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很可能会在未来几年致力于规模更小、风险更低、利润更高的海外贸易基础设施项目。
分析人士说,这与中国在2021年开始提出的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小而美”的补充是一致的。这些项目可能由规模较小的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牵头。
经济学人智库预测和咨询服务部门首席分析师尼克·马罗说:“这将与中国更加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的可持续性保持一致,尤其是眼下北京的一系列合作伙伴正面临信贷和债务危机。”
他说:“金融风险较小、经济上更友好的项目更可能被选中。”
中国媒体不久前报道称,一批“小而美”的农业、医疗、减贫项目“相继落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月说,将聚焦绿色、健康、数字等领域,孵化一批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小而美”项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走深走实。
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系教授瑙巴哈尔·谢里夫说,贴上这种标签的理想项目将由民营企业或省属企业来牵头。
这些企业没有大型工程和建筑业央企的规模,很可能会专注于小规模、利润丰厚的项目,且几乎没有债务。
谢里夫说,哈萨克斯坦古利沙德的太阳能发电厂和澳大利亚梅里登的太阳能项目都是很好的例子。
浙江省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2018年开发了古利沙德项目。同年,东方日升收购了澳大利亚的太阳能发电厂。
谢里夫说,这种规模的项目将使中国地方政府,包括香港和澳门,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更大作用。
截至2023年1月6日,中国已同151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货物贸易额近11万亿美元,双向投资超过2300亿美元。
协力管理咨询公司国际商业咨询部门经理吉列尔梅·坎波斯说:“我认为,中国政府希望在这方面调整方向。”
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助理教授奥斯汀·斯特兰奇说,追求“小而美”的一个主要理由与风险管理有关。
他说:“过去10年来,大型基础设施一直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鉴于这些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它们产生了经济、社会和政治不确定性。规模较小的项目风险没那么大。”
斯特兰奇说,中国基础设施开发商可能会考虑“迷你”水电站、规模较小的公路项目和数字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能够在没有什么波动风险的情况下获得利润。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志凯说,“小而美”可能意味着要建立一个发展成千上万家中小型企业的“平台”,这些企业采用标准化的支付方式、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目的是促进贸易。他说,旅游业将是一个目标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