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盘前,媒体报道:中电联11月8日发布《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电价机制研究报告》。
文件主要强调的是未来新能源的消纳问题,目前我国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在快速扩张,在我国以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体系中,传统的电力体系还不能适应大规模的清洁能源上网,电力系统缺乏调节的能力,随着能源大基地的逐步完成,消纳的问题就会越来越明显,也将成为国内新能源发展的新的瓶颈。
从最新产业政策来看,解决消纳问题、提高消纳能力的几个路径:
一是重视火电在电力系统的调节作用,通过合理的方式来为火电等传统能源提供更加合理的收益,充分反映火电在调频、调峰、备用等价值,激励其发挥兜底保障作用,促进火电等传统电源开工建设,对于火电运营商、火电灵活改造都是促进。
二是储能,逐步扩大独立储能占比,建立共享模式。储能是未来最优解决消纳问题的方案,通过储能对电力的调配,可以在电力系统低峰期储存电能,在用电高峰释放电能,达到调配电力的目的。加快建立独立储能的盈利机制,让储能成为单独的市场主体,而不是仅仅是电站的配套项目,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储能的高质量发展。独立储能的发展主要利好我国大型储能产业链。
三是加快特高压建设,加快配网信息化改造。特高压可以更好地将我国优质的电力资源从西部传输至东部,配网改造主要是适应无源配电网向有源配电网转变下的新需求。国网此前提出十四五建成12-13条直流的规划,相比十四五增加50%,其中多数属于戈壁荒漠外送项目,主要匹配风光大基地的外送消纳,确定性和迫切性较高。而配网信息化的改造,使得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提升电力系统平衡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