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国家医保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布了《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付费2.0版分组方案》,明确2025年起各统筹地区统一使用分组版本,探索将异地就医费用纳入DRG/DIP管理范畴等。医保支付改革加速,医药板块分支DRG/DIP概念股上涨,目前医保基金失衡越来越严重,倒逼医保基金精细化使用和管理,对应产业链来看医疗信息化公司是最受益。
DRG/DIP板块受消息刺激大涨
资料来源:华创证券远航版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速推进
23日上午,国家医保局在北京召开DRG/DIP2.0版分组方案新闻发布会,介绍2.0版分组情况。2.0版分组方案及配套措施,发布会现场公布的《关于印发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等。
此为常规的方案升级,从2019年开始国家医保局启动DRG试点,再到2021年制定三年行动机会,DRG一直在稳步推进中,本次对于分组方案做优化,一是在运行中的的实际需求做出回应,其次针对部分问题建立制度化机制。
本次提及的DRG/DIP建设节奏与21年推出的《三年行动计划》基本一致,即24年覆盖所有统筹地区、25年覆盖所有开展住院业务的医疗机构。截至23年底,我国DRG/DIP覆盖71.3%的统筹地区,统筹地区层面仍存在建设缺口,医疗机构DRG/DIP建设也有望于今明两年加速完成。
医保2.0版明确指出禁止将支付限额标准作为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或与绩效分配指标挂钩,这有助于减轻医务人员的压力,鼓励他们专注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有利于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医务人员对于药品的使用上不在顾虑报销限额问题,更有利于医药企业市场扩展。
还提出“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推广智慧医疗辅助信息系统”等内容,也有望带动远程医疗、基层机构辅助诊疗系统的建设。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于7月1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三届大会期间表示,截至目前,已有26个省份实现所有统筹地区支付方式改革全覆盖。预计到今年年底,改革预期目标将顺利完成。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内容与要求
资料来源:IFIND、东北证券
什么是DRG/DIP?
DRG并非我国首创,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便已经运用于美国的医疗体系,主要用来评估短期住院医疗及管理医保支付,随后DRG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运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所谓的DRG,英文全称为DiagnosisRelatedGroups,即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是一种病例组合分类方案,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并发症、治疗方式、资源消耗等因素进行分组,按照分组打包付费。
DIP英文全称为Diagnosis-InterventionPacket,即按病种分值付费。根据国家医保局的解释,DIP利用大数据优势建立完整管理体系,发掘“疾病诊断+治疗方式”的共性特征对病案数据进行客观分类。之后再结合统筹区内医保基金总额,确定每个病种的付费标准。
DRG和DIP都是按照病种打包付费,区别就在于病种的分组依据不一样。DIP强调存在即合理,适合评价重病病组,实施合理超支分担的支付原则。两者有机结合,可以在病患之间找到平衡点。
改革目标:加强成本管控和精细化管理
目前医保基金失衡越来越严重,倒逼医保基金精细化使用和管理。从过去20年医保基金支出的CAGR(20.13%)高于收入的CAGR(19.44%),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后,开启了一系列控费措施,但仍有压力。
基本医保收支增速相对放缓医保长期运营压力较大
资料来源:IFIND、德邦证券
医院收入增速快于医保基金支出增速
资料来源:IFIND、德邦证券
DRG付费,即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根据疾病诊断、治疗方式和病人个体特征等情况形成不同的诊断相关组,每一个诊断相关组确定统一付费标准;DIP付费,即按病种分值付费,根据年度医保支付总额、医保支付比例及各医疗机构病例的总分值计算分值点值,形成支付标准。
简单说来就是按病种支付,同病同价。同一个病种,按不同的严重程度,整套治疗的花费会被提前“估价”,就相当于给了一个“打包价”。医保局就都按照这个提前定好的价格,来给医院“打钱”。超出这个标准之外的费用,医院要自己承担,最终可能就落到各个科室、各个医生来承担。
我们认为,随着DRG和DIP支付方式深入推进,通过历史数据精准测算,能够提升医保基金的精细化管理,促进医疗机构重视成本管控,降本增效。
医疗信息化最受益
我们认为DRG、DIP的持续推进会促使医生调整自己的诊疗方案,进而降低诊疗成本,提升医院的经营水平,进而对医药行业产生影响。随着DRG/DIP落地,存在三大方向的受益的赛道。而目前医保基金失衡越来越严重,倒逼医保基金精细化使用和管理,对应产业链来看医疗信息化公司是最受益。
1、医保支付领域——相应药品、耗材及民营医院
在控制总费用的基础上,一些创新的手术和治理模式将会逐步被采用,比如近年兴起的日间手术和微创手术,相应的药品和耗材会放量,比如精麻药品、具有性价比的微创等方面耗材。
相关公司:人福医药、澳华内镜、微电生理、惠泰医疗
2、医保挤出效应——高端耗材、医疗服务公司
随着医保激励机制发生转变,或对高价要求、器械产生挤出效应,能够承接高端耗材/药品/器械外溢需求的医疗服务机构受益,比如诊断、眼科、DTP药房等。
相关公司:爱尔眼科、华夏眼科
3、医疗信息化改造需求——短期接口改造、中期电子病例等建设需求大
短期来看,《通知》要求各统筹地区的医保局与医院迅速行动,对既有接口进行升级改造,相关建设需求将在接下来的一至两年内显著增长。
中长期来看,《通知》带来了多重积极影响:首先,通过提升医保基金结算效率并引入资金预付机制,有效缓解了医院的资金压力;其次,随着支付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保基金监管力度的加强,医院面临更强的动力向精细化管理转型,这促使医院或将加大在HIS系统更新、电子病历升级以及院内医保质控等关键领域的投入,促进医疗信息化市场快速增长。
根据艾瑞咨询的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45亿元,预计2021年至2025年的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27.9%。
2016-2025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历史市场规模及预测(亿元)
资料来源:IFIND、中泰证券
医保端信息化:久远银海、万达信息、东软集团、国新健康等;
医院端信息化:卫宁健康、创业慧康、嘉和美康等。
DRG/DIP概念股梳理
国新健康:在国内率先落地DRG、DIP、APG医保基金支付管理平台,形成先发优势,也是国内唯一能够提供“DRG+DIP+APG”服务。
塞力医疗:公司积极与外部机构形成战略联盟,深度整合各方优势,开发基于“SPD+CDSS+DRGs”一体化的智慧医院解决方案。
万达信息:在支付制度改革(DRG/DIP)领域,万达信息除了获得国家DRGS分组的授权。
久远银海:国家医保局关于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三年内全面推进DRG/DIP支付制度改革并实际付费。
和仁科技:针对客户在DRGS付费改革政策上的需求,围绕DRG管理与运营决策、医保物价规则等,研发相应产品。
卫宁健康:公司已在不同省份中标了医院、卫健委端DRG/DIP相关项目。
思创医惠:公司陆续完成了国家单病种质控平台、国家护理数据质量平台等7个国家级医疗业务监管平台承建任务。
国科恒泰:公司依托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完善的仓储物流网络、专业的精准配送服务能力搭建了“SPD平台数据+智能硬件”的综合服务体系,积极参与医院SPD项目。
创业惠康:公司DRG/DIP医院端产品也较好地满足了客户单位就国家医保局DRG/DIP分组方案和技术规范,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漱玉平民:公司重视DTP药房专业化建设。基于未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由项目试点到逐步推广应用这一前提,公司DTP业务在2021年进一步优化升级。
荣科科技:公司可信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项目旨在搭建面向医疗机构、医生、患者、供货商的国产化可信整体解决方案。
华康医疗:公司耗材业务主要以经销为主目前正在推进SPD业务。
华人健康:健全DRG付费的信息系统;制定用于医保支付的DRG分组;统一DRG医保信息采集。
华平股份:华平股份控股子公司新益华,新益华拥有医院DRGIDIP综合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科创信息:科创信息中标结果:某部DRG医保管理及智能审核系统采购项目中标公告。
佳缘科技:已经实施的智慧医院项目中包含了DRG/DIP医保支付改革试点医院。
嘉和美康:在DRG方面,公司基于升级后的数据中心平台,结合国家DRGS付费标准。
东软集团:公司发布了以“基于电子病历的智能编码技术、完全符合国家CHS-DRG规范要求的DRG分组技术”为基础的望海DRG精益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和仁科技:公司是以医疗机构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及数字化场景应用系统的研发销售、实施集成、服务支持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朗玛信息:公司持续开展下沉式医疗服务模式,探索以“39健康医疗服务平台”为基础的慢病管理的产品体系,通过全新的O2O医疗服务模式,将部分诊疗环节转移到线上完成,优化就医流程,缩短诊疗等候时间,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开展。
麦迪科技:公司主营业务是提供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CIS)系列应用软件和临床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