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公司名字,“龙”、“凤”已经见识过了。再往前,像什么贵州轮胎(茅台)、匹凸匹这种。你可以说它瞎炒,也可以说它玄学,但不论怎样它就是这么发生了。要么不信不参与要么早参与。无意间看涨停榜,发现3家都是名称改变的,像统一股份,之前的st香梨;东风股份,要改名东峰集团;乾景园林,改名国晟世安。
就看周一上塘路砸不砸si,砸不si或许这条线能延续,挂了也就凉了。。
(下面是凑字数的)
上市公司改一个名字,股价却随即大涨,听起来让人感到惊讶,但在实际情况中,这已经不是一个奇怪的事情。
在A股市场中,常有上市公司热衷于更改股票名字。在上市公司更改股票名字的背后,一方面在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务发生了变化,更改名字让市场有着更好地认识;另一方面则可能存在部分上市公司有蹭热点炒作的迹象。
蹭热点炒作,在A股市场中早已不是新闻。早在前几年的杠杆牛市行情中,已有不少上市公司掀起了更名热潮。在当年互联网概念持续爆炒的背景下,很多上市公司为了提升股票市值,吸引资金的关注,却把股票名字更改为一个更接地气,更容易让投资者产生联想的题材。本来与互联网概念无关的企业,却因更改了名字,由此获得了资金的关注,甚至因更改上市公司名字而收获了数个涨停。
蹭热点炒作,对上市公司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则是让上市公司更接近当前市场的热点题材,更容易引起游资资金的青睐,有利于后续股票价格以及股票市值的上涨。但是,如果上市公司只是为了蹭热点炒作,但其基本面或经营业务并未发生本质上的变化,那么在股票蹭热点炒作之后,最终还是离不开价值回归的过程。
对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更名往往容易给他们造成一定的误导影响。假如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的只是做传统周期业务的企业,却因名字上加了互联网或科技的字眼,则容易引起投资者浮想联翩。主营业务与上市公司的名字存在偏差,虽然会刺激股票的短期炒作,但后续的风险也是不少,如果没有一个明确规范的行为,那么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投资者。
上市公司掀起更名的热潮,这已经不是今年才发生的事情。多年来,上市公司热衷于蹭热点式的更名现象,实际上还是为了吸引市场的关注,其主营业务以及经营方向却并未发生本质上的变化,由此容易引起市场的误判。对这一个现象,在牛市行情中,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影响,当风口过去或牛市告一段落之后,市场也会逐渐回归理性,并对上市公司的自身价值重新认识,因改个名字蹭热点的上市公司,终究还是难逃价值回归、漫漫熊途的过程。
由此可见,对上市公司更名现象,我们仍需要谨慎看待。从政策层面上,应该要在上市公司更名之际,加以观察,并针对蹭热点纯炒作的行为进行整改。当然,如果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及经营业务确实存在本质上的转型,且现有上市公司的名字已经不适合当前的经营业务状况,那么这个时候还是可以鼓励上市公司更改名字。
只有上市公司的主业与经营方向发生本质上的变化,那么上市公司更改名字才可以接受市场的考验。对市场资金来说,本身还是具有很强的警惕性与判断力,虽然A股市场常有题材概念炒作的现象,但这终究还是一个短暂性的炒作行为。假如上市公司的更名特别夸张,且严重偏离了自身的主营业务,那么这种纯炒作、盲目蹭热点的行为,还是不利于上市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甚至需要对上市公司管理者的综合能力以及道德水平进行重新评估。
市场资金是明智聪明的,只有上市公司发生实质性的转型及变革,才会获得中长期资金的深度介入,股票价值才会得到资金的重新定价。对上市公司更名热潮,投资者还是需要理性看待,尽可能回避蹭热点大幅炒作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