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探讨周末讨论比较多的概念——新质生产力。好多人不看好,觉得是“旧瓶装新酒”,无非是机器人、工业母机和新型工业化这些东西换个说法。
一、背景框架
首先,人类社会历史,是一部生产力不断新质化推动的历史。
磨制石器替代打制石器,生产力的第一次系统性新质化,推动人类社会步入农耕时代;
机械制器替代人力制器:生产力的第二次系统性新质化,推动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时代;
智能机器替代功能机器:生产力的第三次系统性新质化,推动人类社会步入数字信息时代。
房地产经过几十年发展,目前拖累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不光房地产,许多传统产业都需要升级换代,之前工信部力提“新型工业化”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情况在chatgpt出现之后特别明显,可能许多普通人感受不到,但我们这些做投资,经常关注资讯,国外AI真是发展得如火如荼。
落后就要挨打,你不发展,但如果人家超过我们就很麻烦,尤其AI这种东西,迭代非常快,对各行业,包括学术界影响都很大,关键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主权人工智能能力”的问题,关乎一个国家的数字主权和安全。
无论新型工业化也好,AI也好,都属于新质生产力的范畴。房地产周期不行了,以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培育技术密集型新质生产力。这两年,国家搞数字经济也是这个思路。
其实你看最近各省发布的工作报道,数字经济仍然是今年重点,说明国家对数字经济的规划一直没有变。这里截取部分省份数据。
二、概念提出
新质生产力是去年9月,领导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的,“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看下定义: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说得比较抽象,按浙商证券在《新质生产力深度解读与投资推》中的看法,所谓“新”,在于新劳动者(科技型人才)、新劳动对象/资料(数据要素等,正好和数字经济对上)、新劳动工具(AI等,有了新的叙事逻辑)、新型基础设施(适应科技创新范式变革)。
新质生产力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主要包括 8 大新兴产业和 9 大未来产业。
9 大未来产业: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
这个不单单是口号,是有产业周期与成长空间——从产业周期看,现在全球半导体周期向上叠加人工智能发展,电子及相关制造领域基本面会迎来积极变化;从成长空间看,以华为为代表的国产替代有自主可控要求。
三、新闻催化
作为新年首次集体学习的东西,高度是很高的。
近期地方两会也密集提到新质生产力。
北京是风向,提出要厚植新质生产力产业根基。
国资央企,提出今年将加快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
一个题材,看你站在什么角度看,得出结论完全不一样。现在大家亏钱亏怕了,风声鹤唳,加上对zf不信任,不感冒很正常。但如果站在国家角度考虑,是不是对中国未来非常重要?
四、核心方向
目前,从盘面看,市场对新质生产力比较认可的方向是,机器人/工业母机/新型工业化。最近这个方向的票异动了。
机器人概念,最近3日涨幅前5
工业母机,最近3日涨幅前5
新型工业化,最近3日涨幅前5
新质生产力核心是科技创新。
虽然机器人/工业母机/新型工业化也有科技创新,但这些大家都想得到。预期差在于与创新比较靠近的“专精特新”、独角兽、科创板,智能制造产业园。
国资委谈新质生产力:布局一批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证券时报等媒体: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科创板公司2023年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智能制造产业园接连竣工,江夏为新质生产力厚植“沃土”。
另外,经济参考报这篇文章《科技创新打开“新质生产力”大门》,谈到的地方有新型工业化(机器人)、(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对应产业园区)、复旦大学成立相辉研究院、北京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
从这里看,AI也相当重要。实际上,所有前沿科技里面,目前AI对各行业影响最广泛,也最重要,各国都在开展竞赛。AI是新质生产力里面最新、最能提质的技术。
细分来看,比较核心有两个,一是算力,英伟达算力和国产算力,比如工业妇联就走得比较强;二是CPO,这个还叠加业绩出海预期,主要是剑桥+三剑客中际、天孚和新易盛。
感谢阅读,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