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动
登录注册
手机大厂专家看AI终端演变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4-06-13 22:58:25

会议要点

1、苹果AI布局及技术特点

· 苹果在WWDC大会上推出了"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的概念,强调机器学习和AI技术的持续投入和发展。

· 苹果的AI技术围绕五个关键词展开:强大、直观、深度整合、个性化和隐私保护。这些关键词指导了苹果在技术布局和产品设计上的方向。

· 苹果强调每个用户都应该有自己的AI助手,具备语言对话、图片生成、跨应用交互和情境理解等能力。

2、苹果AI技术的实际应用

· 苹果在多个应用中整合了AI技术,如笔记、邮件、Office套件等,提供文字生成、图片生成、跨应用交互等功能。

· 苹果在AI方向上的投入巨大,通过收购和自研不断强化技术,尽管在大模型方面响应较慢,但其综合实力和技术积累非常强大。

3、苹果AI技术的隐私保护

· 苹果采用端云协同的方式来保护用户隐私,端侧模型和云端模型同步计算,确保数据加密和隐私保护。

· 苹果在中国市场积极进行大模型备案,以确保其技术能够合法使用,并减少对用户体验的负面影响。

4、苹果AI技术在中国市场的挑战

· 苹果在中国市场面临使用国内大模型的挑战,但通过自研和备案等方式,苹果正在积极应对这一问题。

· 尽管存在技术和监管的挑战,苹果的品牌号召力和用户粘性较强,预计不会对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产生重大影响。

5、苹果AI技术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影响

· 苹果开放AI API给第三方开发者,促进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用户体验的提升。

· 在AI手机时代,安卓厂商需要向谷歌付费使用其AI能力,商业模式将面临调整。

· AI技术的引入将提升手机的硬件需求,如芯片、内存和电池等,但不会改变手机的基本形态。

6、可穿戴设备和IOT产品的未来

· 在大模型时代,平板电脑可能成为下一个重要的AI应用平台,因其便捷性和与手机的无缝连接。

· 其他可穿戴设备如耳机、手表、眼镜等,由于算力和功耗的限制,难以成为AI应用的主要平台。

7、结

· 苹果在AI技术上的布局和投入非常深厚,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其品牌和技术实力将继续保持竞争力。

· 在中国市场,苹果通过自研和备案等方式积极应对监管挑战,预计不会对其销售产生重大影响。

· AI技术的引入将提升手机的硬件需求,并对商业模式产生影响,但不会改变手机的基本形态。

· 平板电脑可能成为下一个重要的AI应用平台,而其他可穿戴设备由于算力和功耗的限制,难以成为主要平台。

Q&A

Q:关于苹果的Apple Intelligence,能否详细介绍其自研模型的架构和配置?

A:苹果在AI方向上的投入非常明确。他们认为手机厂商不应该专注于大模型的对话能力,而是应关注用户真正关心的内容。苹果发现大模型具备更强的用户多意图理解能力,因此在设计中明确划分了哪些技术是自己要做的,哪些是通过外部合作完成的。千亿级以上的大模型,苹果通过与外部合作来整合资源,例如使用OpenAI和谷歌的联网搜索模型。而千亿级以下的大模型则完全自研,用于实时解析和识别屏幕内容,提升用户体验。

Q:苹果在AI手机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措施是否会影响安卓厂商?隐私问题是否是用户的一个痛点?

A:隐私一直是用户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特别是近年来用户对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意识不断增强。政府层面也在严格要求互联网和手机厂商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例如,要求特斯拉和其他大厂在国内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从厂商角度来看,无论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还是监管要求,都必须重视隐私保护。这不仅是企业责任,也是社会责任。

Q:在AI终端演变过程中,如何保证云计算的隐私性?

A:保证云计算隐私性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私有化部署,即将AI能力私有化部署到自己的服务器上,模型进行黑盒化打包后放在服务器上,保证数据请求和返回都在自己的云范围内进行。第二种是与外部大模型合作,例如与百度合作,但由于无法将庞大的大模型搬到自己的机房,会限定一些场景的使用,并通过协议限制数据的二次训练。

Q:苹果在隐私保护和端云协作方面有哪些独特的设计?

A:苹果采用了私有化部署和端云协作的架构。其端计算虽然受限于手机容量和内存,但苹果在芯片和内存掌控上达到行业最高水平,能在端侧部署更大的大模型,甚至挑战50B规模的大模型。苹果构建了一套全新的端云协作框架,端侧模型是云上模型的缩小版,两侧接收的数据一致,通过加密技术同步获取并计算,进行数据交换协作。这种镜像型的端云协作在隐私保护和数据处理上非常领先。

Q:在中国大陆地区销售的iPhone如果不能使用OpenAI或谷歌的模型,而只能使用国内公司的模型,这会对iPhone的销售产生什么影响?

A:确实存在这样的担忧。三星在国外使用谷歌模型,在国内使用百度模型,导致体验断崖式下滑,用户更倾向于购买港版或海外版的三星手机。苹果也面临类似问题,但苹果采取了两手准备。一方面,苹果在国内对接讯飞、百度等平台获取大模型能力;另一方面,苹果自研大模型并在国内进行备案。苹果有专门团队与政府和监管部门配合,确保技术在中国市场合法使用。苹果的品牌号召力和用户粘性较强,预计不会对其产品产生很大影响。

Q:苹果在中国市场使用自研大模型的进展如何?

A:苹果已经在国内进行自研大模型的备案,并有专门团队与政府和监管部门配合。备案过程包括对大模型的验证测试,预计需要2到3个月时间。一旦通过测试并获得备案资格,苹果可以在中国市场使用自研大模型。苹果计划在iPhone 16发布时,搭载最新的iOS 18,确保技术合法使用。

Q:苹果如何应对在中国市场使用国内大模型可能带来的用户体验问题?

A:苹果会尽可能将百度大模型的影响降到最小。在一些需要大模型能力的边缘场景才调用百度大模型,而在大多数场景中,苹果会通过自研技术或从海外引进的技术来替代。通过中国政府的监管备案后,苹果会尽快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Q:苹果在中国市场使用自研大模型的时间表是怎样的?

A:苹果从今年4月开始在国内进行备案工作,预计在iPhone 16发布时(大约在十月份)完成备案并搭载最新的iOS 18。部分功能可能会在明年陆续上线,通过OTA更新给用户。整个过程在苹果的预期范围内,并且在积极执行中。

Q:中美关系紧张对AI手机市场有何影响?

A:中美关系紧张可能导致国外的AI模型无法通过国内审查,从而无法进入中国市场。如果使用国内的AI模型,可能需要减少调用场景,这会削弱AI手机的功能和意义。AI手机的初衷是为了方便用户随时随地使用AI来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事务,限制其应用场景会降低其吸引力。

Q:如果苹果推出自己的AI模型,国内市场会如何反应?

A:如果苹果推出自己的AI模型,可能会在国内市场推出阉割版,而在国外市场推出完整版本。未来两三年内,国内的安卓机可能会采用其他模型,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这些国内模型可能更贴近国内应用场景和用户习惯,经过两三年的发展,虽然不一定达到国外模型的水平,但会有不少改进。

Q:未来两三年内,AI手机在国内的销量预期如何?

A:未来两三年内,国内AI手机的销量预期并不乐观。尽管国内模型会有所改进,但消费者是否愿意花高价购买AI手机仍存疑。国内品牌的安卓机可能会更符合本地用户的需求和习惯,影响AI手机的市场表现。

Q:在国内进行大模型备案的过程中,是否会因为某些限制而牺牲AI的体验?

A:在国内进行大模型备案的过程中,确实需要提供大模型的源码、应用场景、训练数据的来源以及内部管控措施等详细信息。尽管备案过程复杂,但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例如训练全新的数据、屏蔽不想被识别或生成的数据,可以确保大模型符合监管要求。即使大模型最初使用的是国外的开源框架,通过技术手段也可以降低触发红线问题的概率,从而满足合规要求。因此,备案过程并不会显著牺牲AI的体验。

Q:经过层层加工和调度机制管理后,AI是否仍然能够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A:从用户角度来看,AI的体验主要体现在效率提升和使用便捷性上。用户关注的是AI带来的实际效果,而不是其背后的技术细节。即使经过层层加工,用户仍然能够感受到AI带来的便利和提升。因此,尽管从技术角度来看,AI可能被认为不够纯粹,但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Q:哪些用户群体会为AI终端产品买单?

A:根据我们的研究,有两类用户群体会为AI终端产品买单。一类是高端理性用户,他们追求实用性、准确性和效率提升,通常是互联网大厂或各领域的头部公司精英。另一类是AI先锋用户,他们追求新技术和新体验。这两类用户对工具的采购预算较高,愿意为能够提升工作效率的AI终端产品买单。

Q:苹果的Apple Intelligence是否开放给第三方应用开发者使用?目前的进展如何?

A:苹果一直以来都非常开放,与行业内的开发者共同创新,乐于开放所有能力,以构建一致的用户体验。对于第三方开发者来说,接入苹果平台可以显著提升开发效率并降低成本。目前,国内开发者如高德、百度等尚未接收到苹果官方提供的API接口,但海外一些平台已经开始调试。

Q:苹果在数据权限控制上是如何操作的?第三方开发者如何接入苹果的AI能力?

A:第三方开发者接入苹果的AI能力时,主要是通过API接口调用苹果的功能,如文字生成等。这过程中没有涉及复杂的数据权限控制,更多是为用户与苹果接口之间构建桥梁,内容生成和使用场景都非常可控。

Q:苹果为了保护用户数据隐私和安全,是否增加了独立的加密芯片?安卓厂商是否会跟进?

A:苹果多年来一直在做数据加密,从指纹识别到人脸解锁,再到Siri交互,均采用深层次的芯片级加密。安卓厂商虽然没有自己的芯片,但高通和MTK积极配合厂商需求,顶级芯片中也有独立的加密模块,用于存储和加密用户数据。随着技术发展,这种需求会越来越重。

Q:AI手机在硬件方面有哪些显著变化或价值提升?

A:AI手机在硬件形态上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在芯片、内存、电池散热和低功耗传感器等方面要求更高。用户最想要的是一个全能的AI助手或管家,能够解放双手,提高效率。手机厂商在这些方向上会投入更多精力,整合更多行业和产业能力。

Q:苹果在AI功能的推出节奏上是否较慢?这对其他厂商有何影响?

A:苹果在AI功能的推出上确实较慢,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追求单侧化计算和更好的隐私保护。苹果的AI功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将在秋季推出,主要是云计算能实现的场景;另一部分需要更高离线计算能力的功能可能要到明年。尽管苹果的节奏较慢,但在屏幕识别和应用流转等方面,国内厂商在算法能力和平台性能上仍无法追赶上苹果。因此,苹果的慢节奏对国内厂商影响不大,国内厂商仍需时间和行业支持来追赶。

Q:AI手机时代的到来会对手机厂商的商业模式产生什么影响?第三方应用是否需要向苹果付费?

A:在AI手机时代,手机厂商的商业模式将发生变化。例如,iPhone提供底层AI供第三方调用,这会消耗苹果的云端或本地AI算法资源。第三方应用可能需要向苹果付费以使用这些资源。

Q:在AI手机时代,安卓手机厂商是否还需要为谷歌的服务付费?

A:在AI手机时代,安卓手机厂商仍需为谷歌的服务付费。谷歌已经明确了收费标准,且成本不低。尽管如此,手机厂商不得不支付这些费用,因为这关系到品牌的整体竞争力。因此,使用谷歌的能力和支付相关费用是必然的。

Q:手机厂商如何在AI投入与商业模式之间取得平衡?

A: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平衡AI投入与商业模式确实是一个挑战。手机的利润构成并非单纯依赖于硬件销售,且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涨价空间有限。厂商更多的是通过AI投入来改变产品销售结构,例如减少中低端机型比例,增加高端机型比例,从而提升整体利润。此外,厂商还通过售后服务和与互联网厂商的合作获取额外收入,如应用点击和分成等。总体来说,AI的投入更多是为了整体商业架构的稳定和长期收益,而非短期回报。

Q:苹果在AI投入上的策略是什么?

A:苹果在AI投入上采取的是宏观策略,不会刻意追求短期回报。苹果更关注通过AI获得更完整的数据和消费者对AI能力的需求,而不是直接在AI投入上计较成本和回报。即使AI投入会增加成本,苹果也更看重其带来的长期战略价值。

Q:未来哪些可穿戴设备或IOT产品有可能成为爆款?

A:未来很难出现像TWS耳机那样的全新爆款,因为大模型AI更多是效率型工具。除了手机外,平板是最被看好的形态。平板在便捷性、交互体验和数据同步上优于电脑,特别是对95后和00后消费群体更具吸引力。此外,平板在AI应用上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提供更强的处理能力和生产力。因此,平板可能会成为下一个重要的智能终端。

Q:在AI终端设备的演变中,哪些设备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

A:目前来看,头戴设备、眼镜和手表等设备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但耳机不太可能。大模型依赖高算力和高功耗,小型设备难以满足这些需求。此外,用户已经携带了很多电子设备,增加新的设备会显得累赘。AI音箱和电视等设备的使用场景非常固定,无法拓展更多应用场景。相较之下,手机和平板将是AI终端设备演变中最大的受益者。PC在to B市场有一定需求,但在to C市场的竞争力和探索性较弱。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浙数文化
S
恒信东方
S
值得买
工分
2.24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