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动
登录注册
种植牙行业专家交流
有金
2021-06-06 22:38:14
国内的种植牙行业发展比较快。种植牙分为种植体和假体两部分。种植体为底部的基座,需要进入人骨,属于三类器械,有比较严格的注册管理。2020年国内大概做了400w颗种植牙,其中有95%还是进口品牌,国产占比只有5%。进口品牌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欧洲特别是瑞士的种植体,属于进口中比较高端的品牌,另一类是韩国、以色利等地的品牌,属于相对低端的。国产种植体目前在价位上与韩国、以色列这一类品牌接近。

国产种植体有18张注册证,但市面流通的只有5家了,早期取得注册证的企业很多用的不是主流技术,已经被淘汰,产品基本没有市场。国产种植体的产品质量和临床数据方面和进口品牌没有多大差别。影响种植体质量的主要有原材料、形状、表面处理三个方面。目前国产种植体原材料都是进口的,表面处理也是从欧洲引进的表面处理技术,形状上各家设计不同,这里会有一些差别。国内主流的种植体厂家都是做骨科出身的,大厂为主。我们做种植体比韩国晚了15年,比瑞士晚了五六十年,所以现在还处在仿制的阶段。真正国产种植体最早销售是威高的产品,在2014年。现在国内种植体有证的有江苏创英,百康特(康辉)、恒泰医疗(泰安康盛),大博,郑州康德泰。大博在2019年拿到了注册证,去年受到疫情影响推广没什么进展,今年可能会有动作。江苏创英在公立医院是头部,民营这边百康特好些,其他的还是有一些差距,但是不大。目前其他三家还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到全国阶段。威高早期做的种植体系统和全球主流的系统不匹配,匹配度和通用度不好,需要独自去教育医生,医生的学习成本也很高。威高当时的定位是进口替代,赶超进口,定价和欧美一个档次,种植牙在威高体内也不大,所以重视程度也不行,最后没做起来。

国产种植体与海外产品在质量方面不存在太大的差异,主要差距还是在品牌和医生习惯培养等方面,这些需要时间慢慢的追赶。比如进口高端的种植体品牌史卓曼和诺贝尔在品牌积累方面已经做了几十年,对应的是几十年的随访数据可以背书公司的产品,国内的产品多数才做了几年,这个不是短期能弥补的。种植体一般是医生推荐的,患者如果产品出了问题只会找医生,不会找厂家,所以医生这边也需要市场验证过的品牌来降低自身的风险。进口品牌的加价率也比较高,国产品牌如果想单纯通过廉价去抢市场是行不通的。

种植体不同于上面的牙冠这些,属于三类医疗器械,是需要做临床的。每款种植体都有专门的适应症。一般经验,一款种植体的临床至少需要三年,现在cro那边临床的报价在1000万。江苏创英的种植体工厂是2010年建立,2015年7月才拿到证,需要很长的时间临床。产品上市之后,由于种植体不是个短效的产品,需要时间来验证,所以至少还要累积5年以上的随访数据才能有一定的说服力,国产品牌由于起步晚,在这方面还有明显的欠缺。价格方面,出厂价口径,公立医院中,欧洲品牌价格在3000-3500,国产和韩系、以色列的价格接近在2000-2500这个水平,所以出厂口径价格差别不大。但终端价这边,加价的情况就不同了,公立医院加价会体现在手术费等方面,民营医院价格体系会更复杂,所以会看到终端价格在几万。成本方面,种植体的成本主要在销售费用和研发、服务等方面,实际的制造成本很低,欧洲一线厂商的种植体制造成本也才15欧元左右,所以降本这边肯定不是核心的考虑要素。

目前国内有证的牙医10个只有2个能做种植,行业需求很旺盛,但医生的供给目前还瓶颈,通策有杭口,培训做的很好,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其他的民营医院比如拜博这方面就差很多。种植牙除了种植体还有上面的牙冠和骨粉、骨膜等一些配套的耗材,种植体市场规模是骨粉、骨膜的四五倍。牙冠这边国内其实做的比较成熟了,全球大概有70%的假牙是中国生产的。传统的牙冠加工工厂是有一定的服务半径的,毕竟需要调试这些,所以市场比较分散。

国内的种植体未来主要针对的市场在现在韩系和以色列这些厂商的市场,毕竟产品质量和临床数据方面没什么差距。国内企业在医工合作、本土化学术推广等方面还是有先天的优势,未来前景还是比较光明的。头部企业江苏创英目前有产品由正海生物在代理,希望打开民营医院这边的渠道。江苏创英计划未来两三年内会登陆a股市场。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正海生物
S
国瓷材料
工分
1.98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