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学:感谢各位投资人这么晚接入我们的电话会议,之前我们组织了60个研究员也做过大型碳中和研究专题。最终还要落地,包括能源载体和方向。我是邓学,我认为这次碳中和可能会类比2014年四部委提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高度。这次碳中和要解决汽车零排放,所以必然要解决氢能方面的问题。所以今天也邀请了中金的化工、新能源等四位分析师一块来分享他们的观点,其次还邀请了产业链非常资深的专家来分享观点。曾韬:我们这里主要覆盖燃料电池的动力组成环节,前面我们也详细论述了燃料电池的系统,相对锂电池来说更适用于长途的客车、卡车领域的应用。燃料电池要是未来要跟重卡一样降成本的话要降300-500左右,我们认为后续肯定没问题。具体标的上是亿华通,行业绝对龙头,用前瞻目光来看,亿华通作为行业内的龙头公司还是要持续跟踪。化工:方向主要是供氢为主,对于氢能源前期推广有比较大的意义。固态氢:卫星石化。原材料方面主要推荐东岳集团。光伏:隆基股份成立了氢能公司,这一块代表了光伏龙头对于整个氢能板块的布局,非常确定。之前也有阳光电源在这里面布局,也代表了光伏龙头公司非常看好发展。布局的两个意义:1、光伏整个9700GW,国内店里需求7000GW,剩下的2700GW对应的氢能的一个需求(制氢成本)。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这件事未必很遥远,在中国没有那么快大规模推广,在欧洲的地方已经成本下降到1毛钱了。所以隆基在这里为什么布局这一块后续也能看到两三年之后会出设备。2、整个产业链都是需要光伏成本下降,行业趋势也是如此,降本增效,所以龙头公司也需要拓展自己的产业链。所以隆基股份继续维持推荐,同时也推荐阳光电源。汽车:主要讲讲汽车的标的,最直接的是亿华通。第二个是潍柴动力,一个是产业链布局的非常好,其次经验也非常足,估计后面能跑出一些阿尔法。其次潍柴在山东,山东目前氢气产能是全国第一。第二个是雪人和厚普,如果有兴趣也欢迎线下联系我们对接。下面邀请几位产业链的专家。氢枫能源:我们从16年开始做制氢站,其次上游制氢和下游,也做了5年了。过去几年从整个运营情况氢能状况都不一样。但是今年和前些年非常不一样,基本全国央企都在启动,碳中和和临氢都有关系。去年到今年国家基本实现了氢燃料电池的应用,整个运行里程已经有1亿公里,单车也实现了14万公里,这些数据对产业链还是非常有用。包括广东佛山一个市都有1000多辆氢燃料车在运行。公交车运营成本都比较高,但是好处是行业从无到有,五年前到现在,政府和企业对氢能源认知也都逐步提升。但是问题也有,这么多车辆在运行,不具备经济性,更多需要靠国家补贴。近期还有一个很大的事情,就是光伏产业的巨头对氢能的看好,光伏跟氢能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氢和电的关系,是非常好的互补关系。今天主题就是车,氢能的车并不是一定要代替之前的车,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特色用在中长途、重载、北方(电池无法完全适合)的地方。之前我们也做了行业调查,根据国家政策每个城市群都预测到2025年有5000-10000辆氢能源车。现在全国来看,在有些地方氢气可以做到很便宜,到了车端可以小于35元/公斤。基本可以保证制氢企业不亏损,下游客户不觉得很贵,所以在35元以内在某些区域能做到。其他有些配套不是很支持的地方还是建议再等等,不然成本实在太高下游客户也不能接受不。我们对未来还是非常乐观的,全球对环境的认识,愿意用零碳的氢能源,包括很多地方政府都出了很多支持性的政策。用煤制氢的话成本可以降到十几块钱一公斤。另一块就是光伏制氢,未来如果技术做起来了那么成本也可以降到跟煤差不多。第二个是储运氢的情况,这块在国内还是比较薄弱,但是需求又很大。国外很多用液氢存储,但是这块也涉及到很多门槛,并且成本也需要。所以在储运氢方面,我们和交大也合作了一项,用镁合金来存储。第三个是加氢站,经过这几年也在逐步发展。整体看大概四五年左右,希望能把成本降到跟燃油车水平一样。最后就是车用氢耗的问题,我们和日本差距非常大,日本一公斤氢能跑120公里,国内还是有差距,所以后续行业还需要努力。上燃动力王总: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燃料电池的发展有几个高峰期,一个是奥运会,另一个是世博会,从2010年之后国家燃料电池处在一个比较低迷的阶段。但是我们一直在坚守这块方向,直到丰田新车型推出之后到来了一个新的变化。以前我们做这个事情更多是从国家科技部委层面,目前做这件事是各个环节,从国家层面到资本以及应用方面都是在布局。目前我们控股股东是长城汽车,之前我们主要聚焦燃料电池发动机这块。我们的优势一个是深厚底蕴,第二个是长城来了之后带来了很多的技术、人力方面的资源。今年我们重点在长途卡车方面的应用,近期6月份我们逐步交车的一个雄安那边的重卡应用。长城对氢燃料电池这块投入还是非常大的,从2015年开始长城就开始投入。五六月份我们也会推出一块新产品出来,包括之前车型的公告。氢能源的产业链还是非常长的,国内做的比较快的发动机,电堆都还是比较块的,技术成熟度相对比较高的。但是像催化剂,碳纸、膜这块都是需要国产替代需求比较大的方向。像今年原材料需求还是非常短缺的(疫情影响)。对于光伏储能这块,我们也是非常看好。氢能目前在交通领域占比其实并不大,2030-2035年到120-150万辆车,但是总体氢能源占比其实并不是很大,更多是化工、炼金啊等等。东岳集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制氢和燃料电池方面的一些工作。可再生能源光是光伏装机量都有9500GW的量。那么制氢作为可再生能源与燃料电池的中介,还是具备了非常大的空间。我们东岳是从2003年开始进入质子膜,目前已经布局了全产业链。目前实现了质子膜关键原材料的攻关,2013年产能5-10万。到了2017进行了全付质子膜的产业化生产,给相关产业实现了重要保障。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