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订单:合同短单多(3-6个月,临时性的)一般不披露单子,稍微大的项目:首都机场,体量大的。跟很长时间,实际上采购程序没有,还是有竞争的。减隔震条例对于震安,是公司全新的起点。震安证明了自己,介绍下行业背景和公司生产经营的情况。新闻联播原先关注的中国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2019年10月8日,司法部对外公开征求意见——过程比较长,征求意见稿和行业相关的核心内容是条例的18、23条,规定了国家的高烈度地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学校、医院、幼儿园,养老建筑、防灾建筑和应急救援建筑采用减隔震技术,确保地震时建筑功能不丧失,提高了两期六类公众建筑的抗震能力保障,把减隔震的市场由云南和另外五个省的政策范围推到了全国,把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长很大——19年研报测算200-300亿元。一、两区1、中国地震计划的抗震设防八度以上建房子的地区:(1)京津唐(北京、天津、河北、雄安新区)原先没政策,增加的市场,经济体量远远超过原先的市场;(2)第四川川西成都平原西部;(3)东南沿着台湾海峡——广东汕头、福建厦门、台湾海峡——江苏的宿迁——八度区增加的范围经济比较发达→这一块的市场远远超过老的云南+五个省的政策。2、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国家应急管理部——5年/10年发布地震重点监视区域名单——最新的2016-2020年的地震重点防御区覆盖范围:保护重点城市——首都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下游: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几乎所有省会城市、重点城市都纳入了政策范围。2021-2030年的修订稿地震局也在做,变化不大,比2016-2020年的稿子变化不大→这个市场远远大于高烈度地区。原先的整个的测算基于云南和五个省的市场的渗透率推算新政策的市场。新的区域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六类公共建筑的需求远大于原先的市场→原先的300亿元现在来看不止。二、功能性市场——减隔震有两个大的特点1、安全性:保障人员生命财产+房屋内部财产(家具家电):安全性远远优于原先的抗震结构,国内外实际地震充分证明2、按照国家的设计规范建筑的上部结构梁柱可以缩小尺寸——钢筋混凝土可以减少→设计院充分认识,很多类型建筑通过功能性建筑采用(非范围内的建筑也使用):(1)传统的机场的大跨少柱使用空间大的机场——减隔震技术解决特殊钢结构的抗震+节约空间。(2)沿着海岸线LNG储罐:今年跟踪30多个储罐——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建设大型储罐——应对地震发生碰撞的风险——隔震成为标配(3)地铁上盖的建筑的土地开发——原先没有采用减隔震建筑→第一层(3-5楼)震动大舒适性不好:第一个北京玉渊潭琨御府(京投做的)第一次运用隔震技术——北京地震局做了检测——地铁机车震动大大减少,增加了舒适度。城市土地稀缺——地铁土地建筑成为热点。去年做了北京的北安河地铁上盖,今年做了宁波的地铁上盖。(4)国家八度半以上的住宅直接有经济性——节约钢筋混凝土的造价200-300元,隔震产品本身增加的造价是100元左右→节约100-200的造价:四川的西昌的琼海的断层湖(9度)——抗震设防要求的烈度是9度——大型机场的开发基本都采用隔震技术——云南三个昆明的东川区、普洱的澜沧县、西川的康定、西藏的喀什、江苏的宿迁大量的应用(5)介入新领域——赣州核电,试着采用——备用采油机——核电的防震要求高——现在的热度高——设计师采用减隔震减少难题(6)风震——超过100米的高层——上海中心、101大厦、深圳平安大厦——建筑的顶层——抗风的减隔震器械——高楼必须减风震——不亚于第一个政策的市场三、碳中和、碳达峰——建筑行业钢筋水泥的使用——钢材和水泥碳碳排放占据总的比例很大——报告:20%左右,对于碳中和减少钢材水泥的碳排放肯定是热点我们的减隔震技术可以减少钢材和混凝土的使用量→非常大的蓝海。碳中和的概念把减隔震的经济性弱化很多——减少的成本不大的低烈度地区在住宅上也会运用——国家土地供应会提出绿色的概念→更大的蓝海。随着人们开拓市场的天花板非常高。真正的蓝海是住宅,现在的住宅是开放商开发,购房者买来使用——购房优先考虑价格区位配套没有考虑安全——地段安全因素——随着安全意识的提高,住宅的安全意识也是卖点——日本的发达国家的实践——知道房子在地震中是安全的,技术的抗震结构是最高的抗震烈度,安全性也是卖点和市场——中国的建筑市场非常大,减隔震技术在整个建筑市场都有空间。几个方面加总未来的市场由20亿元上升到千亿以上(自己的估算)。昨天条例草案通过→(1)下一步组织调研人员到各个省的住建口调研拿到数据作为我们公司的战略——市场规模的判断。(2)下一步立法的周期——现在通过的是草案,中国政府的立法是非常严谨的,征求意见稿-征求完了在司法部进行调整-形成送审稿-国务院通过是草案-经过国务院的文件会签-总理令颁布是正式稿。研究机构统计条例,国务院的条例从草案到总理令颁布要1-4个月,颁布的正式稿出来后到执行还有时间,从执行对于建筑有新老划段——执行的新开始的做的设定的项目划段-到设计施工许可证——动工形成收入——条例真正落地形成收入还有1-1.5年的时间。(3)公司目前在条例草案没通过的条件下提前做的布局——产能+销售+研发结构。产能布局消息是公开的,昆明做了技改+新建——产能从3.8亿元→16个亿元。两个工厂的建筑物和土地都留有余地——下一步2期直接上设备-进度快→应对下一步的市场,减隔震产能投资少→机械加工业务——OEM的方式——紧锣密鼓的落地的期限(1-1.5年)尽快的形成产能应对市场。公司会对条例请合作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调研,掌握数据,进行终期的战略规划。最后今年的情况,现在比较早,合同都是签定合同到形成销售——签合同到供货时间不长,招股书销售的流程图——销售订单的跟踪,提供咨询和设计配合设计院进行专项设计——项目在取得施工许可证——甲方找总包方——总包方进行采购:项目前期设计到拿到施工许可证到项目的落地,是我们销售跟踪比较长的时间→现在比较难定时间,签定合同3-6个月可以落地。现在跟踪的项目情况是成立十多年来目前项目非常活跃的时候。去年执行的的乌鲁木齐机场一个合同5个多亿——2016年就开始前期的咨询设计,落地时间长。跟踪的时间性和竞争状况后期不好确定时间:跟踪的大项目是非常多的。(1)LNG储罐30个罐在跟踪——26万吨左右——环渤海海运,一个罐子1500万(2)机场——大兴机场、美兰机场、乌鲁木齐机场——减隔震技术节省空间、造价+解决高铁垂直在航站楼下面的机场——进度快的:西安的咸安机场——设计方案定了:规模面积不小,按照前几个机场预估一个机场上亿+呼和浩特机场+银川的中川的机场——一个机场3000多万。天津机场目前机场学习大兴机场——高铁下穿,规模体量大。昆明长水的T2航站楼——体量略大→机场不够了,修的昆明S1卫星厅也使用了我们的减隔震产品。云南的丽江机场是仅次于昆明的流量比较大的机场——改扩建也利用我们的减隔震技术。对于机场的翻盖也有技术的突破,抗竖向震动的技术。地铁翻盖的项目很多,西安三条——云南世博园4号线+西客站大的西部交通枢纽——上海、深圳、北京都有地铁上盖的项目:都是非政策的功能性市场。西昌——跟踪好几个大的楼盘——万科、中铁的楼盘,一个楼盘都是几十万平米体量大——好几千万一个,在历史上比较大。政策内市场跟踪比较大的——云南疫情后规划了十几个传染病医院,滇东、滇南、滇西四个大的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建筑面积也很大;云南的学校——今年的规划量——初中规划了一大批:云南的教育和医疗我们跟了好几个亿。新疆的学校医院规划也很多-想提高维族的教育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新疆的建设一直很热。海南的海口市是八度半地区——国际旅游岛建设——康养的项目也是比较多的。原先强震政策的省——陕西(2021年上半年3000多万(引入副总拓展,去年在陕西基本没有))、加上山西、山东、甘肃西北片跟的有一个多亿,在历史上非常不错。下一步的热点——唐山面对的北京市场+雄安市场(雄安马上有第一个项目了)(河北和北京在树立竞争门槛的地方标准的制定——减隔震产品——把标准提高到了和云南一样的标准(超过日本标准))标准出来对我们非常有利。跟踪的订单不考虑立法的前提有20多个亿,但落地的周期确实不好判断+确实有竞争,但跟踪的订单量非常有信心,即便法规不出来,1-1.5年内的项目量还是够的。提问:1、隔震构件的毛利率的水平今年的情况?使用钢材在涨价的情况下毛利率是否降低?后续竞争激励,高毛利率的状态如何持续?去年前毛利率在55%左右(比较高),(1)今年原材料主要是钢材、橡胶、胶粘剂和铅锌,2021年大宗物资涨幅大——2021年一季度毛利率下降——新的会计准则把营运费和检测费从销售费用调到了毛利率里面,总体扣掉后毛利率有所下降——毛利率下降最大的原因还是产品的销售结构和项目结构,历史上重大的创新型项目对技术要求高的技术水平在全国领先——大兴机场、乌鲁木齐;一般的小项目——1000-2000平的小学校——支柱常规、竞争激烈,价格差一些。(2)云南省的标准高于国标,云南省项目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云南省的毛利率比省外(国标标准低)要高。毛利率的波动和重大项目的占比和云南省内省外的占比有关——一季度省外占的比例明显提高了——价格水平降低了+材料涨价——去年提前储备了钢材——但仓库量有限(2个月)——合同签定了,采购增加——2季度的销售在通知新的合同在定价的时候要考虑涨价的因素(3)应对原材料变化的措施:套期保值的制度——合适的时候请咨询机构进行套保的锁定+向下游调整价格。总体上,未来从10/20亿元到千亿——竞争进入者肯定有,保证毛利率的应对阶段——加大研发:两个方向发展:(1)提高减隔震产品的性能+参与地方标准的修订→推到标准里面提高门槛保证价格(2)降低生产成本:工艺和技术进步——用少的材料生产相同性能的产品——降低成本的研发也会有突破。(3)扩大产能,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固定成本单位摊销会降低。(4)法规出来后,加强建筑抗震质量的监督和检测的管理,住建系统对减隔震的检测监督从严→不合格的产能挡在市场外,保证毛利率水平。总体上,毛利率即使下降还是保证比较大的净利率水平。2、跟踪的订单很多,签合同的在手订单多大?多久体现在收入?签完合同到发货很快(3-6个月),核心是跟踪过程,项目即便动了合同招标流程很长——客户集中在大型的央企、施工单位和省属的建筑集团(客户的前十名——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中交、中冶+建投、四川的华西、山东的天元、甘肃建工、陕西建工——大型的企业):谈判过程中很长,提前已经确定是你的还给你委托加工单进行生产,在手订单比较短(2020年四季度是已经发过货了LNG合同流程一直没走完→确认在2021年一季度)→签合同的没有指导意义——但是统计了有3点几个亿在手。是否能认为2021年下半年有大的订单放出来?现在只能说跟踪的多,落地的时间不好判断。3、公司的技术位移能做到500%以上(内部的标准),云南市场的标准修订到450%——北京和和北京的标准也是按照450%。这个标准是市场只有公司一家,还是有其它的公司具备技术实力?标准是2021年1月1号执行,同行的两家国企历史比较长,他们给时间也能追上我们的技术,但是做试验需要破坏检验需要投入和时间过程。后续标准是否会提高来确保公司竞争地位?内部达到500%,但是建筑师疑问:制造水平位移,上下的投影面积(重叠面积)(横竖向压力),但是周院士说如果有更好的产品肯定愿意提高标准。4、大项目公司的技术实力有竞争力,但是学校医院的小项目占比提升是否会倾向地方保护使得更多的订单流失到竞争对手?建设市场的主体多元化,好多的民营建筑公司本地化强,受区域的影响,但是现在公司越来越对公司的全国化有利——建筑市场,从事的几个领域涉及国家投资和大型地产投资集中,施工方越来越集中。客户的70%都是央企和地方国企,区域性不明显——董事长和中国建筑的总公司洽谈,云南建投达成战略合作——大型施工企业跨区域——这种地方保护越来越淡化——区域影响越来越弱。5、标准在国内是比较高的,制定标准之后的未来整个市场的容量出现了巨幅增长之后,产能怎么安排,目前产能很难跟的上市场的增量,即便有竞争对手的出现,公司增量的产能如何安排确保公司的需求?法规从出台到落地留了1-1.5年的时期,我们去年就在建设新的产能,做了一次IPO再融资,进入了资本市场给了机会,现在通过自己投资的产能会从原先的3.8万套到4.6万套(隔震),现在心目中的一期是30万套→二期预期是60万套——厂房和场地有了——投设备很快。并购的调研,行业打开后,并购是形成产能的很快的方法。并一些相关行业——机械加工较好的+生产桥梁支柱——通过管理输出——改造成减隔震的产能——紧锣密鼓的前期的尽调。总体上,目标是2-3年形成100亿元的产能。现在的1期2期的产能在什么时候可以达成?1期还在试生产,唐山原先准备比5-6月试生产,现在发现了喷涂环节环保工艺的改进可以大幅减少环保压力——在调整工艺,理论上唐山(16万套)最多在7月份投产。昆明的技改6月份可以投产,1.2万套已经投产,新工厂预计年底投产。6、减隔震在目前技术标准的最难的技术难点在哪?橡胶还是钢铁机械部分?(1)一个是橡胶的配方,每个企业都有,我们有上万种配方才能挑出几种比较符合的橡胶的配方。(2)钢材的胶粘剂——喷胶水的工艺——特殊开发的——包括模具——设备投入的力量和工艺水平精度的控制比较重要(产品本身)+拿项目本身的竞争力:成套服务的能力,好多建筑设计研究院对减隔震的深化设计不熟,减隔震的电梯间压力管道——地震来了保证完好都有技术难点,我们的经验——全国减隔震70%的项目是我们的——50-60个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员工专门做配套设置。我们可以为每栋建筑做最优的设计方案。(3)品牌:做过的以前的业绩和质量(十几年),所谓的竞争是业主和施工方压价——我们竞争小——乌鲁木齐机场——采购方中建三级、中建八级——我们中标后项目经理内部早就定了是我们→建筑行业的品牌和成套服务的项目经验都是形成了综合的竞争优势→我们公司是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从设计、售后指导到评检。7、配件橡胶是有生命周期的,国家标准是几十年,如果到了老化的年代,如何更换或者通过什么方式?国标橡胶隔震寿命是60年,超过国标50年(考虑了施工期)——隔振技术的发展还没有60年——最早的隔震建筑是南斯拉夫——30年多年。加速老化实验——放到老化箱里面(模拟多少天相当于一年)——我们做了相当于80年的老化实验——没问题。隔振的60年评检报告标准已经达到了,隔震寿命可以保障建筑五十年。更换:(1)隔震:碰到损害,竖向的精度产生了偏移(隔震支柱不在中心线上)——更换的原理——支柱是钢筋混凝土——有几厘米的应力不会破坏→利用特性——某个隔震支柱发生问题——拿千斤顶在柱子梁上进行顶升——柱子的压力卸掉,锁闩起掉抽出来换上新的——长水机场和云南机场的“隔震支柱更换”有专利,可实施。(2)减隔震:金属的减隔震寿命没有问题(BRB)达到建筑五十年没有问题,唯一的减隔震例外是粘滞阻力器(油压型的)——里面有液压油——到了三十年把减隔震产品取下来进行检验——可以用的按上去——质量有问题换新的——但是减隔震产品的更换相对比隔震更简单——每层的梁柱应力没那么大——每层的节点上建筑的支撑——更换相对容易→建筑上的使用没问题。8、超高层的住宅建筑是否可以推动减隔震的落地? 中国的住宅一般不超过100米,建设部超过100米是超限建筑。昆明大量的房子的是33-34层,一层3米,一般擦边99米。真正超标的都是写字楼,一个城市没有几栋,住宅大量的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好多都是在90多米,我们在云南90多米用在了玉溪和昆明的公租房,核心是几栋房屋的基础设成统一的隔震层——隔震层位移的面积大一些——不容易产生倾覆效应—达到国标。越高的建筑经济性越小——层数越高节省钢筋混凝土的效率越高。政策外的重要市场(1)减少碳排放(2)作为房地产销售卖点(3)节省使用空间。9、TAE的市场,未来每年都有一千亿元的,国家每年新增建筑的面积是130多亿平方米,我国减隔震占比不到2/1000,日本10%左右,所以空间非常大。一个建筑层是100多块,乘算出来千亿。10、唐山和昆明新的产能投资强度如何,一亿投资要投资多少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昆明的房屋建筑稍微放了一些,为二期留有余地,预算两个厂是两个亿固定资产投资——配套7000-8000万元固定资产→一个亿投资固定资产可以达到3个亿以上——投资还有提前的土地房屋在里面——一个亿产能需要投入3000万投资,最后的利润是2000多万(回本周期——一年多可以回本)这是隔震——减隔震投入更少一些。应收账款比较多,占整个收入比重是多少?到去年是60%左右,会计师算过——我们好在界定为建筑材料销售企业,所有的合同都是签定的物资采购合同——提供技术指导——一般来说虽然大的国有客户比较强势——但是交货后一到三个月可以收到60-70%,剩下的30%有节点(比如专项验收+竣工验收)。会计师测算第二年收到80-90%,另外的10%会扯到3-5年(账龄3-5年)(竣工验收在中国很麻烦)——总体看2年内可以收到80-90%。铺地流动资产看着很大,但是滚动周期我们作为材料销售企业还是可见的。下一步总体考验我们的权益性融资+银行杠杆。目前我们用的杠杆很少,去年底的几千万是培养银行习惯,信用授信还没用。一个亿的收入有5000-6000万的应收款,实际上产生1个亿的收入还要8000-9000万元的整个投资,包括应收账款的占用。应收账款第一年可以收到60-70%,长期看账上占全年收入的60%的应收款(是10年的应收款,并没有拆成一年,如果会计师只是把去年的收入和应收账款拆出来没有这么大比例,一般第二年是30%)。30%可能是企业累计了6-7年的。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