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TCL和格兰仕来说,分别入主奥马电器、惠而浦(中国)两家公司,运营好了这是资产和财富,整合不好就会成为新的“经营包袱”。毕竟,当前家电市场环境之下,巨头之争寡头主导,原股东之所以愿意抽身退出,本身就是一种信号的释放。进入5月的中国家电市场,再次因为奥马电器与惠而浦(中国)两家公司的同时易主,品牌竞争格局悄然迎来新的变化和走势。5月5日,几乎是同一时间,奥马电器与惠而浦同时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全面易主:奥马电器公告称,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同意选举胡殿谦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同意聘任王浩为公司总经理兼任财务总监,均与第五届董事会任期一致。同时,王成、张荣升、徐荦荦等则当选公司董事。这意味着,TCL系人马已经全面入主奥马电器,并执掌公司的经营权和话语权。惠而浦则公告称,格兰仕将斥资约20.48亿元,收购惠而浦3.9166亿股股份,控股惠而浦约51.1%。在格兰仕要约收购惠而浦这一最终结果宣布后,惠而浦将于5月6日复牌交易。这意味着,格兰仕将全面入主惠而浦(中国),同时这家公司也将迎来一轮董监高以及经营管理层的人事调整和变动。不过,对于TCL和格兰仕而言,他们拿下来的奥马电器,以及惠而浦(中国)单从营收规模、经营利润等数字角度来看,并不是一项非常优质的资产。却是两家企业有望盘活的资产。公告显示:惠而浦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49.44亿元,同比减少6.39%;归母净利润为净亏损1.497亿元,去年同期则为净亏损3.23亿元,亏损同比收窄;基本每股亏损0.20元;2021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4.11亿元,同比增长六成,净亏损额进一步缩小到2457.8万元。奥马电器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约83.45亿元,增长12.89%;归母净利润则为亏损约5.40亿元,减少1112.86%;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5元。2021年一季报,公司营业收入22.32亿元,同比增长69.46%,归母净利润为907.7万元,同比增长41.68%,每股收益为0.0084元。无论是惠而浦(中国)公司的亏损额收窄,还是奥马电器同比的大额亏损,其实两家企业虽然都拥有着非常不错的资产和业务能力,但当前面临的问题却是相似的:企业的市场主动竞争力走弱,面对外部风险的抵抗力差,迟迟没有在转型变革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新的突破口。其中,惠而浦(中国)对于格兰仕来说,最大资产应该是品牌力,以及在冰箱和洗衣机等大家电品类上的产品和技术优势。这能与格兰仕目前强势的厨房小家电可以很快形成多品类的协同、多品牌的竞争,以及终端市场协同作战力。毫无疑问,这也是格兰仕要约收购惠而浦中国的最直观因素:一是,以格兰仕、惠而浦的双品牌,在中国家电业构建多品牌、多品类的综合竞争体系;二是,通过与惠而浦的资本绑定,从而成为惠而浦在全球家电市场新的战略合作伙伴,释放ODM等业务竞争力。同样,奥马电器当前最值钱的,并不是原有的互金业务,而是创业之初的冰箱制造业务。多年来,奥马冰箱一直立足中国制造“成本、性价比”等竞争优势,成为中国冰箱出口冠军;这也成为TCL看上其的最大资本。不过,奥马电器目前只拥有奥马冰箱51%股份,而且奥马电器则是完全独立于上市公司,有创始人团队亲自操盘和运营。未来,TCL系如何整合奥马冰箱的业务形成协同,同时奥马电器除了现有的冰箱业务之外,TCL是否会将其白电业务注入其中?这一系列整合难题,都在考验着公司的整合实力。当然,在这一轮奥马电器与惠而浦(中国)两家公司纷纷易主的背后,前者则是因为其原大股东深深陷入了互金业务的泥潭之中,至今已经无法脱身,这不只是连累了公司的整体营收规模和经营,同时还给原有的冰箱制造业务带来不小的负面口碑影响,这也给了TCL系借道奥马电器发力冰箱等家电业务的机会。后者,却是因为惠而浦进入中国市场20多年以来,迟迟没有找到自我经营发展的好出路。所以,不得不选择通过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赋予惠而浦品牌在中国家电市场新的生命力和增长空间。而格兰仕作为惠而浦在全球市场上10多年的合作伙伴,拥有这种信任;同时,格兰仕自身一直努力从厨小电向白色大家电突破,也迫切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实现新的借力、合力发展。那么,随着格兰仕、TCL相继入主惠而浦(中国)、奥马电器后,这又将会给中国家电产业的竞争格局带来哪些新的变化?在家电圈看来,入主只是整合的起点,变化的开始,对于格兰仕和TCL来说,想要借助这两个新平台撬动整个中国家电产业格局的变化,短期来看可能性极小。一方面,对于两家企业来说,当前的核心任务并不是要改变家电产业格局,而是要打通内部的协同竞争力,实现自身的盈利和发展;另一方面,当前家电产业格局,还处在一轮持续的多变通道之中,变化只是形式,不变的则是寡头化加速洗牌。所以,对于中国家电产业的所有厂商来说,在关注奥马和惠而浦两家公司易主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易主之后带给产业升级、市场商家,以及用户需求的变化有多少!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