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转自招商策略研究摘要:
硅谷银行事件是在美联储超级紧缩政策背景下
,银行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暴露引发挤兑后出现的风险事件
。概括来说,负债端,2020-2021年在美联储超级QE的宽松环境下,硅谷银行吸收大量低息存款,该银行在2020年和2021年的存款增速分别达到65%和86%。
资产端,硅谷银行配置了较多的国债和MBS等债券资产,2022年末的现金资产占比7%。2022年美联储开启超级加息周期,成为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暴露的导火索。第一,美联储加息将市场利率提高至高位,硅谷银行持有的债券投资出现大面积浮亏。第二,高利率环境下企业融资变得困难,而硅谷银行的客户主要是硅谷创投圈的VC/PE基金以及被投资的企业(科技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的现金流一般,随着风投萎缩,创投企业资金逐步消耗,存款减少,负债端不稳定。第三,为了应对储户的取款需求,硅谷银行不得不出售部分债券资产,账面浮亏成为实亏,引发更多客户担忧,出现挤兑。
3月10日,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局已经依法接管硅谷银行,并指派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为硅谷银行进行清算管理,这成为2008年9月以来美国最大的银行关闭事件。
那么硅谷银行事件将如何影响A股市场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传导路径。
第一,硅谷银行事件引发市场对更大范围金融风险的担忧,短期悲观情绪的蔓延将压制市场风险偏好。
在美联储本轮快速大幅加息之后,美国银行业所持债券浮亏其实是普遍存在的。根据FDIC估算,2022年四季度,美国银行业持有的持有至到期债券和可供出售债券资产总浮亏达到6200亿美元。在机构无需出售资产的情况下,这些亏损只是账面数字,等到利率下行、债券上涨,浮亏将逐渐收窄填平。但如果为了应对流动性需求而不得不出售资产,浮亏将会变成实际损失。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像硅谷银行这样,短期客户取款需求增加但应对能力不足的银行可能面临一定压力。
美联储缩表以来,美国中小银行的现金资产比例已经下降至历史低位,应对流动性风险的能力下降,未来可能出现挤兑风险的或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小银行,尤其是客户结构相对单一的区域性中小银行。短期来看,这些潜在风险事件可能对市场情绪造成一定的冲击,风险偏好将受到压制。
当然,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科目来看,目前美国金融体系整体流动性仍相对宽松。截止2023年3月1日,美联储负债端准备金账户3.03万亿美元,存量规模仍比较高;隔夜逆回购规模2.13万亿美元,表明整个金融体系资金仍比较宽裕,有大量资金参与到美联储的逆回购,这些都为整个体系的流动性提供了一定的安全垫。另外,目前SOFR仍处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以下水平,且FRA-OIS处于历史低位,表明美国市场尚未呈现整体性的流动性压力,未来随着美联储缩表的持续推进,这些指标的变化仍需密切关注。
第二,硅谷银行事件对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影响。
过去一周,前有鲍威尔鹰派讲话,后有硅谷银行爆雷,多种因素交织,市场对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反复摇摆。周初鲍威尔在听证会上表示,近期出炉的经济数据超出预期,这意味着联邦基金利率的最终水平“很有可能高于此前预期”,如果所有数据都指向有必要加快紧缩措施,那么美联储将准备加快加息步伐,鹰派预期加剧,市场对美联储3月加息预期快速逆转至50bp,美债收益率冲高。而随后3月9日晚间硅谷银行风险事件发酵,3月10日硅谷银行被迫停业关闭,短期引发市场对金融风险的担忧,该事件及其暴露的潜在风险可能倒逼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宽松。此外,美国2月就业数据显示,尽管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超预期,但美国失业率开始反弹,且时薪增幅不及预期。两因素叠加,市场对美联储3月加息预期一度重回25bp。不过最新数据显示,市场对3月加息预期目前又重新回到了50bp(68.3%)。
在这一系列事件影响下,美债收益率两天跌幅达到30bp以上,系统性风险的担忧是主导因素。如前所述,美联储加息无疑是硅谷银行事件的导火索,如果挤兑事件出现更广泛的扩散,那么将可能迫使美联储放缓加息甚至提前结束加息,但美联储将如何评估以及是否会作为系统性风险处理,目前还不得而知。
第三,硅谷银行倒闭导致其客户因存款被冻结而面临短期的现金流压力,科技企业可能受到一定冲击。
硅谷银行启动清算管理,客户存款被冻结。2022年末硅谷银行存款规模1731亿美元,对于客户的存款,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将对每个账户提供最高25万美元的承保额,但剩余存款的清偿将有待于硅谷银行资产的清算变现,整个过程可能需要数月时间。这就意味着,那些将大量资金存在硅谷银行的企业和创投基金将面临现金流压力。而硅谷银行的客户中包括了大量的初创科技企业,这些企业的现金流本身就不稳定,存款冻结后的资金周转困难将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经营,加剧部分企业裁员压力,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其实在美国科技企业周期下行背景下,从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美国科技企业就逐渐出现了裁员浪潮,硅谷银行事件带来的连锁反应可能加速这个过程,并对美国的实体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对应到股票市场上,本轮美联储开启QE后美股快速拔估值,纳斯达克指数最大累计涨幅达到130%以上,标普500指数最大涨幅达到100%以上。2022年以来随着美联储政策紧缩,美股杀估值,不过到目前仍有60%以上的涨幅。近两天受硅谷银行事件影响,美股出现明显调整,随着硅谷银行客户现金流压力显现,可能引发美股尤其科技股的进一步调整,届时将对A股造成一定拖累。
工信部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
关注6G主题投资机会
工信部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2023年1月11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完善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应用体系。3月1日,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并介绍说,工信部不断总结5G发展经验,支持产业界组建了IMT2030(6G)工作组,为产业界、研究机构、基础运营商等搭建产学研用平台,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加强技术研发。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 “部长通道”上表示,6G 推进工作组已经在开展工作,要加强国际合作,加快 6G 的研发。
从网络总体视角看,6G网络总体框架是“三层四面”的分层架构。云网资源层,是6G网络部署依托的基础设施和资源,主要用于承载网络功能,资源类型包括各种计算(CPU、GPU、FPGA等)、存储、网络、频谱以及各种专用设施。网络功能层,是6G网络应支持的网络功能,提供“连接+”网络服务,可进一步分为控制面、用户面、数据面、智能面。应用使能层,职能是聚合网络服务能力、通用的应用服务组件,通过能力开放、应用使能框架等方式为应用或周边生态提供服务,实现统一的应用使能管理。
6G通信的优势在于更大的范围与更强的网络能力。全域覆盖是6G通信一大特征,不同于5G以地面基站为中心的场景,6G将目光投向天空,建立了以天领地的网络架构,对5G无法触及的80%的陆地与95%的海洋实现首次覆盖。6G通信采用天地一体化架构模式,由天基平台、空基平台和地面/海面终端组成,天基平台的主体是卫星,主要分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和低轨道卫星,空基平台的主体是无人机和飞行器,是连接空基平台和地基平台的枢纽。6G网络的关键指标在5G基础上有10至100倍提升:峰值速率可达Tbps级、支持Gbps级的用户体验速率、每平方公里千万的连接密度、每小时1000km以上的移动性。
6G通信应用场景更加多元。超级无线宽带、超大规模连接、极其可靠通信、普惠智能服务、通信感知融合是6G通信五大应用场景。超级无线宽带是移动增强宽带的扩展,提供给用户更低的时延和更高的稳定性,将满足沉浸式XR、通感互联、全息通信等需求。超大规模连接将在5G基础上拓展全新的能力边界,将应用在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制造等场景内的各种设备上。极其可靠通信的典型应用包括机器人协作、无人机群实时交互、全功能自动驾驶与远程医疗手术。普惠智能服务是 6G 的新增典型场景,依托网络对需要进行高效分布式智能学习或推理的智能化服务提供集成化的通信和 AI 算力。它不仅服务于特定应用服务,还将服务于未来整个通信系统,提高网络整体的性能和效率。通信感知融合是 6G 新增典型场景,可以广泛应用于车联网、智能工厂等领域。
2040年6G有望带来千亿级终端连接数,万亿级GB月均流量。4G、5G时代,手机是最主要的联网终端,而在万物互联的6G时代,物联网终端将呈现爆发式增长,连接数占比超过98%,远高于手机。中国信通院预测2040年面向智能生活和面向工业生产的物联网终端设备总体连接规模高达1187亿,其中面向智能生活的终端规模将达到311亿,相比2022年有近百倍增长;面向工业的终端至2040年连接规模将超过876亿,将广泛赋能钢铁、煤炭等传统制造业与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新兴产业。IMT-2030(6G) 推进组预测,面向 2030 年商用的 6G 网络中将涌现出智能体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等新业务新服务,预计到 2040 年,6G 各类终端连接数相比 2022 年增长超过 30 倍,月均流量增长超过130 倍,最终为 6G 带来“千亿级终端连接数,万亿级 GB 月均流量”的广阔市场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