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别催更了....
好票难找,低位的好票更难找,有好的一定会第一时间给大家分享
还是那句话,辣条哥从来不发那些一日游套利坑人的垃圾逻辑,只买精品!
今天科普的,是目前我看到的预期差最大的标的,没有之一,没有之一,没有之一
之前推的和胜、海星,事实证明都没有看错,机构持续疯狂买入,未来可期
今天写的标的,想象力更大,爆发力更强,空间更大
市场认知还处于朦胧期,机构刚开始组织去调研,上周组织了一场,后面会更多,随着调研陆续展开,逻辑也会慢慢被市场认知
最近公社也有很多人在科普,但是都没写到点上,重点核心没提到,文章结构也写的比较乱。我来补充下,做个最全面最详细的科普长文
大家都知道,今年的行情,无论是光伏,风电,锂电池,绿电等等,其实都是围绕一个大的主题展开的,就是:碳中和
这是今年的大主线,也是未来很多年会反复炒作的主线,所以里面一定是牛股辈出的
目前碳中和,都是围绕清洁能源在反复炒作,忽略了一些真正受益的分支
海底数据中心(UDC)
内容比较专业,很难写,本来不想写的,但是无论是标的还是题材还是空间,都太好了,所以硬着头皮写,好票不多,一起赚!
我尽量写的通俗易懂一点,希望大家都能看进去。这票也是别人给我科普的,觉得非常好,所以愿意重仓去抬轿。如果一个票有数倍的空间,那么10块钱买还是11块钱买其实没区别,格局打开
1、什么是UDC
IDC都知道吧,反复炒过好几次,大数据时代,各大互联网巨头都在布局,其实就是陆地数据中心
但是因为碳中和的大背景,目前市场上的IDC能耗是超标的,指标基本上已经不放了
数据中心有个指标,是用来衡量能耗排放的,这个指标叫PUE
PUE,电源使用效率,数字越小,越环保,极限是做到PUE=1,代表效率最大化
目前陆地数据中心有两种系统(风冷和水冷),PUE分别是1.55和1.35
工信部要求,从2023年起,新建数据中心的PUE不能超过1.3,也就是说,目前陆地上的数据中心(IDC)都是不达标的
那怎么解决呢?有一种方案,可以把PUE降低到1.1,无限接近于1的理论值,就是海底数据中心(UDC)
海底数据中心通过与海水进行热交换,利用流动海水对IT设施进行散热,有效节约了能源、资源,同比陆地IDC将显著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是数据中心实现绿色发展的重点路径之一
之前我们国内一直是空白,被国外技术垄断了,直到海兰信收购了加拿大公司,才打破僵局,而这个加拿大公司,是之前给微软配套做UDC的,技术方面全球也是顶尖
海兰信是国内海底数据中心(UDC)的唯一参与者,无竞争对手
UDC取代IDC,符合碳中和的发展路径,也契合工信部提出的PUE要求,大势所趋
这是碳中和中真正能体现出业绩的分支,并且对行业构成了颠覆性的革命,成为这次碳中和主流的大黑马
2、市场
研报显示,2025年,数据中心的市场规模大概3200亿左右
海兰信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是力争5年内占领整体市场10-15%的份额
公司还是比较务实的,实际上,按照目前工信部的要求,海兰信在国内没有对手,后续新增的基本上只能做UDC,会成为国内数据中心的唯一龙头,甚至巨头们也只能找海兰信下订单
先保守按照15%的市场份额算,对应的营收为3200*15%=480亿
但事实上,这个市场规模预测是极度保守的,忽略了一个科技大潮:元宇宙
元宇宙,最近爆炒,但是其实炒作的都是乱七八糟的蹭概念为主,很多人甚至连元宇宙是干什么的都没搞清楚
真正受益的,能够出业绩的,是硬件
元宇宙的核心是什么?是算力。算力是构建元宇宙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元宇宙的虚拟内容、区块链网络、人工智能技术都离不开算力的支撑
按照《元宇宙通证》的测算,要达到元宇宙的入门门槛,必需在将桌面级算力性能提升2到4倍的基础上,将体积和重量缩小到可便携的移动设备水平,再将功耗降低到桌面计算的百分之一
那么算力的载体是什么?是数据中心。
这是发展元宇宙最最基础的条件了,没有数据中心,没有算力,其他的都是扯淡
数据中心作为算力的物理实体,是名副其实的元宇宙之心
3、UDC的优势
土地供应+电力供应是限制 IDC 发展的两大核心瓶颈,此外IDC的建设周期也比较长
而这几个问题,UDC都可以完美解决
土地占用极少,PUE低相对应的耗电量也低,加上建设周期很短(90天),算下来降本效果非常显著
一个机柜的占地面积大约4平米,单个机柜电力密度为4.4KW,工业用电价格0.7/KWH,根据数据,对比如下:
如上图所示,
单个机柜,一年的运营成本,UDC比IDC节省12408元
如果看到这里,你还不懂UDC有多牛逼,那么我来举个让你震惊的栗子:
宝信软件,有18万个机柜,如果全部换成UDC,每年节约的成本是:1.2万*18万=22.3亿
而宝信去年的全年净利润,只有12亿
也就是说,如果宝信的IDC全部用UDC替代,每年净利润可以翻2倍
先别急着喊666,再补充说明下:
以上的测算,没有考虑工业用电电价上浮的情况
电价每上浮0.1元,每个机柜节省成本1.27万
还是以宝信为例,18万个机柜,电价每上涨0.1元,节约成本22.86万
两项合计节约成本45.1亿
震惊吗??
UDC,绝对是改变整个行业的技术革命,降本增利效果太恐怖了!
替换后可以带来数倍的利润增值,以后可以创造的营收绝对是数百亿甚至千亿级别
10-15%的市占率,实在过于保守
长远来看,技术垄断下,未来的订单会络绎不绝,BAT等几大巨头入驻会进一步提升估值
4、进展情况
草根调研,目前已经在海南试点,计划投放100个仓,每个单位营收3000万左右
仅海南一个城市,首次投放30个亿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国资委控股的海钢集团,在今年8月底持续增持公司股纷,目前是海兰信第二大股东,第一流通股东
下一步计划是扩大到5个一二线城市,平均每个城市也是100个仓起步,总营收150亿
按10%净利率算,第一批投放后释放利润15亿
上面数据是草根调研的结果,后来经过多方证实,数据真实可靠
大家也可以打一下公司证代电话咨询,我已经打过了,嘴巴比较严,说出来的情况都对得上
5、政策支持
(1)2021年7月工信部发布《新型数据中心发 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要求:到2023年底,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以下
(2)海南国资入股,深圳国资取得控股权
(3)11月4日,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批准《水下数据中心技术要求》标准立项,海兰信为发起人
(5)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新基建”投资带动“智慧海洋”工程建设,加快卫星组网、5G、海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海底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6、业绩测算
三年内,五个城市(海南,深圳,厦门,济南,天津),确定的每个城市100个仓,单仓价值3000万
第一份2亿订单年内公布,跟海南签的,应该是这两个月会公告
净利率15%,则单建设利润3000万*500*0.15 =22.5亿
运营利润5个亿
三年内确定性利润27.5亿,均摊每年9亿利润
保守给30倍估值,则目标市值为:270亿
目前市值60亿+,对应PE只有7倍
空间巨大,Tenbagger潜在标的,可All in!
其实技术垄断型公司,按估值是可以用PS去算的,不过算出来太夸张了,显得很不真实,还是一步步来吧,先按保守的PE法算,低调低调~
写文章不易,如果觉得有用,请举起你们的发财小手,点击屏幕左下角“有用”,感谢大家!
最后是董事长的录音原话,Q&A环节,比较长,我摘取了一部分有用内容出来,贴在下面:
Q&A
(1)政府是否支持?
从目前来看,政府是全力支持的
举两个例子,海南和深圳
海南一年四季天气都很炎热,PUE能耗非常高,经常去到1.6甚至更高,数据中心的成本非常大
而海上UDC可以把成本降低30%以上,这个节省的钱会非常非常多,目前海南政府也是大力支持,公司二股东就是海南国资委
再说深圳,深圳是一线城市里面陆地面积最小的,地非常贵,租金很高
如果用UDC取代,那么IDC的机房成本就可以省下来,同时还可以释放很多土地
(2)未来的客户?
第一批客户公告的时候会看到,一半罐子是政府拿走,另外一半是正常商业科技公司拿走的,理论来讲所有科技公司,具有数据的科技公司都是目标客户
大家也会问什么时候BAT会来,公司也希望他们来,如果BAT有一家跟我签了,我肯定先涨停到300亿,但是我们不可能在六七十亿的时候跟BAT签了协议,让大家有机会慢悠悠上车,同时我们签的科技公司也不是小公司,也是大家听过知名的除了BAT的二线头部科技公司。
一个很现实问题是,如果签了BAT我公告一放肯定300亿起步了,这是后面的事情了。客户方面,我们会往正常的商业模式来转,现在局面是一半对一半,到有一些地方,到深圳,到厦门,到天津这些地方可能政府的比例会稍微多一点,但是并没有单一客户比重过高的局面
(3)三季度业绩为什么下滑的厉害?
三季报貌似业绩低于预期,但实际上是可转债计提利息导致。可转债票面利率0.2%,7亿多的余额,一年实际需要支付的利息仅200万不到。但会计准则要求按同等级信用债计提利息(5%),因此多计提3000w的利息(无需支付,待转股或可转债到期后,可以转回这部分费用)。加回这部分,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并无同比下滑
写文章不易,如果觉得有用,请举起你们的发财小手,点击屏幕左下角“有用”,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