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充电时效是仅次于长续航的核心指标,可能是未来主要迭代方向之一。当前大部分车充电倍率1C-2C之间(充电要0.5-1小时),目前部分车企开始推4C甚至挑战6C,预计行业将迅速跟进,明年4C可能成为中高端标配。
2、快充首先会推动负极材料体系变化:加工工艺、硅基材料、粘接剂、导电剂。其中,加工指采用二次造粒与炭化包覆;硅基指掺更多硅基材料(硅氧、纳米硅);粘接剂可能用新的负极粘结剂;导电剂指用性能更好的单管CNT。
3、其次,快充带来大功率与高电压变化:充电系统大功率化对散热提出更高要求,可能需用液冷;而要降低充电电流控制散热就延伸出高压化,多数车企都推出800V及以上电压方案,这个除带来DCDC与OBC、PDU升级外,可能也会加快碳化硅应用。
4、负极:璞泰来、贝特瑞、杉杉、翔丰华,中科,博迁新材(有色);
CNT:天奈科技、道氏技术(汽车);
液冷与其他:圣龙股份(液冷,汽车)、盛弘股份、麦格米特、英可瑞、和顺电气、炬华科技、永贵电器(电子);
5、粘结剂(联合招商化工):当前正极粘接剂主流仍是pvdf,负极广泛采用水性粘接剂sbr或sbr/cmc复合,同PVDF一样,SBR去年以来供应也紧张。如果掺混更多硅基材料,硅/碳膨胀系数差别太大会导致电池性能大幅下降,采用新型粘结剂PAA是可行方案,多家电池公司已经开始小量使用,供应链有:
璞泰来:持股30%的四川茵地乐是PAA主要供应商,大概有2-3万吨PAA浆料。
回天新材(化工):PAA、SBR在多家客户送样或导入,在江西已有2千吨PAA,年底在湖北将投运1.5万吨PAA(浆料);SBR在安徽也启动扩产。
天赐材料:有新型正负极粘合剂研发,未来也可能会建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