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 板块情况
中药板块目前来看进场的机会不大,但是接下来震荡消化的过程就是未来行情的低吸点,并且目前板块中仍有不少存在补涨的相关标的,短期可适当低吸潜伏。
2.中药行业概述
1)中药:
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简而言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2)行业现状:
经济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个人医美意识提升等为中国医美市场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撑。2014-2020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由480亿元增长至17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2020 年疫情影响下需求有所压制,部分中小机构生存困难导致整体增速有所下滑。
3.投资要点
1)利好政策频出,推动行业估值持续修复
2)消费升级叠加疫情推动需求大增
3)稀缺性导致供不应求,涨价预期强
4.总结
政策端、需求端、供给端均是良好发展趋势的中药行业,未来极有可能继承前医药长牛赛道的衣钵,持续修复估值,迎来属于自己的长牛行情。
5.个股推荐
中药板块情况
中药板块近期由于行业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短期涨幅巨大,当下板块面临调整,但是长期来看,是医药整体板块中非常有望走成长牛的细分。
板块目前来看进场的机会不大,但是接下来震荡消化的过程就是未来行情的低吸点,并且目前板块中仍有不少存在补涨的相关标的,短期可适当低吸潜伏。
中药行业概述
1)中药:
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简而言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中药在我国的使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国民多用来保健预防与辅助治疗,其药效较西药温和。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7年医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中药行业主要分为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2大行业,其中,中成药以72.6%的收入占比、82.2%的利润占比占据中药行业主导地位。
从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为中药材种植;中游为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加工;下游则是通过医院、零售药店和电商渠道;最终销售给消费者。
2)行业现状:
从产量来看,2010-2017年中成药产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2017年达到最高产量383.61万吨,在国家医改政策推行下,2018年开始回落,目前仍保持较高水平。
从销售情况来看,公立医疗机构与实体药店合计中成药销售额增速逐渐放缓,主要由于中药注射剂销售额自2017年起由于限定适应症、部分限基层医疗机构使用、被重点监控等政策加速下降。
从2014-2020年中国中药行业营业收入整体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2015年中药行业的营收由于医保整改的影响出现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下降,下降幅度达到了24.80%;但在随后2016-2019年中,中药行业营业收入重新呈现连续增长,2019年行业营业收入达到近五年最大值3178.51亿元,同比增长4.80%。
2020年疫情期间受疫情时期医院治疗限流及治疗感冒退烧药限购等影响,化药制剂、中成药、中药饮片营收和利润都出现下降,2020年中药行业的营业收入相应地下降了3.80%到3056.33亿元。
那么中药究竟有何值得投资的逻辑呢,请接着来看,下面将会从三个角度为大家描述其投资逻辑:
第一、利好政策频出,推动行业估值持续修复。
中药作为我国特色药品种类,一直受到国家政策支持。2015年接连发布了针对中药材、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首个5年国家级规划,提出至2020年基本完善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的整体规划;
2016年由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201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至2022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
2021年初以来,中药板块利好政策接连出台:202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指出加强融资渠道支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药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长期投资力度。
2021年5月,我国总书记在南阳考察时对中医药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医药传承及创新发展。《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中医中药中国行",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比例分别达到90%和100%,个人了解掌握基本中医药健康知识。
(2021年中医药行业重点政策)
并且202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政策端推进多项措施支持和推动中医药行业发展。
《指导意见》指出,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中药零售药店等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定点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范围,提升中医医疗机构区域辐射力;开展互联网诊疗的定点中医医疗机构,按规定与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签订补充协议后,将其提供的"互联网+"中医药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除此之外,《指导意见》还在医保支付范围、支付政策、基金监管等方面推出了相应的政策。
政策的持续加码给了市场以信心,包括券商分析师、药企负责人等多位业内人士在内,均表示"中药中长期趋势拐点已现",有望持续推动中药行业估值的修复。
第二、消费升级叠加疫情推动需求大增
从需求端来看,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和消费升级的社会背景下,慢病人群及亚健康人群增长增加了对于中医药的需求,并且伴随收入水平提升,居民消费理念更注重健康、品质,对中药调理的需求持续提升。
此外,中成药纳入医保比例近年来有所提升,为居民购买中成药减负,增强居民购买欲望。
从历史版本《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来看,2004-2020 年,我国医保目录中中成药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823个增长至1315个,占比提升了7.70个百分比。
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20年3月23日,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的COVID-19确诊病例共74187例,占比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中医药,占比 90.6%,中医药总有效率达90%以上,云南省中医药治疗率达96.6%,总有效率达98.2%。
此外,中药治疗在方舱医院成为了主力军,患者覆盖率达到95%,经过中医药治疗的轻症普通型患者没有一个转为重症,重症患者在中医药的辅助治疗下解决了西医治疗下产生的血氧饱和度波动、人机对抗、炎症反应加重的问题,且方舱医院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
目前国内外疫情再次反复,正是中药大显身手的时机,也是中药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名片的大好契机,市场需求量有望随着大幅增加。
第三、稀缺性导致供不应求,涨价预期强
中药行业中药材价格波动性大、供应质量难以保证。不同种类的中药材供需状况不同,人工种植的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难以人工培育的野生中药材资源日渐匮乏。
中药原材料由于受气候、疫情、人工、物流、监管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近两年价格持续增长,尤其是具备稀缺性的野生药材,涨幅更是惊人。
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中药材年底需求旺盛,中药材综合指数(综合200指数)自2021年8月至12月连涨四个月,全年涨幅达9%,超过2020年涨幅的5%。年底槐花、甘草、附子、香附、紫菀、天花粉等品种涨价明显。
综上所述,中药在我国的使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随着政策支持的力度不断增强,其内在价值有望被真正挖掘,并且长期被低估的中药板块将会持续迎来修复的行情,甚至有望价值重估,走出一个长牛行情。
随着消费升级与国内外疫情反复的大背景下,中药的需求端将会持续放量,有望带动中药行业快速发展,相关公司的业绩会受到持续提升。
由于中药行业的上游原材料端受到稀缺性的影响,部分品种供不应求,涨价预期较强,而中药整体的价格趋势也是一直是向上的,未来在需求的增加下,涨价预期进一步提高。
因此,政策端、需求端、供给端均是良好发展趋势的中药行业,未来极有可能继承前医药长牛赛道的衣钵,持续修复估值,迎来属于自己的长牛行情。
这里整理了部分中药行业上、中、下游的相关标的:
上游种植及养殖产业链+中药材质检:
种植类(植物性药材种植基地):云南白药、昆药集团、信邦制药、振东制药、贵州百灵。
养殖类(动物性药材养殖):健民集团(参股健民大鹏体外培育牛黄)、片仔癀(林麝养殖)。
中药材质检(质谱仪):聚光科技、莱伯泰科、润达医疗。
药机:东富龙、迈得医疗、楚天科技。
中游药材经销:中国中药、珍宝岛(亳州药材交易所)。
下游药店:大参林、一心堂、益丰药房、老百姓。
风险提示:
1. 国际环境发生变化,指数可能会受到不可抗因素导致变故
2. 相关行业逻辑发生改变,投资预期随之改变
3. 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