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 中国峰会是 RISC-V 第一次在北美以外地区举办这样规模的峰会,本次峰会预计线下超过1000人,线上超过1万人,超过100家厂商进行演讲或者参展,将成为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以 RISC-V 为主题的峰会。
这次峰会的看点主要在:基于RISC-V的鸿蒙系统开发板设计。
前不久曾有媒体报道称:华为Hi3861开发板助力推广鸿蒙系统,或基于RISC-V架构。虽然华为海思并没有具体透露这个开发板使用的主芯片是什么架构的。但从其开发环境介绍中,有提到使用gccriscv32,因此,业内人士猜测华为这个Hi3861应该是RISC-V开发板。
RISC-V在物联网领域优势明显:RISC-V是一个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ISA)。与大多数指令集相比,RISC-V指令集可以自由地用于任何目的,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RISC-V芯片和软件。RISC-V被认为是继x86、ARM之后的第三大CPU架构。
鸿蒙系统是华为公司开发的新一代物联网操作系统,RISC-V单片机不同于arm架构的单片机,之前很多芯片都是基于arm架构开发的。
自从米国佬卡脖子后,ARM架构的授权使用者中包含了众多英伟达的直接竞争对手,英伟达可能会通过限制授权等手段对竞争对手进行压制,强化其在一些下游应用市场尤其是新兴领域的优势。因此,无论是被动转换还是主动选择,开源指令集RISC-V有望被进一步广泛应用,成为未来芯片设计商的主流选择之一。
中国从多个领域积极布局RISC-V技术。扶持RISC-V技术的发展成立产学研基地,布局RISC-V软件生态、推进开源芯片的落地等相关的扶持政策。
目前 RISC-V+鸿蒙 形式一片大好,在米国对我国 芯片以及操作系统等高新科技的疯狂打压背景下,鸿蒙系统+RISC-V架构单片机这两种产品的发展与突破,显得尤其重要,大概率会是中国电子信息领域突破米国技术封锁的突破口。
上市公司中:飞利信是炒作的这个逻辑,目前累计涨幅高达60%。
今天老韭菜给大家分享一只低位的干货:
东软载波(300183):公司RISC-V架构芯片在专用领域已经有使用,通用领域研发中(正在研发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的物联网微处理器MPU芯片,并且获得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专项资金支持。)。国内RISC-V芯片竞争对手不多,在通用MCU领域,公司已经推出产品的是Giga Device。
公司在集成电路板块预研物联网关键芯片包括:
(1)人工智能边缘计算ASIC(简易监督类机器学习算法硬件 DSP)专用芯片,是目前最适合于物联网终端节点的计算方式,这也是人工智能在物联网时代最能发挥能效比的领域。因此公司将在AI边缘计算ASIC芯片预研的基础上,结合软件算法形成模组,以期终端客户只需调用模块接口即可,即实现即插即用。
(2)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的物联网微处理器MPU芯片,是面向物联网数据处理环节中的关键芯片,采用双核微处理器架构、内置安全性设计,满足多种物联网应用连接需求,适用于物联网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等应用以及小型边缘计算领域及需要定制化的场景。
(3)工业控制应用的高可靠、强实时微处理器MPU芯片,是一款高可靠强实时微处理器MPU芯片,主要面向智能制造、电机控制、轨道交通、车辆动力等工业控制应用场景下苛刻工作环境和强实时性的应用需求。
公司是正宗的华为MCU芯片供应商:
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有限公司以成为中国MCU第一品牌,连续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成为国内最早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白色家电控制器芯片的厂商。
自中美毛衣站冲突以来,建立独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愈发突出。在可预期的时间内,国产替代是未来集成电路产业的一个主旋律。目前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规模和产值将不断提升。公司MCU芯片一直以自主研发为主,实现MCU芯片自主可控,实现国产替代 。
公司8位MCU是中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目前公司拥有8位和32位MCU,公司MCU主要用于消费电子、家电、工业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打破了国外公司在相关领域的垄断地位。截止目前,芯片累计出货量达12.5亿颗。
公司还属于价值重估的范畴:
自去年3月以来,MCU产品报价持续上涨,多家MCU厂商产线满载运作仍供不应求,尽管接连调高报价,但订单仍持续涌入。
机构指出: 受到晶圆厂与封测厂产能的持续紧张和下游对MCU的旺盛需求影响,MCU处于持续缺货状态中,交货周期不断延长,价格也持续上涨,国内MCU厂商在价格和本地化服务以及国产化的背景下,终端厂商更愿意采用国内MCU产品,国内MCU厂商有望深度受益此次MCU缺货潮,加速国产化。
在众多的汽车半导体器件中,MCU地位堪称一哥,它在汽车上的应用甚广,车身动力总成、车身控制、通信娱乐系统、安全辅助驾驶等都离不开MCU。一辆汽车中平均装备的MCU数量动辄上百颗,甚至数百颗。据统计,在一辆燃油汽车使用的所有半导体器件中,MCU成本占比接近30%。
公司在互动平台明确回复:公司MCU产品在汽车领域已有应用
重点是整体位置好,刚刚启动的华为,有补涨空间。以上逻辑仅代表个人看法,欢迎各位老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