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缺芯已使部分车企陷入停产危机。近一段时间以来,芯片短缺的影响愈演愈烈,现已蔓延至通信设备、消费电子等其他领域。
苹果、三星、索尼、富士康等公司近日均发出预警,称其旗下产品或将延长出货时间,或将减少出货量。
美国金融机构海纳国际集团 (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芯片平均交货时间(即从下达订单到实际交货)已扩大至15个星期,为2017年开始数据收集以来最久纪录。作为芯片供应链的参与者、芯片行业晴雨表,博通公司的芯片交货时间现已从12.2周延长至22.2周。
研究公司Trendforce预计,芯片产量不足有可能在第二季度使智能手机产量减少5%。
“缺芯潮”蔓延至电子行业
美国半导体协会(SIA)的数据显示,通信设备、PC/平板、消费电子和汽车是前四大对芯片需求最为旺盛的下游行业。上述行业各占全球芯片下游终端需求的近30%、30%、15%和10%。招商银行研究院认为,由于通信设备等行业对芯片需求旺盛、占芯片行业营收比例也较大,所以芯片产能向其倾斜。
富士康日前表示,全球芯片短缺将使其出货量减少10%,这意味着苹果、微软等依赖于富士康的公司可能将面临供应紧缩压力。富士康首席执行官刘扬伟称,本季度前两个月芯片供应正常,但是在第三个月发生了变化,公司正寻找替代方案。
富士康是苹果公司的供应商。此前,苹果公司曾表示,其旗下iPhone12系列、Mac、iPad等产品均遭遇芯片吃紧的问题,预计将在第二季度实现供需平衡。
缺芯同样对其他消费电子行业公司带来影响。三星警告称,可能取消推出新的Galaxy Note,这是其最畅销的智能手机型号之一。索尼公司表示,该公司可能无法在2021年满足消费者对新游戏机的需求。
之所以缺芯问题从汽车业波及到通信设备等行业,有外媒在分析文章中认为,一方面,当前芯片需求过旺,产能难以短时间提速,导致芯片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在于,在消费电子领域,一些下游终端企业囤积芯片,造成整个行业芯片短缺。
汽车芯片只占到晶圆代工厂商约3%的产能,一些车企认为,这是汽车芯片产能得不到保障的原因。但三星公司称,即使是占芯片公司营收份额比大的电子行业,上游芯片与下游电子企业在芯片领域的“供需严重不平衡”同样存在。
欧洲金融机构Mirabaud Group半导体分析师卡姆普林(Neil Campling)称:“三星是全球第二大芯片生产商,三星的半导体年销售额达到560亿美元,其中价值360亿美元的半导体用于自身产品,最后竟然不得不推迟发布自己的一款产品。”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 称,上述现象使得芯片下游企业不得不在第一时间抢占芯片产能,目前芯片行业已集中在越来越少的玩家手中。
终端消费电子产品会因此涨价吗?
芯片产能何时能满足需求?芯片下游企业对此稍显悲观,而芯片制造商的判断也较为谨慎。
日本芯片制造商瑞萨电子首席执行官Hidetoshi Shibata表示,目前工厂正在以极速运行,芯片供应将在今年上半年保持紧张,直到下半年才有可能缓解。
卡姆普林则在近日报告中认为,芯片短缺料将持续,因为建立半导体生产工厂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芯片产能难以大幅提升。
此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执行总监时帅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芯片产业的关键成功要素是技术与资金。对于后发国家来说,短时间内难以超越先发国家。
“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如此,全球在短时间内提高芯片产能的可能性不会太大。”他称。
芯片短缺将为下游消费电子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卡姆普林认为,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意味着消费电子整个产业链的成本都有所提升。当前消费者远程办公、学习的需求仍持续,消费电子产品将供不应求,而涨价的成本将转嫁给消费者身上。
截至目前,已有一些亚洲手机品牌预警,不排除在2021年提高产品售价的可能性。
不过,证券公司Wedbush则表示,虽然消费电子公司有可能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是消费电子公司也可能因此化危为机,化解芯片危机,进而控制其成本。
该机构分析师布赖森(Matt Bryson)认为,消费电子公司可以借此和芯片供应商重新签订合同,或者提高芯片的利用率。
“由于双方签订的都是长期合同,所以短期芯片短缺、价格上涨对终端产品的影响不会太大。而危机也可以成为双方加深合作的机会。”他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