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周总在摩托罗拉和飞思卡尔待过,有什么基因或文化方面的特点
A:这两家其实算一家公司,摩托罗拉把业务板块出售成了飞思卡尔,在一家公司干了十四年,前五年做器件和工艺,后面转行转电路设计,还在mcu组和无线组待过,涉及的面比较宽泛,也是我比较好学,为后面创业做准备。在那边最大的收获是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完成项目,成为技术上的多面手。在做工艺整合端,学会了非常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从产品定义、到设计、到版图、到量产、到测试,需要你是一个多面手。我觉得更多的是美国的工程师文化,对于我的教育还是蛮多的。我刚回国的时候,中美两国的工程师差距还是比较大,初创时候公司社招的人不会画版图,并且测试能力比较弱,不够全面。
Q:目前国内公司跟国际友商的文化的差别
A:这五年进步很多,但是还是有差距,首先非常前沿的领域有差距,华为海思做的比较好,他们有2012这样的部门,国内大部分公司规模比较小,在新领域的投入,以及工程师的发自内心的创新的欲望,公司的积极机制都会弱一些。我们随着公司的增长,也是在优化,对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的鼓励。在美国,IC有一个笑话,I是india,C是china,IC主要就是印度人和中国人在做。今年比较有幸的是,现在开始有海外的硕士应届生回来,所以年轻的工程师的红利在我们行业是存在的。在未来5-10年内,在人才方面也是非常好的大趋势
Q:怎么选人和留人,在研发人员的未来布局
A:一方面学习国际友商招聘的经验,我是HR的第一负责人,我会亲自寻找和招聘人才,我们不要求人才是全能选手,因为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研发端的优秀人才有他的特点,我们需要把他们的能力激发出来,同时通过公司文化把他们的素质建立的更好,来培养研发leader。我们公司是没有实际控制人的,股东结构相对平稳和分散,主要是员工持股平台和机构持股人,公司在内部一直强调公司是事业平台,所有员工包括我都是公司的事业合伙人。去年9月上市之后,在12月我们就做了股权激励,早期的初创员工和高管团队放弃了这次的增发,把机会给了新员工,目前公司现在是全员持股的,并且未来会持续做股权激励,把员工和公司长期发展绑定在一起。
Q:公司专注于比较难的工业和通信领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A:不同公司发展的路径不太一样。我们的初创团队从美国亚利桑那回来的,那里有很多优秀企业,比如burr brown,主要做信号链模拟,2000年被TI用76亿美元收购了。公司初创的时候就是定位信号链模拟,导致很多客户是工业类汽车客户,长期是好事,但是短期是双刃剑。因为这些客户都不是成本敏感的,他们要求可靠性稳定性,作为一家初创企业,前期是非常辛苦的,一些龙头客户当初的第一批送样是直接进垃圾桶的,导入和认证的流程都是以2-3年计的,前期爬坡很辛苦,但长期看这些工业和汽车客户会倒逼公司夯实长期能力,不只是研发能力,还要质量非常好,在十年时间不可以坏。
我们为什么做电源链,可以把TI看做沃尔玛,所以如果公司只做信号链,未来就是burr brown,结果被更大的平台型公司给收购。所以我们后期在投入电源链,电源链的市场要更大,信号链和电源链从设计看80%都是一样的,电源类有高功率密度和封装散热能力的要求,长期我们会立足信号链和电源连,作为平台型公司,并且还会提升数模混合能力,未来会做更复杂的产品。
Q:公司老的产品在新客户的拓展对于公司的弹性
A:目标是成为平台性的泛模拟公司,TI的一些产品生命周期有二十年,TI初创时的产品现在依然有大量的出货。在安防领域,国内海康大华是我们比较传统的客户,海外拓展了霍尼韦尔等安防客户,这些客户对于供应商的要求是很明确的,不是由人来控制的,是靠标准流程,需要种种可靠性数据,国际龙头企业对于我们的上游也是有要求的。
Q:公司老的产品在其他设备领域的布局情况,会不会平滑波动
A:公司老的产品都是通用产品,公司做的最好的是线性产品,公司在全球排12,前五名占80%,前两名占70%,公司离前2名距离还是比较大,但预计2-3年内进前5,我对公司未来进前3还是有信心的,但进前2需要两代人的努力,空间还是很大的。
Q:5G基站在近两年达到高峰,怎么看这个扰动,公司在通信积累的能力对其他领域有没有帮助,可以平滑扰动
A:在头部的设备商爱立信也有出货,不只是5G,在4G基站也是,全球的布局远远没有完成。公司现在不会为单一客户做定制产品,主要是做平台型公司,做通用产品,会带来协同效应,公司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供应商。我们更多的是在做设备,华为正好在过去2-3年是我们的重要客户。通信给我们带来内生技术上的成长,加上国际客户倒逼的能力,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服务其他设备端的客户,例如医疗设备的要求跟通信设备的要求很多其实是类似的,导入时间很长,所以我们在通信积累的能力可以让我们在泛工业有更好的成长。
Q:未来新产品布局的思路
A:我们做的最好的是信号链,依然会持续投入,争取在短时间内进全球前五,并且未来进入全球龙头客户,比如博世abb施耐德。另外就是在产品数量上缩小和国际龙头的差距,我们现在有1300种料号,TI有15万种,其中30%销售非常好,其他产品虽然当前一般,但是平台型的模拟产品是会随时间变化的。未来会把信号链接口产品升级,未来还会把汽车电子能力升级,例如,国际厂商可以做到汽车MCU的失效率是1亿分之一,差距还是较大的,公司在上海张江也在扩车规实验室。另外还会提高数模混合能力,这点也是TI和ADi比较强的地方
Q:对于目前产能紧张的看法
A:我们感受供应链紧张偏晚一点,因为我们大多是非消费类客户,给供应商的价格还不错。后来感受到了以后,基于多年跟供应链的合作,我们从来不压榨供应链,目前看我们的产能不够但是有基本的保证,因为跟上游有签协议,未来会跟供应商做很多技术合作,在资本市场端给上游投资,跟上游做更多捆绑。我们认为供应商和代理商都是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
Q:公司未来对于消费类客户的布局
A:消费类也有龙头,我们的运算放大器是应用在所有领域的,我们会围绕工业客户定义平台型的通用产品,如果消费类客户愿意为我们的单价买单也是可以的,这是由我们的产品形态决定的[/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