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动
登录注册
氢能顶层设计发布,站在5万亿赛道的起点,如何抢跑?
趋势只神
中线波段的散户
2022-03-23 20:01:47

今天上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下称《规划》)。


作为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规划》的发布有望为氢能的发展按下快进键,5万亿赛道即将爆发!


利好刺激下,A股氢能赛道集体大涨,恒光股份“20cm”涨停,昇辉科技大涨超16%,致远新能涨超12%,兰石重装、雪人股份、京城股份等逾10股涨停。



 

《规划》中有哪些要点需要投资者重点关注?A股中,又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A

氢能顶层设计有哪些要点


《规划》明确了氢能产业的战略定位、总体要求,提出系统构建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统筹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氢能发展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并给出了具体的组织实施方案。


现状与形势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 3300万吨,其中,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 1200 万吨。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全球第一,在清洁低碳的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国内氢能产业呈现积极发展态势,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在部分区域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小规模示范应用。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 300 家, 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


但总体看,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产业发展形态和发展路径尚需进一步探索等问题和挑战。


战略定位: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


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发展目标:五年一个台阶,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


到2025年,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


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


到2035年,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


制氢设施布局:设立制氢基地


在焦化、氯碱、丙烷脱氢等行业集聚地区,优先利用工业副产氢,鼓励就近消纳,降低工业副产氢供给成本;


在风光水电资源丰富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逐步扩大示范规模,探索季节性储能和电网调峰;


推进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光解水制氢、海水制氢、核能高温制氢等技术研发。探索在氢能应用规模较大的地区设立制氢基地。


构建储运体系:探索固态、深冷高压、有机液体运输


提高高压气态储运效率,加快降低储运成本,有效提升高压气态储运商业化水平;


推动低温液氢储运产业化应用,探索固态、深冷高压、有机液体等储运方式应用;


开展掺氢天然气管道、纯氢管道等试点示范。逐步构建高密度、轻量化、低成本、多元化的氢能储运体系。


统筹规划加氢网络:站内制氢、储氢和加氢一体化


坚持需求导向,统筹布局建设加氢站,有序推进加氢网络体系建设;


支持依法依规利用现有加油加气站的场地设施改扩建加氢站;


探索站内制氢、储氢和加氢一体化。


氢能应用:推动四大领域应用


 


金融支持:支持氢能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


发挥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作用,支持氢能相关产业发展;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性原则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运用科技化手段为优质企业提供精准化、差异化金融服务;


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氢能创新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支持符合条件的氢能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等注册上市融资。



B

专家解读:燃料电池只是氢能的一个突破口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第一时间对《规划》做了解读。


欧阳明高表示,从量上讲,可再生能源制氢量是可以满足燃料电池车辆使用的;从品质上讲,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纯度很高,能够满足燃料电池对氢纯度的高要求,可以完全避免加氢站、储氢瓶和燃料电池受腐蚀或中毒等问题。


根据国内外主要燃料电池厂商产品测试数据,预计今后十年燃料电池成本将大幅下降、性能稳定提升。


电解水制氢分为碱性电解水制氢(AEC)、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PEMEC)、高温水蒸气电解制氢(SOEC)等技术路线,一些专家预测,电解水制氢的需求在未来将比燃料电池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燃料电池车辆只是氢能应用的突破口,长远发展应逐步拓展到交通、电力、化工、冶金等领域多元应用,充分发挥氢能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排放、高污染行业绿色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C  

5万亿大赛道才刚刚开始


相比锂电,氢能是一种来源更广泛、更清洁无碳、应用场景更丰富的二次能源。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26年至2035年产值将达到5万亿元。


这意味着,氢能是一个市场容量庞大且有5倍成长空间的产业。那么,该如何抢占这一5万亿级别的大赛道呢?


从产业角度来看,氢能产业链条长,主要可分为上游的氢气生产和供应、中游的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以及下游的燃料电池应用。


1、氢气生产和供应


制氢:包括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制氢、电解水制氢,目前以化石能源制氢为目前主流,电解水制氢最具潜力。


储运:可分为压缩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液氨/甲醇储氢、吸附储能(氢化物/LOHC)等。高压气储氢为目前主流,但存在储氢密度低、压缩能耗高且材料成本高等缺点,先进储氢技术待突破。


加氢:加氢站为重要基础设施,到2025年我国加氢站的建设目标为至少1000座,2020-2025年的CAGR达53%。


 


2、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系统和储氢系统占据整车成本的65%,远高于锂电池成本占比。燃料电池中又以燃料电堆成本最高,占比达30%。而燃料电堆中成本占比最高的为催化剂,占比达36%。催化剂的核心为铂金属,成本高昂。


膜电极是燃料电池发电的关键核心部件,由质子交换膜、膜两侧的催化层和气体扩散层组成,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发生在膜电极中。


燃料电池的其他核心部件还包括双极板、空压机、氢循环装置。


近年来,伴随优秀国产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的崛起,核心材料和关键部件国产化水平持续提升,燃料电池的价格快速下降,2021年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有望继续降价30%左右。


 


3、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应用主要包括汽车领域以及作为固定、便携式电源。


尤其是汽车领域备受关注。燃料电池车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燃料电池电堆、储氢罐、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电力电子控制器、DC/DC、热管理(冷却)系统、变速器等。


受成本和技术限制,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在重卡、乘用车等车型的市场化进程将加快。在乘用车领域,国际厂商布局和量产应用较早。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制定的发展规划,到2020/2025/2030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保有量将分别达到8000-10000辆/5万-10万辆规模/80万-100万辆,保有量的增长空间达十年百倍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美锦能源
S
雪人股份
S
贵研铂业
工分
6.57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2)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