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电新-锂电专家交流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4-05-11 09:09:45

会议要点

1、锂电行业政策解读

· 最近出台的锂电行业政策并非供给侧改革,其影响并不大,主要是回应美国和欧洲对中国产能过剩的关切,同时阐述中国在锂电领域的先进产能。

· 政策中列出了很多电池和材料的指标要求,强调中国政府对相关产能建设有性能指标要求,且这些指标要求高于海外其他国家。

· 政策还要求产能利用率大于50%,表明中国对相关产能有质的要求和量的限制,显示出对产能建设的克制和理性。

· 这个政策对国内产能建设基本无影响,可能会加速一些落后产能的淘汰进程。

· 这个政策对后续电池以及相关材料项目的扩产能扩建,整体上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2、锂电行业市场预测

· 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可能都会有增长,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可能会在去年30%的基础之上再增加10个百分点,达到40%左右。

3、锂电行业未来趋势

· 在下一代电池技术量产并且形成一定的规模之前,美国的阿尔法案应该会逐步的放开。

 

Q&A

Q:最近发布的锂电行业政策,您如何看待其对行业的影响?

A:我认为这个政策的影响并不大,无论是负面还是正面。这个政策主要是回应外界对中国产能过剩的关切,而不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中国的锂电产能是先进的,且产能不过剩。政策提出的性能和材料指标要求,大多数企业都能达到,所以整体上对行业的影响有限。

 

Q:政策对电池性能和材料性能有何具体要求?

A:政策列出了一系列关于电池和材料的性能指标,如三元电池的性能要求。这些指标要求高于海外国家,强调了中国政府对产能建设的质量要求。这些要求反映了中国产能的先进性,鼓励发展高性能的电池和材料。

 

Q:政策对产能利用率有何规定?

A:政策规定产能利用率必须大于50%,这既是对质量的要求,也是对产能数量的限制。这表明中国在产能建设上的克制和理性,同时也是向西方表明中国产能整体上并不过剩。

 

Q:政策如何影响落后产能的淘汰?

A:政策可能会加速落后产能的淘汰进程。虽然市场本身就在淘汰不达标的产能,但政策的出台加快了这一过程。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Q: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趋势如何?

A: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预计会有显著增长,今年可能达到40%左右,比去年增加约10个百分点。这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加。面对国际对抗情况,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降低对外石油依赖是中国的战略方向。

 

Q:储能电池需求的未来走向如何?

A:储能电池的需求预计会快速增长。随着新的配套要求提升,如光伏电站对储能的需求增加,储能电池的市场需求将会增强。这对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制造商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预示着需求的旺盛。

 

Q:这个政策对存量产能和增量产能有何不同影响?

A:这个政策既针对存量产能,也关注增量产能。对于存量产能,政策可能促使落后产能的淘汰加速。而对于增量产能,政策通过设定高标准的性能和材料指标,引导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Q:当前政策对落后产能的影响是什么?

A:当前政策对落后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引导作用上。即使没有政策出台,落后产能也会因无法满足市场要求而自然消亡。政策的目的在于引导产业向优质产能方向发展,尽管政策本身不具备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但在实际操作中,项目建设仍然需要遵循相关审批流程。对于违规建设项目,如在受保护的农田上建设,政策会选择性地进行取缔。

 

Q:目前存量产能中,有多少能满足新政策要求?

A:根据与会者的估计,目前存量产能中绝大多数都能满足新政策的要求,不能满足的部分非常少。这表明当前产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符合政策导向,对于不合规的部分,政策会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调整。

 

Q:当前产线的技术含量提升和投资回报周期的变化情况如何?

A:当前产线的技术含量提升相对容易,尤其是近两年三年内建设的产线。软件技术也能跟上这种技术提示。然而,较早的产线可能需要调整和更换新设备。投资回报周期已经从原来的八年缩短到六年,甚至更短。这反映了技术进步和产能要求的快速变化。

 

Q:美国FUC法案对锂电材料如隔膜、石墨和添加剂的影响是什么?

A:市场上对FUC法案的解读认为隔膜、石墨和添加剂等材料不受约束。与会者认为这种解读基本靠谱,美国在动力电池及相关材料方面与中国完全切割是不现实的。美国也在寻找台阶,例如对不属于战略资源的材料进行放开。

 

Q:美国在锂电材料供应链方面的挑战和未来趋势是什么?

A:美国在锂电材料供应链方面面临挑战,尤其是在人才和技术方面。尽管美国政府提供了资金支持,如给雅宝20亿美元建厂,但投产期一再推迟,主要原因是人才匮乏和生产设备运转问题。与会者认为,在当前锂电技术下,美国在五年、七年、八年甚至十年内摆脱中国产业链几乎不可能。但在下一代电池技术,如全固态电池量产并形成规模后,可能会有革命性变化,从而摆脱现有供应链的依赖。然而,全固态电池技术的成熟和产业化至少还需要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时间。

 

Q:关于美国政府资金支持项目的验收节点具体是什么?

A:美国政府资金支持的项目需要进行验收,这是普遍的要求,不仅限于美国,中国也同样。具体的验收节点可能因项目而异,但通常涉及到资金的分阶段拨付和项目的完成情况。例如,雅宝的项目就是政府资助的,资金是分阶段提供的,相关的报道表明,这些资金是根据法案出台的时间在近两年内分配的。

 

Q:当前锂电池行业的产能达成率大概是多少?去年的达成率又是多少?

A:根据与会者的个人估计,当前锂电池行业的产能达成率整体上不到50%。如果按照企业公开的数据和工信部的统计,产能达成率可能会更高。去年的产能达成率具体数字没有提及,但根据与会者的说法,如果按照800多GWh的产量来计算,去年的产能达成率应该是可以估算的。

 

Q:去年和今年锂电池行业的产量增长情况如何?

A:去年锂电池行业的总产能大约在1500到1600GWh之间,如果加上其他小工艺的产能,整体可能达到1800GWh左右。今年在去年同期700多GWh的基础上,预计增长20%以上,可能会达到880GWh或接近900GWh。如果按照工信部去年9.4GWh的数据,今年在此基础上增长20%,预计产量可能达到1000亿GWh左右。

 

Q:锂电池行业中,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电池的产量占比分别是多少?

A:在锂电池行业中,动力电池的产量占比大约是70%,储能电池大约是20%,消费电池的占比不到10%。消费类电池的增长较慢,因为市场已经非常成熟,政府干预也较低。主要的增长来自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其中储能电池的增长可能会更大一些。

 

Q:今年1到4月份或1到5月份,储能和动力电池的产量增速分别是多少?

A:今年一季度储能和动力电池的产量增速并不理想,主要是消化去年的订单,产量并不高。一季度财报显示,同比增长约30%,但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所以总量并不多。

 

Q:如何看待国内材料公司的竞争格局,以及材料端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的变化?

A:目前材料公司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一些材料已经开始涨价,尤其是电解液和设计方面。材料厂和电池厂之间正在就价格问题进行谈判,可能会有涨价的趋势。此外,政策的变化可能会成为涨价的契机。碳酸锂价格下跌的空间有限,可能会在9万左右稳定。材料端和电池端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从而提升产品价格。整体来看,电池产业链的产品价格最低点可能已经过去。

 

Q:如何看待今年锂电行业的价格走势和供需情况?

A:今年锂电行业的价格可能会经历缓慢的爬升,整体上以震荡为主,价格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尽管需求预期强劲,但供给增长可能更快,导致供需结构没有明显好转。预计全年价格走势将呈现两个波峰和两个低谷,其中三月份已经经历了一个波峰,价格达到12-13万,预计8-9月份可能会再次出现波峰,价格可能突破15万。低谷预计出现在二季度和年末,价格可能在8万至9万之间波动。

 

Q:明年锂电行业的价格走势和供需情况如何?

A:明年预计将开启新一轮的碳酸锂价格上涨周期,可能在5-6月份价格会触底后开始上涨。但由于当前周期可能未能走完,涨价周期可能会更早开始。对于明年的价格中枢,由于行业趋势一旦确定,涨价进程可能会非常快,因此难以准确判断。供需方面,今年中国市场锂资源的总供应量预计在90-100万吨之间,需求大约在87-88万吨左右,供给过剩并不明显。

 

Q:能否提供今年和明年碳酸锂的供需具体数字?

A:今年中国市场锂资源的总供应量预计在90-100万吨之间,其中96万吨左右可能是一个较为准确的数字。需求方面,锂电领域的需求大约在87-88万吨左右,如果按照电极材料和六氟磷酸锂的产量估计,总需求可能在75-76万吨左右。去年的供需过剩情况与今年相似,但去年价格从年初的五十多万降至年底的十万,说明价格波动可能更多受到心理因素和资本市场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目前对于供需数字的具体测算还在进行中,尚未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孚能科技
S
胜华新材
S
瑞泰新材
工分
1.83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05-11 10:12
    谢谢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