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口总数14.12亿略超预期,部分源于调查漏登率创新低 2020年全国人口共14.12亿,与2019年抽样数据的相比,增长1173万人。人口“快速增长”背后的根本原因或是此前抽样调查低估了人口数量,导致本次人口普查得到的2020年人口数据相对偏高。本次发布会上宁吉喆局长还提到了2016的实际出生人数超过1800万,高于当年统计局公布的1786万,也反映了此前人口抽样数据存在漏登现象。七普的详尽程度前所未有,普查漏登率达到了0.05%,远低于五普的1.81%和六普的0.12%。 2、2020年总和生育率快速下行至1.3,人口通缩大势难改,鼓励生育迫在眉睫 总和生育率是指每位女性的平均生育子女数。本次发布会上,宁吉喆局长提及2020年出生人数约为1200万、总和生育率为1.3,这两项数据较2019年的1465万和1.5均大幅下降。我们认为生育率大幅下行的主要原因是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带来的堆积效应正加速消退。1.3的总和生育率水平甚至已低于日本,主要经济体中仅高于韩国,鼓励生育迫在眉睫。 3、总人口峰值或提前至2027年,未富先老难题突出 根据最新数据,我们重新测算后发现,中性预期下总人口峰值或提前至2027年到来。日本总人口拐点在2010年,当年日本人均GDP达到4.4万美元,而中国人均GDP刚超过1万美元。如何构建适合老龄化社会的服务供给体系将成为国家应对老龄化战略的着力点。。 4、“一老一少”数量占比超预期,关注Z世代和银发经济 2020年少儿(0~14岁)和老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从2019年的16.8%和18.1%提升至17.9%和18.7%,而劳动人口占比较2019年大幅降低1.74个百分点,导致人口抚养比快速提升至57.85%。人口结构的改变或将带来“Z世代”和银发经济相关的投资机会。 5、人口流动区域分化严重,东部沿海地区或胜出 2020年普查数据显示,部分东部沿海地区的实际常住人口数量远超此前统计,浙江和广东的人口数量分别较2019年的数据增加了10.37%和9.38%。同时部分北方省份的实际常住人口数量低于此前统计,呈现人口流出的态势。人口流动方向的背后是产业格局、地方财政、房地产价格变化趋势的反映。 6、人口红利的质量优势更加显著 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教育工作取得巨大进展。一方面,基础教育愈发普及,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六普时候的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从4.08%降至2.67%;另一方面,更重要的高等教育持续发展,2020年我国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亿人,占比高达为15.4%,较六普时的8.7%几乎实现了翻倍增长。 7、城镇化进展超预期,预计2030年能够实现70%的城镇化率 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了63.89%,较2019年抽样调查的60.60%大幅提高了3.29个百分点,大幅超额完成了此前制定的2020年达到60%的目标。按照国际普遍规律,城镇化率30~70%属于快速发展区间,我们预计按照当前速度,预计城镇化率将在2030年达到70%。 8、老龄化对中国的三大长期影响:低利率、低通胀、高消费率 (1)低利率:从资金供需、付息能力和风险偏好三角度看,老龄化都将压制利率水平。(2)低通胀:深度老龄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人口结构老化在需求端对通货膨胀率的抑制作用大于供给端的拉动左右。(3)高消费率:长期看老龄化会打压收入增速并掣肘整体消费能力,但人口抚养比提升或将在中期提振消费率。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