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3月31日,我国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公告,将对美光(Micron)在华销售的产品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美光:全球存储三巨头之一,中国大陆营收占比下行显著。
FY23Q2 财报显示,美光营收结构中DRAM占比74%,NAND占比24%,主要用于数据中心/PO等领域。据集邦咨询,22Q4 美光DRAM全球第三,市占率23.0%;NAND全球第五,市占率12.3%。2022财年,美光中国大陆营收占比从2018 财年的5711%降至10.76%。随我国存储产业布局逐步完善,整体上国内存储产业对美光依赖度逐步降低。
国内存储产业集群结构升级,安全背景下国产化加速推进。国内上市存储公司以fabless为主,重点发力细分利基市场。
1)存储芯片:
兆易创新--覆盖利基DRAM、SLCNAND、NOR Flash,NOR产品全球第三
北京君正--全球SRAM第二、DRAM第七,大陆车载存储龙头
东芯股份--覆盖SLCNAND、NORFlash及利基DRAM
普冉股份--重点发力NORFlash、EEPROM,NOR容量拓展。
2)存储模组:
江波龙--布局嵌入式、固态硬盘、移动存储等;
佰维存储--布局嵌入式、消费级存储等。
3)以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等IDM龙头厂商暂未上市,重点关注其产品研发及产能扩张进展。
存储产业周期有望探底回升,Al算力需求驱动中长期空间。
1)算力需求:Al技术革命推动高算力服务器等基础设施需求提升,AI服务器所需DRAM/NAND分别是常规服务器的8/3倍。
2)库存改善:美光23Q1存货环比小幅回落,未来有望持续改善。
3)跌价缓解:据集邦咨询,23Q2 DRAM整体价格跌幅预计收窄至10-15%(23Q1为20%),跌价压力有望缓解。
多因素叠加共振,存储产业周期有望逐步探底回升,迎来布局时点!
重点公司
合肥长鑫(未上市):国内DRAM龙头
长江存储(未上市):国内NAND龙头
兆易创新(603986.SH):国内NOR Flash和 MCU龙头
东芯股份(688110.SH):国内SLC NAND领军者
普冉股份(688766.SH):国内中小容量存储领军者
深科技(000021SZ):国内先进存储芯片封测厂商
聚辰股份(688123.SH):国内 EEPROM龙头
恒烁股份(688416.SH):深耕NORFlash布局存算一体
澜起科技(688008.SH):国内内存接口芯片龙头
德明利(001309SZ):国内SSD存储主控芯片企业
江波龙(301308.SZ):国内综合性存储模组企业
佰维存储(688525SH):深耕嵌入式存储
北京君正(300223.SZ):国内车载存储龙头
朗科科技(300042.SZ):布局NAND Flash及闪存
根据我们的科技行业研究框架,短期看库存周期,中期看创新周期,长期看国产替代。站在当下时间节点,2023年库存周期迎来拐点,汽车智能化+AIGC兴起开启创新周期,软件、硬件、芯片一体化发展成为国产化重心,新一轮科技上行周期蓄势待发。
(1)库存周期:人工智能叠加数字经济的发展,刺激消费电子放量,2023年下半年将开启被动去库存阶段
纵观整个消费芯片的库存情况,以两年为周期,从主动去库存(量价齐跌)→被动去库存(量跌价平/升)→主动补库存(量价齐升)→被动补库存(量升价平/跌),受到供需水平的影响,库存水平周期波动,整体呈现出以两年为周期的变化趋势。
当前半导体行业库存拐点已至,晶圆厂产能过剩,消费芯片供过于求,于是开始降价以去库存,供给紧缩,主动去库存持续推进,整体表现量价齐跌。下半年随芯片需求复苏,将迎来价格拐点,预计2024年步入量价齐升的上行通道。
(2)创新周期:以“碳中和+无人驾驶+AIGC”作为主导因素,目前我们已站在下一轮超级创新周期的起点
汽车进入智能化阶段刺激开启创新小周期:消费升级大趋势下,汽车智能化是车企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方式。预计未来3-5年,主机厂在座舱配置上加速内卷,智能座舱成为电车智能化的竞争焦点。智能驾驶方面则以辅助驾驶为主、智能驾驶创新为辅。
AIGC兴起刺激开启创新大周期:从算法、数据、算力三个角度来看,未来,算法创新的主要方向是跨语言和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合成数据有望取代真实数据成为训练模型的重要支撑,算力将从CHIPLET、存算一体技术、国产化AI加速器芯片三个层面进行提升。总的来说,AIGC的发展将会刺激科技第三次创新及第四次AI浪潮的涌现,从而开启新一轮创新大周期。
(3)国产替代:国产化进入5.0阶段,形成软件、硬件、芯片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打造中国科技生态系统
海外科技封锁叠加国内信创浪潮,中国科技行业国产替代已经迈入深水区。梳理国产化发展之路,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国产1.0(操作系统+芯片设计)、国产2.0(ERP/中间件+晶圆制造)、国产3.0(工业软件+设备材料)、国产4.0(EDA/IP+零部件)。
国内科技产业上中下游之间缺乏深度联系,国产化5.0旨在打通内循环,形成软件、硬件、芯片一体化发展格局,打造中国科技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