醚后碳四就是醚化反应掉异丁烯剩余的碳四,主要是丁烯-1、丁烷、顺反丁烯-2等,和其余碳四,比之前就是少了异丁烯。
中国醚后碳四商品量分布占比最重的为山东,其商品量为227.5万吨,其次为东北,商品量为153.9万吨,华南商品量为142.7万吨,华东商品量为98.6万吨,沿江地区商品量为75.9万吨,西北商品量为71.5万吨,华北商品量为66.9万吨。2022年,山东地区依旧是境内碳四主要消耗地区,年需求量约在580.5万吨,整体消耗同比增加0.93%。其他地区来看,东北、华北、沿江、西部的需求量均有不同程度提升。而华东地区因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装置故障,全厂检修,故而需求回落,华南地区因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广州联油能源有限公司装置检修导致需求下跌。
2020年醚后碳四的价格处于低位,主要系全球产需同步大幅下降,2021年随着旅游业的逐步恢复,对汽油的消耗增加,给予醚后碳四市场有力支撑。同时境内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的不断上马,醚后碳四由外销改为自用为主,商品供应量进一步收紧,使得价格走势逐步攀升。截止至2023年5月16日,醚后碳四行业价格约在4500元/吨上下。2020年醚后碳四的价格处于低位,主要系全球产需同步大幅下降,2021年随着旅游业的逐步恢复,对汽油的消耗增加,给予醚后碳四市场有力支撑。同时境内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的不断上马,醚后碳四由外销改为自用为主,商品供应量进一步收紧,使得价格走势逐步攀升。截止至2023年5月16日,醚后碳四行业价格约在4500元/吨上下。
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团队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的剖析醚后碳四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产业链、竞争格局、经营特性、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科学使用SCP模型、SWOT、PEST、回归分析、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醚后碳四行业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根据醚后碳四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精心研究编制《2023-2029年中国醚后碳四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投资决策、战略规划、产业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报告目录:
第一章 醚后碳四概述
第一节 醚后碳四行业概述
第二节 产品特征及市场应用
一、醚后C4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烷基化油
二、醚后碳四生产混合芳烃
三、民用液化气
四、制取丁二烯
第三节 国内政策环境分析
一、产业政策分析
二、石油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第二章 醚后碳四国内外生产工艺及技术进展
第一节 国内外主要生产工艺介绍
一、国内外生产技术概述
二、MTBE生产醚后碳四的国内生产与工艺
三、MTBE装置生产醚后碳四的国外生产与工艺
第二节 国内核心生产工艺详述
一、工艺原理
二、工艺过程
三、工艺条件
第三章 醚后碳四国内市场发展情况
第一节 国内生产状况
一、国内生产现状
二、2018-2022年中国醚后碳四产能与产量分析
三、2023-2029年中国醚后碳四产能产量预测分析
第二节 国内醚后碳四市场需求规模分析
一、国内需求现状
二、2018-2022年中国醚后碳四市场销售总量及增长率
三、2018-2022年中国醚后碳四市场销售总额及增长率
四、2023-2029年中国醚后碳四市场需求量预测
五、2023-2029年中国醚后碳四市场销售额预测
第三节 2018-2022年中国醚后碳四进出口规模分析
第四节 国内醚后碳四市场竞争格局
一、区域集中度
二、企业集中度
三、市场供需平衡度
四、现有企业间市场竞争
五、潜在进入者市场竞争
第五节 醚后碳四用途分析
一、产品应用结构
二、烷基化油中应用情况
三、混合芳烃中应用情况
四、民用液化气中应用情况
五、脱氢制丁二烯中应用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章 国内重点醚后碳四生产厂家分析
第一节 国内醚后碳四生产厂家
第二节 濮阳市盛源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规模
三、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发展趋势
第三节 滨州市裕祥化工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规模
三、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发展趋势
第四节 辽宁同益石化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规模
三、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发展趋势
第五章 2023-2029年中国醚后碳四市场投资趋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醚后碳四产业投资机会预测
第二节 中国醚后碳四产业投资风险预测
一、政策风险
二、市场风险
三、原料保障及价格波动风险
四、企业竞争风险分析
第三节 中国醚后碳四未来市场价格预测
第四节 行业建议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