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动
登录注册
行业内卷、融资遇冷,CXO高景气的“裂缝”?|行业观察
baiwan99
买买买的散户
2022-09-04 14:56:59

财联社记者9月3日讯(记者 王俊仙)CXO行业高景气度仍是行业共识,但透过半年报,A股CXO(医药外包)公司业绩出现分化迹象。一批以接到新冠大订单为代表的企业业绩实现高增,一些企业则因疫情等原因致业绩下滑甚至亏损。

然而有观点认为CXO行业高景气似乎有“裂缝”:当前有关CXO行业需求将因医药行业融资遇冷等因素而不振,以及Biotech等药企蜂拥进入导致行业内卷、产能将过剩的声音甚嚣尘上。

不过,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医药二级市场资金对CXO期待很大,中长期看好行业前景。医药融资遇冷或促使创新药企在降本驱动下成为CXO行业未来增量客户,而新入局者,在一些老牌CXO企业人士眼中,要面临不少风险,且尚未被当做标准的竞争对手。

高景气度下业绩现分化

CXO企业半年报中多数提及了上半年疫情散发带来的负面影响,多数企业尽量克服疫情业绩维持增长,但也有一些企业因疫情业绩显著下滑,甚至亏损。

财联社记者根据Wind统计得知,A股16家CXO上市公司中,有四家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增速均超50%,分别是博腾股份、凯莱英、药明康德和九洲药业。

营收同比下滑幅度最大的是睿智医药(-18.75%),扣非后归母净利亏损3499万元,公司表示研发主阵地在上海,受上海新冠疫情原因,业务受到了一定冲击;圣诺生物、诺泰生物和成都先导营收、归母净利均出现下降,成都先导归母净利由盈转亏706万元。

虽然业绩现分化,但业内仍然看好CXO行业景气度,各家券商医药研报大多都会提及并推荐CXO行业。

惠誉评级中国企业研究董事朱彧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我认为中国CRO公司,尤其是头部企业仍然会继续保持较高增长,不断提高市场份额,这主要得益于他们相对全球同业在成本和人才方面的竞争优势,以及新冠相关项目的加持。”

疫情之外这些因素影响财务数据

除了疫情,CXO公司业绩表现还受到非经常性损益、成本增长等影响。

例如泰格医药上半年增收不增利,主要因非经常性损益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下降较大所致。今年上半年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约4.13亿元,同比下降54.42%。

而实验猴涨价,则对昭衍新药毛利率产生影响,也影响了美迪西现金流等财务指标。

今年上半年,昭衍新药毛利率为48.97%,同比下降1.78个百分点。公司还在上半年收购了两家实验模型繁育和销售企业。

对此,昭衍新药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收购实验模型公司主要是为了满足公司自己的使用需求,保证项目顺利执行,降低供应端风险,更好的助推客户项目研发。财务方面,实验动物涨价对公司和客户而言都有压力,对客户而言研发成本上升,对公司而言,虽然可以把涨价部分传导给客户,但是由于公司提供服务的毛利润相对稳定,原材料成本占合同成本比例又较高,这样也导致公司毛利率有所下滑。因此,作为公司而言,是不希望原材料继续涨价的。

美迪西则在半年报中表示,目前采购实验动物不存在重大困难。但因为购买和提前锁定实验动物支付的款项大幅增加等原因,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42.09万元,同比转为净流出;截至6月末存货同比增长120.62%,预付款同比增长83.34%。

美迪西公司内部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针对实验猴成本涨价部分,公司会转嫁给下游客户,而且实验猴本身涉及的业务占比不是很大,所以实验猴涨价对公司整体毛利率影响不大。

市场担忧需求端不振

值得注意,新冠订单助推CXO行业繁荣,博腾股份、凯莱英均先后公告收到新冠相关大订单,药明康德半年报披露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公司化学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36.8%。

然而,市场担忧大订单可持续性,以及这些公司业绩增速能否维持。

朱彧认为,新冠商业化项目对CRO公司业绩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推动部分CRO公司业绩进一步攀升。但应该看到的是,即使没有这一项目的推动,中国CRO公司过往的表现都非常亮眼,远超行业平均增速。

一位CXO行业资深人士也认同上述看法,他认为新冠大订单只是一个项目,可能还挤占了一些产能。获得新冠大订单的企业,在今年高基数的前提下,明年应该不会再有如此高的增长率,毕竟增长也需要产能匹配。

CXO需求端另一个担忧因素来自医药行业融资遇冷的连锁反应,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Biotech企业因资金原因砍掉研发管线的现象。

上述CXO资深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需求是有的,药企对于新药贸然上新产能是有风险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下一个融资窗口期,也不确定产品能否上市、卖得怎么样。他们此时会节流开支把资金用到确定性更高的地方,当初自建产能或研发团队的想法可能就不会再提,会外包给CDMO企业。

一位医药行业分析人士也认同上述看法,短期几个季度可能会看到有些公司潜在订单回落,因为融资遇冷会导致一些创新药企砍管线。但是融资遇冷并不是市场缺钱,而是资金更为谨慎,管线够优秀还是会投。中长期来看,CXO行业渗透率还有提升空间,因为医药还有很多适应症、靶点待开发,而国内创新药利润空间普遍被压缩,他们会在降成本的驱动下成为CXO行业未来增量客户。

需要担心供给端产能过剩吗?

另外,CXO行业正涌入一批原料药企或Biotech企业,也因此衍生出“全民CXO”说法,以及对CXO行业未来产能过剩的担忧。

例如,2021年底,贝达药业与天广实生物去年底合资设立赋成生物,聚焦生物大分子药物;今年3月,复宏汉霖也把原来的工艺团队从内部剥离成立全资子公司安腾瑞霖,正式对外承接生物药CDMO服务;5月,信达生物成立了夏尔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入CDMO板块。

对于药企涉足CXO行业,朱彧向财联社记者分析认为,基本出于两个因素的考量,一是CDMO尤其是生物药CDMO的巨大潜力,二是部分制药企业提高产能利用率以增加收益。国内生物药的快速发展推动有实力的生物制药企业自建产能,但产能并不一定会完全利用,另一方面药品推出市场前无法产生现金流。

上述CXO资深人士向财联社记者直言不讳,现在一些Biotech企业转型做CXO,系原融资主要用来自建产能和自建研发团队或临床团队,但产能建起来以后没有那么多产品覆盖,因此做调整把空闲产能做CXO。

而在财联社记者采访的一些老牌CXO企业人士眼中,这些新入局者要面临不少风险,且尚未被当做标准的竞争对手。他们对产能过剩并不担心,认为CXO产能过剩概念中的产能是有水分的,不是所有产能都是好产能、能接到项目,优质的产能永远稀缺。

一家CXO上市公司董事长向财联社记者直言,可能有一些企业号称能做CXO,但分析他团队、体系等,会发现这些根本就不是对手,“此前国内一家知名创新药公司找到公司,说有个药快上市,但合作的CXO企业没能做到降本要求,一旦进集采公司可能都挣不了钱,最后订单转交我们成功实现降本。”

上述董事长进一步表示,现在整个CXO行业较碎片化,行业中真正具备一体化能力(从研发到商业化能力)的公司非常少,有的企业做CXO更多是资本市场噱头,真正能做起来的可能性不大。

朱彧认为对医药外包行业产能过剩的担忧言时尚早,一是产能投产需要时间,二是企业面对的是全球客户,全球CDMO市场很大,中国CXO企业市场占有率非常有限, 增长空间非常大。

但朱彧同时认为,部分企业可能会出现转型不成功和产能过剩的情况。创新药企等涉足CDMO业务也会带来执行风险,而最大的挑战源自于和同为制药企业的客户之间的利益冲突及IP保护问题,这可能导致在和传统CRO龙头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造成产能过剩。

(编辑:曹婧晨)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药明康德
工分
0.34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baiwan99
    买买买的散户
    只看TA
    2022-09-04 15:01
    一句话评论:跌是有道理的,现在是不是快要到底了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