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还在怀疑牛是不是又走了,今天外资流入超百亿,各大指数全线大涨,牛仿佛又回来了
最近有很多争论:消费没复苏怎么股价都在暴涨?港股能否持续?A股是买投机还是赛道?基本每一条中长期的投资逻辑都会找到很石锤的反驳依据。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个股和板块的持续性还不明显,没有看到哪个行业有明显的贝塔。现阶段没有数据来验证恢复情况,即使有数据也有很多噪音,比如大家看到了元旦游客很多,但仅恢复到19年的一半水平。
等到过了一个季度,市场发现具体哪个方向复苏之后,大家的口径又会转为某板块YYDS。大家可以跟踪下各行业的数据,看哪些细分行业复苏更快,就更容易得到资金抱团。
现实并不会因指数一两天的涨跌而变化,2023客观现实是复苏,说得直白点就是搞钱。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赚钱的就是好猫。
过去三年,尤其是去年,身边大部分人感受到了任总传递给我们的寒气。光靠存款搬家,很难再出现钱生钱的情况,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发展来解决问题。
钱从哪里来?主要有两种。
一种来自于内部,赚得是自己人的钱。主要是不需要补贴,靠行业自身发展就能带来的增长,主要是当前渗透率低、这两年有望商业化的新技术。
比如光伏的HJT、POE,比如汽车的一体化压铸、域控制器。尤其是光伏新技术,我之前已经提了很多了,最近涨得挺好的三五互联就属于HJT的逻辑。
另一种则来自于外部,依靠出海赚取外汇,从而给国内带来就业、税收、外汇...几乎全是好处。
海外收入占比超50%的且净利润超10亿元的,只有31家公司,我看了下主要有在CXO、家电、消费电子及相关半导体、汽车相关的汽配及锂电材料。
消费电子由于苹果的砍单,汽车由于补贴退坡,导致现在处于狗都不看的阶段。
CXO,更多受到中美关系影响,一旦关系缓和,估值就有望修复。从昨天秦部长的文章可以看出,中美关系努力在缓和,港股的药明生物底部起来快翻倍了,A股的CXO自然也不会差。
如果再把范围缩小到净利润超100亿元,只剩下了海尔智家。
如果逛过家电城的朋友知道,海尔卡萨帝价格非常贵,不亚于博世、西门子等海外名牌。
卡萨帝出海,每年能从国外抢回60多亿外汇,再考虑到乘数效应,可以撬动数百亿的经济。
每年1月是业绩密集披露期,每到这时候很多公司会暴雷,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容易爆出巨亏的天雷。
这时候回避业绩有瑕疵的小票,拥抱没有业绩雷的大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再看最近涨得好的趋势性板块,CXO、家电、游戏、地产、白酒,几乎全是机构重点覆盖的方向。
接下来的小半个月,有可能是权重股行情。机构抢钱阶段,可以多多寻找机构喜欢的标的。
当然这里有朋友会反驳我,说海外需求都在衰退,出口逻辑行不通。衰退是确实存在的,如果不衰退,这些股票也不会跌到目前的低位。重要的是,接下来是否会更差,这一点就见仁见智,看大家对于未来的信心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