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市场总流传着这样的投资信条:买银行就买招行,稳健躺赚不用管。但今年资本市场是很残酷的。招商银行持续下挫,现价较去年5月的历史高点回撤45%,最新市值仅有7583亿,低于农行与中行。
估值方面,市净率仅0.996倍,罕见出现破净,处于10年来非常之低的水平,显著低于2018年的至暗时刻以及2020年3月的时候。当然,这也低于2015年股灾的最低点。
机构对待招行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内资方面,公募基金在Q2减仓1.52亿股,持仓家数减少193家至717家。外资方面,自从4月份以来,累计减仓超115亿元,较为罕见(PS:4月田某被查,当月大幅减持71亿元)。持仓比例从8.3%左右大幅下降至目前的6.69%。
股价连续下跌,一些市场人士强烈呼吁一定要珍惜30的招商银行。那么这是机会,还是陷阱?接下来,我们不妨从公司基本面逻辑进行剖析,拨开云雾见明月。
01
定性
10月10日,国庆假期回来第一个交易日,上证大盘下跌1.66%,但早盘一度翻红。但招行当天大幅低开并一路下杀,早盘一度暴跌7%,最终大幅收跌5.5%。当天,银行ETF仅跌1.44%。
很显然,招行当日暴跌并非只是因为市场环境,更多是自身问题。10月8日,官方发布了关于田某的被查公告。其中原因提到了其背离初心使命,对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不坚决、打折扣。
什么是金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我翻了之前数篇官方新闻与通告,大致意思包括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排在第一位,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才算是实体经济?加大对个人房贷、消费信贷等零售贷款的力度算是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吗?
我百度百科了一下,如是定义:除了金融行业以外的生产服务活动都算是实体经济。很显然,这属于广义上的概念。
狭义上,又怎么看?这里援引某银行支行人士的话:实际上在银行管理和考核中,实体经济主要包括普惠两增,绿色信贷,战略新兴产业,制造业,涉农,民营等等。房地产贷款、个人房贷、个人零售贷款不算在里面。
我们再从国有大行官方公告去寻找印证。10月16日,工农中建交五大行齐发公告表示,加大资源配置和信贷投放力度,高效服务实体经济行稳致远。
工行公告中明确提及,前三季度为实体经济新发放5万亿以上投融资。信贷结构中,基建领域多增6400亿元,制造业多增8100亿元,绿色贷款多增9500亿元,战略新兴产业多增6000亿元,普惠贷款多增4100亿元,涉农贷款多增近6000亿元。
(来源:工行公告)
综上分析,个人房贷、个人信贷以及房地产企业贷款应该都不算在实体经济的范畴内。了解完相关概念的定义后,通告对田某的定性就比较明晰了。
02
改变
我们都知道,田某在2013年5月接任行长职位之后,大幅压降对公业务贷款,带领招行做零售大转型。
2013年,招行企业贷款金额为1.3万亿元,占总贷款额的60.3%。到2021年,企业贷款金额为2.15万亿元,占总贷款额的38.62%。8年时间,对公贷款比例大幅下降21.7%,而与此同时,零售贷款比例从2013年的36.4%大幅提升至2021年的53.64%。
对公业务中,不良贷款率相对最高的两个行业的贷款比例被大幅压降。其中,制造业贷款占比从2013年的17.7%下降至2021年的5.99%,批发零售业贷款占比从2013年的13.4%下降至去年的2.64%。压缩最猛两年是2015-2016年。
与此同时,零售贷款中,个人按揭贷款比例大幅提升。2013-2021年分别为12.2%、13.1%、17.7%、22.3%、23.4%、23.6%、24.7%、25.3%、24.7%。这一块可谓是银行最优质的资产。一方面,净利差较大,主流银行负债成本不足2%,而贷款利率过去有5%以上,净利差妥妥的有3%以上,且风险极低,还能获得一个高粘性的零售客户。2021年,招行个人按揭贷款不良率仅0.28%,是大类贷款类型中最低的。
此外,招行信用卡贷款占比从2013年的7.06%大幅提升至2021年的15.09%,小微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为主)则是从14.55%下降至10.09%。
零售业务收益高风险低,对公业务则收益低风险高。招行朝着零售大力转型,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坏账率大幅下降,坏账拨备率也大幅提升。这是过去数年市场给予招行超高估值的核心逻辑。
但田某出事之后,招行经营策略应该还是会发生一些变化。尽管公司在e互动上回应,战略方向不变。
其实上,今年二季度招行的经营策略或许已经发生一些微妙变化。22Q1零售贷款占总贷款的54.9%,22Q2季度大幅下降至52.1%,比去年末的53.64%也要下降1.54%。同期,22Q2对公贷款占比38.79%,22Q1为36.11%,21Q4为38.62%。
再对比去年,22Q2对公贷款同比增长11.35%,呈现近年来罕见双位数增长,而今年一季度和去年全年均为个数增长。同时,零售贷款同比增速从21Q2的15.45%大幅下降至22Q2的7.74%。今年二季度,零售贷款增速罕见低于对公贷款。这样的局面,有宏观经济等客观因素,应该也有招行主动调整的因素。如果还不十分确定经营策略的变化,可以继续观察三季度以及整个下半年的数据变化。
这样一来,招行利润增长与让利实体经济会更为平衡,盈利能力会受到一些影响。如此,招行与其他中大型银行的经营差距会缩小,估值率差距自然也会大幅收窄。这是招行股价大幅下跌的重要基本面逻辑。
除了招行本身的逻辑外,整个银行业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宏观经济承受不小压力,银行业整体信贷规模的增速也会受到影响,且会随着经济增速下行而下行。那么这也决定了银行业的业绩增速在未来大致的趋势都是往下的。并且,实体经济压力不小,银行让利也是监管之要求,亦是社会担当之所在。
银行整体信贷结构中,个人按揭贷款均占有重要地位。2021年,国有银行为31.1%,股份行为19%,区域银行为13.3%。其中,招行占比24.7%。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呈现一些压力,个人按揭贷款增速明显下滑。且在未来可预期的时间内,保持低增速将会是大概率事件。而个人按揭贷款几乎是银行最为优质的资产,利差不小,且坏账率极低。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将对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小影响。
可见,招行的大跌,并不只是因大盘下跌而下跌,而是实实在在交易基本面逻辑上的一些变化。
03
尾声
在我看来,预期招行经营上会有一些变化,负债端会有调整但仍然优秀,加之负债端表现良好,未来整体的经营水平仍然会优于多数银行,估值比一般的银行高一些也是理所当然。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清楚的认识到,招行与非招行的差距会缩小,估值状态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悬殊那么大。比如,过去绝大多数银行PB均低于1倍,那么未来招行很难向过去一样高达1.5倍,甚至2倍,而大概率也就是1倍左右的水平。
当然,这也要看招行未来除了主盘子的对公以及零售贷款外,财富管理等业务能不能做大做强做优,显著拉开与其他银行的差距。不过,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最后,祝福招行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