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迎来长期成长机会,其中智能化、电动化是主旋律,料将催生线控底盘行业规模迎来爆发式增长。我们预计到2026年,全球线控底盘规模超1500亿元,其中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规模分别达575/436亿元,未来5年CAGR超40%。底盘控制器行业以前由外资巨头主导,自主供应商有望借线控的“东风”实现替代,份额持续提升。我们重点推荐线控底盘整体布局领先的整车厂商长城汽车(A+H)以及在线控底盘主赛道市占率持续提升的供应商伯特利、耐世特(H)、拓普集团、华域汽车。为什么选择关注线控底盘行业?首先,我们认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将迎来长期成长机会,其中智能化和电动化是主要方向。其次,线控底盘具备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能量回收强的特点,是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必经之路,是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执行端的基石。此外,全球主流车企将于未来1-2年陆续推出具备L3及L3以上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型,线控底盘规模将跟随L3+自动驾驶量产迎来快速爆发期。线控底盘行业市场规模:空间广阔,主赛道增长迅速。底盘系统约占整车成本的10%,行业空间广阔。线控底盘分为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线控油门、线控换挡四大系统,据我们测算,2021年国内/全球汽车线控底盘市场规模将达到145/447亿元,2026年国内/全球汽车线控底盘市场规模达575/1528亿元,5年国内/全球CAGR为31.8%/27.8%。其中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系统是主赛道,占比最高,国内/全球市场规模分别为216/575亿元、164/436亿元,对应2021-2026年5年CAGR分别为50.7%/46.3%、52.2%/46.8%,未来五年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线控底盘行业竞争格局:外资主导,格局集中,自主供应商开始发力。由于底盘行业与汽车安全息息相关,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和配套经验使得行业进入壁垒较高,主机厂对供应商已经产生了很高的依赖度。其中,线控制动行业主要由博世、大陆和采埃孚天合主导,行业CR3达96%。线控转向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博世、捷太格特、耐世特、采埃孚天合等巨头技术领先。行业外资巨头占据主导地位,集中度高,配套关系稳定。随着自主品牌的向上突破,和中国车企在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迭代,中国供应商有望借自主品牌向上的东风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在技术上逐渐突破外资供应商的垄断,在生产上发挥中国制造的优势,开始在线控底盘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线控底盘行业发展趋势:商业化进程加速,单车价值量提升。1)线控制动:线控制动解决了电动车缺少真空助力源的问题,且相较于使用电子真空泵,线控制动能进行能量回收,效率大幅提高。因此,线控制动是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必然选择,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预计国内渗透率在2026年有望达到30%。线控制动有Two-Box和One-Box两种技术方案,其中One-Box方案集成度高,在性能上占优,有望成为主流。同时,线控制动的普及预计将带来制动系统单车价值量从600-1000元到2000-2500元的快速提升。2)线控转向:线控转向具备方向盘与转向机完全解耦、节省驾驶舱空间、设计灵活、转向精准度高的特点,更加贴合高级别自动驾驶的需求,渗透率将快速提升,预计国内渗透率在2026年有望达到15%。同时,线控转向控制代码行数进一步增加,且需增加冗余安全功能,预计单车价值量从1000-2000元提升到3000-4000元。我们判断,线控转向在结构端与DP-EPS和R-EPS最为接近,因此在R-EPS和DP-EPS等大扭力转向机中布局领先的企业有望率先实现突破,在线控转向领域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风险因素: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自动驾驶技术突破不及预期;线控底盘技术发展不及预期。投资建议:线控底盘行业迎来爆发期,自主厂商有望实现替代,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我们重点推荐线控底盘整体布局领先的整车厂商长城汽车(A+H),以及在线控底盘主赛道市占率持续提升的零部件供应商伯特利、耐世特(H)、拓普集团、华域汽车。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