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动
登录注册
央行连发11文,“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持续推进支付体系高质量发展》释放13大政策信号
大超笑傲江湖
2022-10-03 10:30:19
重磅利好!

央行连发11文,“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持续推进支付体系高质量发展》释放13大政策信号

人民币CIPSicon系统已经连接178个国家和地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志锦  上海报道  9月28日晚间,央行官网刊发《持续推进支付体系高质量发展》一文,该文章收录在“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专栏中,是央行近期连续刊发的第11篇系列文章。

重点关注:

京北方:002980

南天信息:000948

仁东控股 :002647

长亮科技: 300348

海联金汇: 002537

 

 

 

   
 这11篇文章涵盖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宏观审慎、普惠金融等,作者包括货币政策司、金融稳定局等部门。据记者梳理,系列文章主要释放以下政策信号:

1.以自然利率为锚实施跨周期利率调控

央行文章表示,坚持以自然利率为锚实施跨周期利率调控,发挥市场在利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利率环境。这是央行首度表示将以自然利率为锚实施跨周期利率调控。

自然利率是一个相对学术的概念,表示一种理想的均衡状态下的利率,也就是实际经济增长与潜在经济增速相等状态下的均衡利率。自然利率是跨周期调节的锚,意味实际利率短期并非一定要相等,可以高于、低于、略低于、长期略低于等各种状态。

央行文章表示,目前我国定期存款利率约为1%至2%,贷款利率约为4%至5%,自然利率略低于潜在实际经济增速,处于较为合理水平,是留有空间的最优策略。

这是央行跨周期调节在价格方面的探索。此前在数量方面已有探索。2019年11月,央行行长易纲在《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一文中提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也即M2增速和名义GDP增速大体匹配。

2.中国货币政策空间充足,政策工具丰富

央行文章称,当前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从国际看,全球经济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风险持续,主要发达经济体加快收紧货币政策,给全球带来的溢出影响明显加大。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但仍有小幅波动,正处于经济回稳最吃劲的节点。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保持较强韧性,我国货币政策政策空间充足,政策工具丰富,促进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央行文章表示。

从央行官员的发言梳理来看,货币政策的空间指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两项重要的总量工具,而且指向下调的空间。

存款准备金率空间方面,主要和历史上比、和国际对比,对比时还考虑到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因素。而最近三次降准,法定存准率5%的机构不再纳入,因此某种程度上5%可以视为目前法定存准率的底线。当前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准率为8.1%,离5%差310BP。

利率方面,这个空间指政策利率和0利率的距离。当前中国关键的政策利率——1年期MLF利率、7天逆回购利率分别为2.75%、2.0%,离0利率仍有相当距离。

3.利率走廊机制首度纳入政策利率体系

央行文章还表示,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利率走廊机制有效运行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以往的表述,此次对政策利率体系新增了利率走廊机制的表述。

所谓利率走廊,是指央行利用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存贷款便利机制设定一个利率操作,从而稳定市场利率和银行间系统流动性。在我国的实践中,利率走廊的上限是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下限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央行将利率走廊机制纳入政策利率体系,意味着市场利率将更加稳定,但并非不波动。

4.大部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完成目标后将及时退出

央行文章表示,近年来,我们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聚焦服务普惠金融、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2022年6月末,人民银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5.4万亿元,约占基础货币总量的六分之一,处在合理水平。

“除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之外,大部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阶段性工具,完成目标后将及时退出,实现有进有退。”央行文章称。

据记者梳理,“退”的方面,如2020年央行先后推出300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复工复产再贷款,以及面向中小银行的1万亿元支持小微企业的再贷款,1.8万亿额度自然到期后就退出。

今年是“进”的阶段,央行创设了多类再贷款,近期新设了技改再贷款。9月28日,央行公告称,人民银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专项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

5.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底线思维,“地毯式”排查金融风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三大攻坚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此前《金融稳定报告(2019)》披露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时间表显示,2020年是攻坚战收官之年,力争从基本完成风险治标逐步向治本过渡,完成攻坚战的既定任务。金融风险攻坚战收官之后,未来如何推进相关工作将是焦点。

“金融是经营管理风险的行业,自带风险基因,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永远在路上。”央行文章表示。

央行文章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行业、企业风险向金融体系传递。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底线思维,“地毯式”排查金融风险,加强重点风险监测,不断完善应对预案,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有序处置重点领域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严密防范外部风险冲击,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6.研究推出转型金融标准

央行文章称,下一步要积极发展转型金融,研究推出转型金融标准,丰富转型金融产品供给,确保公正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今年7月表示,2021年以来,为明确金融支持高碳行业和项目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范围,避免金融机构“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央行加大了转型金融标准研究制定力度。

“人民银行已初步明确了转型金融的基本原则。”王信表示,“例如,转型金融支持领域在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应有直接或间接的显著贡献,且对其他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无重大损害;转型金融标准应与国家、地方、行业政策相协调,与国际通行标准兼容;与标准相应的环境信息披露应简便易行,不给市场主体造成过重负担等。”

7.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债券市场体系

央行披露,2017年以来,债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大幅提升。2022年8月末,各类债券余额142.3万亿元,年均增速15%,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债券净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31%,较2017年同期上升10个百分点。

央行文章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市场各方,继续共同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债券市场体系,进一步提高债券市场定价的基准性作用和传导功能,助力深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债券市场风险防范功能。

8.逐步扩大宏观审慎管理覆盖领域

央行文章称,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完善,我国已初步搭建起借鉴国际有益做法、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并在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宏观审慎政策实践过程中,人民银行始终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好宏观审慎管理可以直接作用于金融体系尤其是特定金融领域的独特作用,确保政策务实、管用。

央行称,下一步将持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开展宏观审慎压力测试,进一步丰富和优化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逐步扩大宏观审慎管理覆盖领域,防范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和风险的跨市场、跨部门传染。

9.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初步建立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定位于由中央掌握的应对重大金融风险的资金,资金来自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等市场主体,与存款保险基金和相关行业保障基金双层运行、协同配合,共同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

央行文章称,在重大金融风险处置中,金融机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地方政府、存款保险基金和相关行业保障基金等各方应依法依责充分投入相应资源。仍有缺口的,经批准按程序使用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目前,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基础框架初步建立,已有一定资金积累。

10.管好货币总闸门,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

央行文章称,央行不断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管好货币信贷总闸门,加强跨周期设计,以现代化的货币管理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2021年,我国M2平均增速为9%,与同期名义GDP平均增速8.3%基本匹配,支持实现了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的长期优化组合。

11.企业债务余额占比降低

央行文章披露,2022年6月末,企业部门债务余额188.2万亿元,占总债务的56.8%,比2017年末低6.3个百分点。在化解企业部门潜在债务风险的同时,金融体系通过银行表内贷款及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保持了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稳固,优化了企业部门的融资结构。2022年6月末,企业部门银行贷款、债券合计占企业部门总债务的88.0%,处于历史新高值,占比较2017年末高12.6个百分点。

12.加快完善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长效机制

央行文章称,推动金融机构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2022年8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2.3万亿元,同比增长23.9%,授信户数5291万户,同比增长33.9%。

央行表示,下一步加快完善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长效机制,持续提升普惠金融可得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13.累计推动71家支付机构有序退出市场

央行文章称,央行探索建立了包括支付机构准入许可、许可续展、执法检查、市场退出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强化支付机构监管。强化支付服务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累计推动71家支付机构有序退出市场,不断优化支付服务市场结构。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京北方
S
南天信息
S
仁东控股
S
长亮科技
S
海联金汇
工分
43.57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52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26)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2-10-03 10:40
    数字货币+跨境支付有不错的预期。
    5
    0
    打赏
    回复
    投诉
    于2022-10-03 16:51:26更新
    查看2条回复
  • 股市潜行者
    超短低吸
    只看TA
    2022-10-03 20:36
    老题材,炒作不起来
    5
    0
    打赏
    回复
    投诉
    于2022-10-03 21:10:11更新
    查看1条回复
  • 做主线看核心
    奉旨割肉的半棵韭菜
    只看TA
    2022-10-03 22:11
    证通电子不是吗?
    2
    0
    打赏
    回复
    投诉
    于2022-10-04 08:19:27更新
    查看1条回复
  • 只看TA
    2022-10-03 13:51
    还有正宗的天阳科技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于2022-10-03 14:55:48更新
    查看1条回复
  • 只看TA
    2022-10-04 08:21
    证通电子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牛气冲天¥
    全梭哈的老司机
    只看TA
    2022-10-03 17:30
    整理不易给个赞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10-04 10:26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10-04 09:45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10-04 07:49
    拉夸了利好兑现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10-04 07:49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 2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