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战争爆发,美国也将被卡脖子?
俄乌的局势终究如何演变,我们无法预测。但我们可以思考的是,如果真的走向了最为极端的情况,对经济和市场会产生哪些影响,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机会?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产油国之一。同时,俄罗斯和乌克兰还是全球大宗市场重要的供给国和出口国,尤其是在农产品领域,两国的小麦和大麦出货量占了全球近三分之一。因此,一旦俄乌局势加剧,国际油价和粮价将首先被波及。
股市方面,高盛全球股市首席策略师近期表示,如果俄乌开战,对股市造成的打击将比2014年克里米亚战争时期更严重一些。他指出,回顾克里米亚战争时期,当时战争推升了市场风险溢价近20个基点,对股市产生约5%的负面影响,但这次的冲击可能会更大。这次或许会使风险溢价升高20至40个基点,可能使股市下跌略多于5%。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在于,本就遭遇短缺问题的芯片产业可能会更雪上加霜。因为半导体行业曝光和蚀刻工艺的关键材料——氖气、氪气、氙气等特种气体的供应,被牢牢的掌握在俄罗斯和乌克兰手中。数据显示,乌克兰供应了全球70%的氖气,40%的氪气和30%的氙气。
事实上,在2015年乌克兰危机期间,氖气价格就曾经暴涨,由最初的每立方米750元迅速推涨至25000元的历史顶点。
对于可能会被卡脖子,美国方面已开始评估半导体供应链暴露在俄乌局势下的风险,并敦促美国芯片公司寻找这些材料的替代来源。数据显示,美国半导体行业目前使用的氖气有超过90%来自乌克兰。
如今,美国正面临严重的芯片短缺危机。此前,特斯拉CEO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未来一年尽管芯片短缺问题会有所缓解,但依然是个问题。
就在这个月初,美国和欧盟分别通过了《美国芯片法案》和《欧洲芯片法案》,试图在芯片供应链上自给自足,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
一旦俄乌冲突爆发,氖气等原材料供应链中断,势必将对美国的“芯片荒”和其最新公布的芯片雄心计划给予重大的打击。
这个领域国产替代要加速了?
发展的如火如荼的我国半导体产业,是否会受到影响?我国的半导体特种气体行业能否做到自给自足,是否有机会借机扩大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呢?
中国特种气体市场资深分析师任路表示,氖、氪、氙是钢铁行业的副产品,由于提纯这些稀有气体需要一定的技术门槛,且与钢铁行业规模深度绑定,多年来,全球市场逐渐形成了依赖于俄罗斯与乌克兰组成的氖、氪、氙供应链。
但中国是全球钢铁大国,对于大多稀有气体的纯化技术已经实现了突破,生产工艺也比较成熟,不再是能够‘卡中国脖子’的技术了。若极端情况下,俄乌供应链若中断,中国完全可以组织紧急生产以保障国内的供应。
目前的A股上市公司中,华特气体(688268)供应光刻用的氪氖混合气、氟氖混合气;凯美特气(002549)供应相关稀有气体,氖、氪、氙及混合气体等。
在整个电子信息产业中,半导体材料因为具有极大的附加值和特有的产业生态支撑作用而往往成为国家之间博弈的筹码。
俄乌地缘政治风险,再次表明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不确定性上升。这有望加速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
半导体材料包括前端的晶圆制造材料和后端的封装材料。其中,晶圆制造材料包括大硅片、特种气体、光掩模、CMP材料、光刻胶、光刻胶配套试剂、湿电子化学品、靶材等。
(半导体材料A股上市公司梳理)
有机构称,中国半导体材料短期关注半导体景气周期秉持“设备先行,制造接力,材料缺货”的规律,而中期必须关注国产替代的大趋势。而目前封装材料凭借更高的国产率和国内更成熟的OSAT体系,在验证阶段较制造材料存在优势,决定了国内材料公司“从0到1”的突破。
长期来看,半导体晶圆厂旺盛的产能也将拉动上游半导体材料的需求。
近期台积电、中芯国际等晶圆大厂陆续披露2021年全年业绩、产能情况、2022年资本开支等数据,表现亮眼。
台积电2022年资本开支预计400-440亿美元,同比增长40%左右。而从中国大陆晶圆大厂来看,2022年中芯国际资本开支预计50亿美元,持续推进老厂扩建及三个新厂项目,其中2022年初临港项目开工,公司预计京城、深圳项目年底投产,2022年产能增量为13-15万片/月(折合8英寸)。此外,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等大厂亦有较大的产能扩张计划。
中信证券研究员表示,半导体板块遵循着从下游需求端的芯片到中游制造端的半导体设备到上游原材料端的半导体耗材的传导逻辑。在当前芯片紧缺的大环境下,晶圆厂高资本开支预计得以维持。
市场表现方面来看,近日半导体板块估值持续回落后已有企稳迹象。
总的来说,无论是从俄乌局势引发潜在国产替代,还是下游景气对上游的传导来看,半导体材料板块都值得投资者长期积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