为3年内能做到前五左右,前五、前六水平的厂商是完全有可能的。当然距离前三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像爱普生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需要更长时间的努力。

 

【主持人】:谢谢周总,如果在线投资者没有其他的问题,我们就先到这里,周总你最后有没有补充?

 

【提问】:提国内厂商有一家上市公司惠伦晶体,主要和温补竞争,他不做K赫兹的产品,不做K赫兹的产品,如果从销售端来说,他不做K赫兹的产品,对销售端有没有影响?有没有削弱他竞争力的一部分?相对其他厂商来说的话,我想问一下周总。

【周总】:其实简单的讲,国内的厂商,大家最熟悉的厂家各有特点,产品方面其实各有侧重,今年两家都做了定增以后,各自都会在原来不足或者还不够好的地方都会去做一个补充,产品的系列会更加的全面。他们不是单纯看谁争国内第一,他们的历史使命是未来在全球范围内跟日系、台系厂商竞争。因为这个市场我们整体,尤其在高端的客户和市场上面,国产的份额目前还太小、太小,这个市场会非常大,你说对他有没有影响。曾经没有这一块产品,你说在局部的客人那里可能会有影响。

 

【提问】:如果产品线不够全,竞争力不够?

【周总】:拉长时间来看,据我知道的在新的定增扩产之后都有了,另外一家没有的产品他们后来都会有,陆陆续续的补强,这是未来走向全球去做更大的发展的。我再补充一个,你讲的这家公司之前也是有产品的,只不过K赫兹的产品他是半加工的方式,不是完全的从头到尾自己的产品,我知道他们之前也是有产品的,只是出货量比较小,目前也有在出货。

 

【主持人】:周总你说晶片是外购的,做一些后道的工序?

【周总】:对,未来他扩产之后可能是全自主的方式。

 

【主持人】:国内的公司这两年客户端、产品线,产品丰富程度,以及国际的影响力都是快速提升的,他们的使命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领先公司,才是各家公司的目标,而不是互相内卷?

【周总】:是的,他们现在直接冲突的已经不是太多了。比如说我知道的去年到今年,他们每一家各自做了很多计划外,没那么快的国际厂商,每一家进到几十家厂商里面,甚至往苹果方向去合作的方向,这是我们以前很难想象的。结合他们自己的努力,我想未来会有更多的惊喜。

 

【主持人】:如果大家没有问题,时间也一个多小时了,周总您看您最后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如果没有的话就先到这里。

【周总】:我和业内的朋友交流比较多一些,比较轻松一些,跟大家去交流,包括张总您这边对行业的理解,很多方面的专业度很高,如果我讲得不太好的地方大家多包含。

 

【主持人】:周总太谦虚了,因为今天的时间比较晚了,非常感谢周总抽出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跟大家分享,非常感谢在线的投资人参加这个分享和交流,我们津亭的电话会议交流先到这里,再次感谢周总。因为我们非常看好晶振的赛道,一是下游物联网、车载,恩今天周总在车这一块讲得相对少一些,这是一块很大的市场,需求端对产值和空间的拉动比较大。还有国内的公司进步非常、非常快第三,从公司的企业盈利来说,因为之前产品线比较低端,大客户也不认可,现在产品系列越来越丰富,高端的产品占比越来越高,特别在品牌大客户的占比也越来越高,我们判断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和中枢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我们非常看好国内这些公司的机会。这个行业赛道我们非常看好。我们也准备了下一场晶振交流的会议,是在星期五下午4点到5点半,这一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会,欢迎大家关注,这场我们邀请日本原厂晶振公司的资深高管,给大家聚焦在汽车领域,这个领域的机会和国内公司的潜力,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这个板块后续的活动,包括相关上市公司的报告,交流,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们今天的会议先到这里,非常感谢周总,感谢这么晚投资者的接入,谢谢大家,周总再见,大家再见。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惠伦晶体
S
泰晶科技
工分
16.35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3)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1-08-05 15:44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熊途牛路
    躺平的老韭菜
    只看TA
    2021-08-05 13:06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08-05 10:46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