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极材料正在迎来一轮新的大迭代和升级,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很大程度改写当前的正极材料格局:a)在升级迭代中,壁垒更高,正极头部企业也会先与车企、电池厂联合研发和导入,市占率会拉开差距,三元集中度可能会提升;b)新产品会带来更高的单位加工费用与利润率;c)满产率与规模效益会体现出差距。2、三元体系,向高性能升级仍是主航向,当前也仍是用户主要痛点。过去几年,由于安全性等因素考虑,中镍、四元份额提升较多,但随着新结构电池(CTP、大圆柱)应用,以及pack环节对安全性的助力,高镍体系可能会较快展开反击。而更新一代富锂锰正极近几年在循环能力等方面的突破,有希望逐步进入商业应用阶段。3、磷酸锰铁锂是铁锂的升级版,即将进入商业发展阶段,可能先以掺混三元使用为主,明年可能会替换小部分铁锂份额,未来也会与部分普通三元电池场景重合。市场关注的锰源情况,需要看技术路线走势,业界还是希望尽量采用供应链限制小的锰源。正极材料除德方之外,裕能、当升布局也较早。4、钠电池,作为最新开始发展的经济性电池,也获得了一定进展,技术路线基本转向层状氧化物路线,钠电池的产业化还在摸索阶段,但发展也在加速。其正极材料与三元体系接近,未来可能基本为三元正极公司主导。5、三元前驱体,随着三元体系的这轮升级,以及头部几家前驱体公司逐步向后段/前段冶炼的延伸,将进一步提振其盈利能力,并塑造出更高的壁垒。头部几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市占率都会提升。【公司更新】容百科技:公司Q2出货1.8-1.9万吨,7月排产已提升至9000吨,Q3有望超3万吨,是环比增量最大的三元企业。Q2单吨净利2.2-2.4万元,环比提升,超出市场预期。展望来看,公司除与宁德签订长期战略合作,也实现国内新锐、海外客户突破,年底总产能达到25万吨(海外产能2万吨),有望支撑2023年出货达到20万吨以上,按1.3-1.4万的单吨净利计算,有望实现27-28亿元,对应24倍。关注超高镍、钠离子的进展。当升科技:公司Q2出货1.7-1.8万吨,Q3伴随新产能落地环比有望实现40%-50%的抬升;Q2单吨净利接近3万元,较Q1提升明显,除了钴价差、锂镍金属波动的因素外,高镍、北美/欧洲新客户占比提升也抬高了公司的单位盈利中枢。若考虑2023年公司受益于海外放量实现15万吨出货,盈利中枢稳定在1.7-1.8万元,则2023年有望实现26亿元左右的利润,对应22倍。此外公司在半固态、锰铁锂等新技术上的布局也值得关注。厦钨新能:公司Q2出货预计2.2万吨左右,环比增长20%;Q2扣非单吨净利1.4万,较2022Q1及2021年0.9万的中枢提升明显,主要是公司三元产品占比提升,且三元放量的是高电压新产品。厦钨是中航锂电供应链弹性最大的标的,后续宁德基地扩建后在宁德时代的放量也值得期待。同时公司是资源库存收益较少的公司,更多反应经营性利润的态势,预计2023年17亿元,对应24倍。关注高电压、铁锂方面的技术进展。中伟股份:公司Q2出货5-5.5万吨,单吨扣非净利0.5-0.55万元,环比提升超1000元,驱动因素一是原料精炼自供率提升,二是公司原料精炼增加了低冰镍、高冰镍、MHP等多样化的来源,带来精炼单位盈利的提升,这一趋势在下半年有望延续;若下半年液碱价格随大宗回落,公司单位盈利有超预期可能。此外公司2万金吨富氧侧吹硫酸镍粗炼预计于7、8月点火,陆续达产,年内预计也有一定的盈利贡献。预计公司2023年40亿元,对应23倍。关注客户进展,新技术布局等。华友钴业:公司Q2前驱体、正极销量分别实现约80%-90%、10%-20%的环比增长,经营趋势强劲。明年来看,伴随华越、华科达产,以及华飞项目的逐步投放,公司镍量增较强;同时公司当前前驱体产能15万吨,下半年随可转债等项目陆续建成,产能有望达到33万吨;Arcadia锂矿也在稳步推进当中,各产品量增动力较强。展望明年,即使在较为谨慎的金属价格假设下,仍旧维持业绩95-105亿判断,对应14倍;且利润结构中铜钴占比有望从今年的50%左右下降至25%,估值逻辑迎来进化。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