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TCL科技交流会议
19年初做了重组,今年正式更名,公司持续聚焦半导体显示和材料业务,今年收购苏州三星60%的股权,会进一步提升归母贡献,7月份也做了中环的混改,开辟了半导体和半导体光伏新赛道。前三季度数据收入487亿元,yoy18%,其中华星324亿元,yoy31%,利润因为上半年价格处于周期底部,华星5.66亿元。
华星今年的情况是销售和营业收入在逆势增长,3Q出货2000多万平,42%,收入324亿元,31%,净利润5.6亿元,Q3盈利了7亿元。面积增速高于销量增速,主要65、75的结构在提升。大尺寸前三季度都是盈利的,小尺寸两条都在武汉,一季度和二季度都受疫情影响,Q1 -2.4亿 Q2 -1亿 Q3 +1亿, 其中T3最近一个多月的利润贡献在2个亿。
二季度到11月面板价格一直上涨,公司对于明年Q1-Q2价格的判断?
今年看不到价格下调的动因,12月应该和11月持平,11月是小幅上涨,明年Q1-Q2能见度比较高,除了春节前后会有波动,其它月份应该比较稳健。明年3-4月份应该是体育、东奥运的备货旺季,但这些预测都是在疫苗的研发进度和投入使用正常的前提下。
LG和三星延迟退出的看法,他们现在的盈利状态如何?
盈利能力这块,整个韩国企业的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因为产线管理到供应链都不会有太大变化。从三季度各家公布的财报来看,华星利润率6个多点,三星6.5%,三星主要是amoled贡献,友达、LG等利润率都在1-3个点左右,这个和国内竞争是有差距的。目前TV的价格有回升,但是三星amoled为主,LG和友达是IT为主,延后退出主要是近期面板比较紧缺,但是未来的格局其实已经非常明确了。
京东方并购了熊猫,后面行业还有没有进一步整合的可能性?
国内有竞争力的产线都已经被龙头厂商收入怀中了,未来还有广州的一条线还有彩虹的一条线,这两条线从趋势看会往头部集中,但是从进程看已经过了比较好的收购期,包括我们收购苏州也是在8月份之前定下来的。
苏州三星的进度和经营情况?
苏州三星这条线产线质量是国内尾部产线中最好的,如果按照盈利能力应该排第一,其次应该是LG和咸阳的线,然后是成都的线。产能每个月125k,收入一年100亿,净利率应该是3-4个点,整合后应该还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IT最近在涨价,TV这块涨到什么位置才盈亏平衡?
国内每家成本不一样,尺寸也不一样,中小尺寸的涨价幅度比较高,65、75涨价比较缓慢,我们的结构里比较多,9月份之前也就龙头两家是在盈利的。
11代线目前的盈利?
T6是盈利的,但是没有T2好。
Oled现在爬坡情况,客户开发?
OLED今年从品牌旗舰机来讲,我们那款产品做到了80以上,出货量预期能爬满,12月能在百万的出货,明年一期至少能做到1000万以上,二期、三期顺利1500-1800也可能,客户有摩托、米10、米10pro还有米10尊享,明年海外目前也有实际供货,明年国内还有OV的新产品的合作,整个T4产能和良率的释放是在加速追赶的。
Oled客户开发三星有进展?
我们没有过多宣传,但的确是这样的。
公司对于中环的定位?
TCL起家是做终端业务,但是我们发现整个集成电子电路是受核心器件的影响,科技这块我们做到核心器件,更上游的材料还是有专利会受限,LG这块大部分上游材料都已经做到本土化供应,但是真正国产的供应真的很少,oled这块大多数都是在日本欧洲,因此我们希望往上游大材料、大装备上有储备。我们看三星和LG这块可以看到,oled这边通过参股并购方式收购了很多材料公司,所以我们也认为这是必经的一个道路,所以参与了中环的混改。长期看中环在硅材料的能力对于我们下一代miniled还是oled都会带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于未来的出海如果也有很大的协同。
手机用LCD现在也在涨价?
A规的在涨价,供给很少了,短期疫情调整使得A规的需求激增会导致每片卖的更贵,供给也不是很多,现在有些产能会调回去做A规的产品。
IT这块需求量很大,这个后续持续性?
现在已经在上行阶段一段时间了,TV跌了三年半了7月份才反弹,如果复位的话,TV上涨的持续性会比IT更持久。产品终端消费属性上,TV偏耐用,IT下游都是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平板等偏生产工具的,因此对于IT的价格敏感性不高,所以过去几年IT的供需比一直在1.3左右,而TV在最差的年份也就1.2了。IT这种偏定制化,在产品上除了成本,还需要一定技术竞争力,比如能耗需求,决定了平板、笔记本续航的能力。如果看到能耗需求,也和TFT期间的大小和穿透率有关系。
T7预计何时满产?
今年刚开始,明年一季度爬坡,T6当时爬了4个季度,T7应该快一点,明年12月份应该能到满产。
京东方另一条10.5代线也在爬坡,明年供给增长公司有测算么?
武汉的10.5带线应该是在今年爬坡,明年一季度就应该爬满,明年的供给应该会增加一些,TV这边估计会净减少5%,从2.62亿到2.5亿片,退出比新增是要多的。
IT比较好,行业上有一些TV切IT了,对TV未来的产能影响?
对于TV的影响比较小,因为切割不一样,但是TV供给影响是净减少,但是影响不大。一条TV切IT,32寸的,一年3000万片,就占到20%多了,如果按照24.8寸来算占比会更高。TV转做IT对于IT的影响比较大,对TV自身影响不大。
Miniled电视怎么看?
这个技术短期还是更多应用在背光领域,长期有望走到直显,背光品牌厂还是有意愿去推广,包括华为、苹果等都愿意在TV智慧屏去推广,这也和降本、技术迭代有关系。Miniled还是新名词,消费者愿意为这个技术溢价的能力还是比较弱的。目前miniled有坐在pcb也有坐在玻璃板,近期看中低端,在4000-5000会有比较好的应用,坐在pcb上就足够了,但是定位上升到万元级机型,颗粒数会指数上升,这样玻璃板反而会更有成本优势。具体渗透率来看,受消费者教育影响,也受品牌厂商终端推广力度有关,也和成本下降有关,明年预测背光的渗透率估计在1-2%左右。
Miniled和普通背光比成本提高?
相同规格来看,Miniled模组成本比传统LED模组成本要贵一倍,随着pcb价格的下降,现在差不多贵70-80%,相对于oled整体还是便宜,差不多是oled的0.7-0.8。
Miniled成本下降趋势?
对比成本肯定放在同等规格才有效果,实际推广过程中miniled不会做解析度这么高,对渗透率会有提升作用,降本的方向,受限PCB背板要有下降,灯珠降本也比较快,这两块已经站了模组的大头了,未来成本下降是可期的。做高规格产品时PCB成本上涨的也很快,刚才说PCB成本是在低端领域,但是做高端PCB相对于玻璃反而更高,高端的坐在玻璃机上会省一定的IC数量。因为PCB工艺和良率来看更成熟。
公司未来会建小尺寸产线么?
Oled小尺寸未来不会有新建的想法,因为T4爬满到运行一年就到22年了,到时候还要看下游应用还有市场成熟度。
打印oled规划?
我们认可打印工艺方式做大尺寸OLED,我们预计在23-24年会有小批量量产,产品定位是偏高端的。
资本开支?
目前看投资高峰期已经过了,去年200多亿,今年200亿,明年100亿,主要是T7三期的设备,如果说打印产品规划上来会有资本开支的增加,但是额度没有完全确定,我们假设一条产线300亿,那么50%是债券性贷款,25%是地方出,最后25%是公司出,成熟的Led要建设2年,打印估计要3年,平摊的化差不多30亿。
从电视的平均尺寸,未来的变化?
还是强劲的增长趋势,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应该4-5%,算面积估计能到10%,现在的平均尺寸是46寸,还是有很大的空间。明年冬奥会也会有超高清8K的普及,也会带动尺寸增长。
终端和面板的库存情况?均衡的库存应该是什么样?
一般来说海外厂商,比如三星是2.5个月,目前是1个月,国内一般1.5个月,现在1个月以内,目前头部厂商没有库存,小厂商不到1周。我们的稼动率一直在95%,现在一直是满产。一般面板厂的库存是2-2.5周。
苏州的折旧?
苏州还有两年的折旧,T1折旧高峰过了,T2折旧22年才会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