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海兰信一年半,能感觉董秘对于公司的存在感那么强的公司不多,海兰信绝对算一个,大家对于海兰信的理解几乎都是董秘这张大嘴巴,董事长总经理都几乎没有存在感。似乎海兰信的股价纯粹取决于大嘴巴的那些故事能不能兑现,因为屡屡没有兑现,所以公司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典的骗子公司形象,故事惊天动地改变世界,落地遥遥无期猴年马月。
其实只要稍微了解点公司就知道,海兰信能邀请到省长、院士、国资委主任给UDC站台,董事长出席各种省市级海洋大会,UDC的进展虽然慢,但是切切实实拿到了电信的订单、腾讯的订单、商汤的订单,这些大领导和大公司真的是被骗了吗?是联合起来割韭菜?相信没有人会相信这个结论吧。
那么我们回到董秘的问题,其实就我们所知董秘在公司自居是资本市场的资深人士一直把持着和二级市场的沟通,严控着其他渠道。其实董秘作为主要的渠道和市场沟通无可厚非,但是一个不懂且不愿意学习公司核心业务与价值的人去和市场沟通就有问题了。而这位董秘在公司的价值就取决于他是资本市场专家的公司内部定位,所以他又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利益把控一切。
导致现在的结果是,公司内部对于董秘在外的宣传口径也非常不满,甚至没有多少人愿意和董秘接触。这也实质上导致董秘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一旦有任何高管会议上能够获得的信息,他都会第一时间告诉市场,彰显自己的权威性,但其实这些信息他也是一知半解,因为这些信息他无法向业务部门去获得更详细的情况,和市场说得越多反而是内心不踏实甚至已经被公司内部边缘化的表现。
去年的时候,一度很多机构尝试去学习UDC和公司,但是和董秘交流的结果都是失望而归,因为董秘完全不能好好和投资者沟通核心技术、商务模式等,甚至饭局上会抛出筹码理论和割韭菜理论,导致了机构望而却步。为什么机构不能直接和海兰云好好沟通呢?这其中原因是海兰云不屑和董秘进行为伍,还是董秘不屑向海兰云去扎扎实实了解业务情况我们无从知晓。但是导致的结果是,公司就是故事驱动利好兑现的股价波动模式,机构没有正常渠道去好好理解公司的商务模式等核心问题,自然也不会参与,盘面充斥着投机盘。
说实话,申董的确不太理解资本市场,所以才会让董秘有空子可钻,促成了现在的局面。公司形象的扭转虽然非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但是也并不难,如果公司愿意让真正懂业务而踏实的人来和市场交流,我们相信一定有投资者愿意重新去理解UDC,真金不怕火炼。
同时,大家真的不用太关注和讨论董秘了,时至今日一个实质上众叛亲离被边缘化的人已经不能代表公司了,让我们踏踏实实从底层去研究UDC的必然性以及未来性着手,并耐心期待UDC商业化的落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