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特别长。它的上游和中游,整体属于ToB的生意,比如电解液跟化工行业类似,最上游的钴锂则属于有色行业,是周期品的逻辑;但它下游的整车厂,则是一个ToC的可选消费品的生意,更容易受到品牌、库存等多方面的影响。
1、上游
新能源汽车的上游主要钴和锂两大矿产原材料。原材料的特点就是产品同质化,都是一些处于寡头垄断的大型矿业公司占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周期性,原材料价格随着生产端的变化而变化,寡头企业拥有一定的定价权。上游:竞争最充分稳定,龙头显著受益中长期而言,上游是最确定的环节 。上游材料环节从产业趋势来讲竞争格局是最充分稳定的,不会出现中游下游更新换代、产业升级的剧烈变化过程。长期来看,碳酸锂供给有序释放与下游放量需求匹配,或将继续支持价格高位稳定;钴的供给趋于刚性,高镍化带来单位用量减少,钴成本占比降低亦可打开上涨空间。这些都是格局很稳定的行业,需求大增后,龙头将最受益。
例如:赣锋锂业,华友钴业,雅化集团,天齐锂业
2、中游
新能源汽车中游主要包括:①三电系统:电池、电机和电控;②四大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③关键辅料:导电剂、铜箔等。中游,基本现在是一家独大一家独大与群雄逐鹿并存。龙头宁德时代,其他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
2.1三电系统
三电系统中,主要看电池,因为电池占新能源汽车成本比重很大,又是中国现阶段比较领先擅长的领域。国内动力电池主要公司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
2.2四大材料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原理主要是:充电时Li+从正极脱出,进入电解液中,嵌入负极,其中隔膜起着导通离子,阻隔电子的作用;反之放电时Li+从负极脱出,经电解液嵌入正极。
正极材料
商用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体系,其中三元体系又可细分为镍钴锰NCM和镍钴铝NCA。三元材料在能量密度方面有明显优势,已成为应用主流。
由于三元正极材料90%以上成本为原材料,而钴是占比最高的原材料之一,三元正极材料价格直接与钴价挂钩,正极材料生产企业通过收取相对固定的加工费获得盈利。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有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MCMB)、硅碳负极四种。
负极材料在电池中成本占比虽然不足 5%,但对电池首次效率和循环性能等有较大影响。由于人造石墨在循环性能和稳定性方面更具有优势,得益于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在负极中的占比提升迅速。
电解液
电解液号称锂离子电池的“血液”,导通电池正负极,对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温度、循环效率、安全性能、倍率性能等影响重大。
隔膜
隔膜在动力电池中,起着隔离电子防止短路,导通离子形成回路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充电快慢和安全性。
锂离子电池用隔膜生产工艺有干法和湿法两种,由于工艺差别较大(干法属于物理法,湿法属于化学法),两种生产出来的隔膜各性能参数有所不同。干法除了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熔点更高等优势外,无论是在厚度、拉伸强度、孔隙率、安全性等方面皆比不上湿法隔膜。
2.3关键辅料
新型导电剂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导电剂相较于传统导电剂具有导电性能好、用量少的特点。
不同类型导电剂由于空间结构、产品形貌以及接触面积不同,其导电性能和对锂电池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寿命性能和高低温性能影响不同。
锂电池目前常用的导电剂主要包括炭黑类、导电石墨类、VGCF(气相生长碳纤维)、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其中,炭黑类、导电石墨类和 VGCF 属于传统的导电剂,其在活性物质之间各形成点、面或线接触式的导电网络;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属于新型到电极材料,其分别形成线接触式和面接触式导电网络。
在用量方面,导电剂的添加量取决于不同电池生产商的电化学体系,一般为正极或负极重量的1%-3%,碳纳米管导电剂的使用量仅为传统导电剂的 1/6-1/2,能有效增加极片活性物质占比进而提升电池性能。
3、下游
主要是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另外,整车涉及的零部件产业链也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