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0万亿级氢能产业开拓者-浙江新能
作为“两山”理论的发源地以及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的先锋,浙江省高度重视在氢能领域谋篇布局,全省已形成氢能全产业链联动发展的雏形,2019年发布的《浙江省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更是提出了打造国内氢能产业高地的目标。
作为浙江省能源供应保障的主力军,浙能集团积极把握氢能发展重要机遇期,依托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深度战略合作成果的氢能技术研究中心及氢能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推进浙江氢能技术研发和工程推广应用,成为浙江省氢能保供主要平台。
1、规划千亩氢能产业园
围绕浙能氢能发展战略,集团成立了氢能技术引进和应用办公室,成立了联合研发中心和技术公司。开展了液氢全产业链开发应用示范,依托全省综合功能服务站建设布局加氢网络。同时已经规划了浙能特色装备氢能产业园。浙能长广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是浙能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围绕浙江省氢能规划以及浙能集团氢能发展战略,积极拓展长广集团创新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园区规划用地1500亩,分两期开发,计划总投资108亿元,将打造以氢能制备、储运、应用、检测相关核心高端装备制造为特色的园区
2、浙能联手“中国航天”成立浙江浙能航天氢能技术有限公司
2020年5月22日,浙江浙能航天氢能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氢能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在杭州正式揭牌成立。这意味着浙江省在氢能开发利用及氢能产业链建设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据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缪文峰介绍
,氢能源是一种新型能源,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浙江作为经济大省,急需包括氢能源在内的新型绿色能源。与煤炭、电能、天然气相比,氢能具有独特的优势。
“电能难以储存,氢能方便储存。火力发电厂能耗大,存在污染物排放。相比之下,氢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几乎没有污染。”缪文峰说
3、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建立了浙江省首座氢电综合供能站为氢能源汽车加载氢燃料
2019年10月,浙能集团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合作建立了该省首座氢电综合供能站,可为氢能源汽车加载氢燃料,日加氢能力达500千克,可保证25辆氢能源公交车正常行驶。自此拉开了浙能集团氢能源供应的序幕。
浙能集团董事长童亚辉表示,浙能集团与航天六院合作成立氢能公司和氢能研发中心,可弥补浙江省相应领域的空白。双方将围绕氢能技术研发、工程实施和装备制造等,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打造氢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程实施平台,推动浙江省加氢网络布局和氢能源产业发展。
“氢能公司成立后,我们将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研究,为2022年在杭州举办的第十九届亚运会上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氢能保障。”童亚辉说
4、开展全国首套《1m/h氢液化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和《液氢储氢型加氢单元示范项目》建设、建成国内首套5吨/天液氢生产工厂、无高压储存快速加氢站
根据协议,双方合作开展全国首套《1m/h氢液化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和《液氢储氢型加氢单元示范项目》建设,预计2020年底前完成示范项目建设并通过验收,力争获批省级重点示范工程。另外,双方将共同申报科技部2020年度“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液氢制取、储运与加注关键装备及安全性研究”,计划建成国内首套5吨/天液氢生产工厂、无高压储存快速加氢站,实现中国民用液氢的大规模生产、储运和加注运营综合示范
5、计划到2022年建成30座加氢站,到2025年建成100座加氢站,基本实现浙江全省氢能应用主要市、县(市、区)全覆盖
浙江省首座具备加氢功能的综合供能服务站——浙能集团旗下浙石油嘉善客运中心东综合供能服务站自2019年10月15日投运以来,持续为嘉兴市嘉善县4条氢能源公交线路共18辆公交车提供稳定的加氢服务,日加氢量约160千克,累计加氢量已超过16吨,成为浙江省能源清洁转型的一大亮点
今年以来,浙能集团克服疫情阻碍,继续着力推进氢能源布局。由浙能集团和嘉化能源共同投资的国内首座民用国产氢液化工厂计划在年内产出合格液氢,日产能将达到1.5吨/天。该氢液化工厂的建设是浙能集团《大型国产氢气液化系统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科技项目的重要部分,也是2020年度浙江省重点科研项目,技术合作方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基于现阶段的液氢技术研发攻关成果,浙能集团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加氢站、氢液化工厂和液氢接收站等氢能“新基建”建设。计划到2022年建成30座加氢站,到2025年建成100座加氢站,基本实现浙江全省氢能应用主要市、县(市、区)全覆盖,大幅降低氢能供应成本,形成与现有汽柴油供应“无差别”的加氢网络;依托发电厂综合能源供应优势,建设5-6座液化工厂,为交通、港口物流和杭州亚运会的氢能应用示范提供保障。
6、航天技术造福于民:建成国内首座民用氢液化工厂
2018年以来,浙能集团积极探索氢能,积极引进航天液氢技术,开展液氢全产业链应用示范,在明确液氢储运、加注技术路线,确保氢能储运和应用充分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做好液氢技术研究、加强液氢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持续推进氢能技术创新,布局浙江省加氢网络,形成高效、安全、国产化的氢能供应体系和储运体系,保障省内乃至长三角地区交通领域的氢能供应。
经过持续技术攻关,凝聚氢液化系统关键技术和囊括核心设备的冷箱集成工作将于8月底在航天101所内完成。相关设备测试和调试完成之后,将运抵嘉兴港区的厂区内安装。
按照计划,利用嘉化能源工业副产氢建设的国内首座民用国产1.5吨/天的氢液化工厂将在年内产出合格液氢。该氢液化工厂的建设是浙能集团《大型国产氢气液化系统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科技项目的重要部分,也是2020年度浙江省重点科研项目。
据介绍,液氢是通过预冷和膨胀节流等工艺,把氢气降温到-253℃从而变成液体,密度可达普通氢气的800倍,使得氢可以高效地储存和运输,所以,液氢是氢能储运的重要方向。但是在很长一个时期,液氢设备的核心技术都控制在欧美少数企业手中。
记者注意到,《意见》提出,要加快培育制氢、储(输)氢、加氢装备产业。围绕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发展石化装置副产氢装置、天然气制氢和纯化装备、电解水制氢装置、太阳能光解制氢和热分解制氢装备,70Mpa以上高压存储材料与储氢罐设备、高压氢气和液态氢的存储、运输装备,现场制氢、储氢、加注一体化装置及系统等装备。
“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无缝对接,有助于氢能技术研究成果的转化,加快应用推广。浙能集团一直积极努力地为推动适合我国国情的液氢成套装备国产化、应用市场化创造条件。”浙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童亚辉表示。而随着浙能氢液化工厂的建设和即将投产,意味着浙能和国家级科研院所强强联手成功完成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氢设备研制,打破液氢生产设备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实现氢液化设备国产化的目标越来越近。同时,这也将为今后液氢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在全国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
7、投入1亿多元开展液氢全产业链应用示范和技术研发
像风能、水电、潮汐能、太阳能这些可再生能源,都可转化成氢能做成燃料电池。“风能、水电、潮汐能、太阳能这些新能源的波动性比较大,能源供应不稳定。转化成氢能后,通过储氢,可实现能源供应的稳定
8、浙江氢能全产业链已具雏形年内全省建成十座加氢站
作为浙能集团旗下子公司,成立于2017年的浙江省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新型能源供应的开发与应用,包括氢能在内的综合供能站,正是浙江石油目前发力的重点之一。
按照计划,今年底之前,浙江石油将在全省新建10座加氢站,其中杭州3座,宁波3座,绍兴、嘉兴、金华、台州各1座。位于嘉兴平湖县的樱花综合供能站,紧靠目前在建的氢液化工厂,争取年底前建成并供应液氢。
王惠挺介绍说,目前,我省已形成氢能全产业链联动发展的雏形,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等地区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氢能产业集群,拥有吉利汽车、浙江中车等龙头车企,浙能集团、巨化集团、杭氧等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及装备制造企业,爱德曼、宁波绿动、德燃动力等燃料电池制造企业,以及浙江大学等高层次氢能科研机构。而浙能集团位于长兴的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将重点打造成以液氢为特色的氢能装备产业集群。
王惠挺表示,随着氢能应用技术不断突破和装备产业化能力不断提升,今后氢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成本将优于传统燃油车和电动汽车,氢能热电联供系统等相关应用领域范围也将持续扩大。“光伏产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过去十年,光伏发电的成本已大幅度下降,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预期2025年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电池寿命,乘用车可达5000小时,商用车可达15000小时。”刘玉涛表示。
按照王惠挺的预期,到2035年,我省使用氢燃料电池的整车产量将达到20万~30万辆,建成加氢站1000座以上、氢能热电联供系统应用超过5万套,氢能产业将超过5000亿元规模。
9、牵手上下游公司,全力布局全国氢能产业
1)中国航天
2)国家电投集团
3)卫星石化、嘉化能源、宁波金发
4)天能集团
5)正泰集团
10
、乘风破浪开拓10万亿级新兴产业蓝海
刘玉涛告诉记者,氢的能量密度是煤炭的6.8倍、汽油的3.3倍、天然气的3.4倍。氢能是理想的清洁二次能源,用可再生能源制氢,用储氢材料储氢,用氢燃料电池发电,将构成“零排放”可持续利用的氢能系统,成为可再生能源之外实现“深度脱碳”的重要路径。
氢能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除了目前已经开始试点的氢能源公共汽车之外,氢能还可以广泛用于钢铁、水泥、化工等重化工绿色转型,远洋船舶、列车、重载卡车,民用建筑等各个领域。而氢能的来源也非常广泛,除了传统的石化燃料,风力、水力等可再生能源都能够转化成氢能。
“氢能产业民用技术的进步还能反哺军工,助推国防实力的提升!”刘玉涛说。
近年来,欧、美、日、韩等经济体纷纷将氢能产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我国也积极推动氢能产业布局。2019年氢能被正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随着氢能纳入我国终端能源体系,有望带动形成10万亿元级的新兴产业。
《意见》要求,到2025年,浙江基本形成完备的氢能装备和核心零部件产业体系;加氢设施网络较为完善,氢能在汽车、船舶、分布式能源等应用领域量化推广,成为国内氢能产业高地。
浙能集团近年来围绕氢能产业积极开展了战略规划和人才储备、技术开发等全方位的探索。面向未来,浙能集团将以提升氢能供应保障能力为主线,着力完善氢储运、加氢等基础支撑体系布局,强化氢能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和工程服务产业培育,加快氢能在交通、能源、工业、社会消费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构建创新能力强、配套设施完善、产业支撑有力、示范应用领先的氢能创新产业体系。
基于现阶段的液氢技术研发攻关成果,浙能集团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加氢站、氢液化工厂和液氢接收站等氢能“新基建”建设。计划到2022年建成30座加氢站,到2025年建成100座加氢站,基本实现浙江全省氢能应用主要市、县(市、区)全覆盖,大幅降低氢能供应成本,形成与现有汽柴油供应“无差别”的加氢网络;依托发电厂综合能源供应优势,建设5至6座液化工厂,为交通、港口物流和杭州亚运会的氢能应用示范提供保障
二、
、“风光水氢”全覆盖王者-浙江新能(一)家底深厚、超硬背景
浙江新能控股股东为浙江省国资委。浙江省作为长三角地区核心经济区,产业发达,资本雄厚,用电量大,特别是浙江共同富裕区的极高低位,使浙江省在碳达峰碳交易的行动中必须走在前列,而亲儿子浙江新能肯定会获得优先发展。
浙江新能上市之日,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省政府副秘书长董贵波、杭州市副市长柯吉欣、浙江省国资委主任冯波声亲自到场,可见浙江省对其的重视程度。也说明了浙江新能在未来浙江省新能源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生逢其时、超强赛道
2020年我国首次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2020年根据数据显示我国碳排放总量已达到102.51亿吨,单位GDP碳排放量为0.653千克/美元。
我国碳排放来源主要是由于传统能源的使用,其中2020年使用煤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比达71.1%。因此为了减少碳排放,我国在能源产业大力推进改革,传统能源产业面临挑战,新能源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国家能源局就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事项征求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等目标任务,这将给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在我国不断的扶持下,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根据公开数据显示,1980年到2020年以发电煤耗计算法口径统计下我国新能源消费占比从4%增长到了15.8%,增加了11.8个百分点
三、碳交易王者
1、成立了浙江浙能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为了应对全国碳市场的启动,浙能集团早早就成立了浙江浙能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浙江省能源集团的碳资产管理统一平台,将全面负责集团的碳资产管理工作。浙江浙能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浙江省能源集团组建的节能减排的专业化公司,率属于集团金融板块。2018年就管理25家控排企业的1亿吨碳资产,以及集团内可再生能源项目和潜在CCER。业务包括碳资产盘查与履约交易、CCER项目开发、促进节能减排等。组建了国内首支绿色能源产业基金。浙能碳资产在试水借碳、碳远期等基础上,稳妥推进碳金融交易业务。目前,绿能基金实现投资75亿元,浙能碳资产被列入工信部2020年度首批节能诊断服务机构,获浙江省能源局授予的“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第三方审核机构”资质。同时以枣泉、凤台、嘉华电厂为试点开展碳配额远期交易试点项目,盘活碳配额26万吨,成功探索出碳融资模式
2、与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携手推进我国碳市场能力建设、碳金融业务创新
3、 早早的建设了浙能集团碳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4、早在2009年浙能集团就进了全球首例天然气发电自愿减排交易项目
5、完善碳资产管理体系积极对接全国碳市场
6
、倾力打造浙江新能可再生能源发展平台
浙江新能的主营业务为水力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公司成立于2002年,最初的定位是致力于水利水电投资。2010年,母公司浙能集团将其所有的水电、风电资产注入浙江新能,倾力打造可再生能源发展平台。
特别是自2016年来,浙江新能接连投资建设浙能松阳地面光伏、浙能长兴地面光伏、江西京九分布式光伏电站等一批省内外可再生能源项目,完成了西北地区11个光伏项目收购,并开始嘉兴1号等三个大型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公司产业版图从省内扩展到省外,实现了从单一型水电产业向“风光水氢”多业协同发展转型,迈出了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步伐。
截至2020年底,浙江新能已投产电站控股装机容量达268.605万千瓦,其中水力发电79.42万千瓦、光伏发电157.355万千瓦、风力发电31.83万千瓦,已核准的在建、筹建电站控股装机容量(即未并网发电装机容量)61.52万千瓦,业务已覆盖全国12个省、自治区,形成了“风、光、水”有效互补的发电业务经营模式。
浙江新能董事长吴荣辉在接受浙江日报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期间,浙江新能提出要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的目标,主攻方向是风电、光伏发电和水力发电!
(四)十大风口、超强潜力
1、碳交易市场风口的CCER卖方龙头
碳交易市场是几十年的政策市场风口,碳中和,中国大国崛起之第三次能源革命与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决战。碳配额是固定的,以后逐渐缩紧,而CCER项目是未来大力发展的方向,也是碳交易卖方市场的核心要素。三峡能源装机容量1189万千瓦,而浙江新能2021.5.10.装机容量870万千瓦,还在不断扩张,为达到稳定碳交易市场的战略目的,未来必然与三峡能源形成卖方市场的寡头垄断。
2、绿色技术风口的引领者
绿色技术交易中心落地杭州,碳交易市场体系形成了上海交易,湖北登记,浙江创新交易的体系。浙江是创新高地,浙江国资委控股的浙江新能,首先是新能源项目的投资企业,其必然成为绿色技术引领者,碳中和的张江高科。
3、第三次能源革命与第四次产业革命契合风口的先驱者
碳中和政策,本质上是中国应对第三次能源革命与第四次产业革命,争取大国崛起的战略决战。根据第一次第二次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经验,新能源革命必须与新产业革命高度契合,才能共同发展。新产业革命是人工智能的革命,核心技术要素是算力。硅基半导体计算中心网络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根据现在经验,这些计算中心一般都在北方地广人稀,可以用自然风降温散热的地区。例如阿里张北计算中心。另一方面,风光新能源弃电问题严重,蓄水池存电损耗大,实属无奈之举。如果新能源能与计算中心建设相结合,一方面促进核心技术算力的大发展,另一方面计算需要的电力在时间安排上较为灵活,正好可以错峰用电,计算结果(数据)的传输没有电阻,可以减少弃电。浙江新能目前扩张版图大多覆盖内蒙新疆甘肃宁夏青海黑龙江等北中国地广人稀之地,与未来基于阿里云建设的计算中心网络相契合,是实现新产业革命与新能源革命契合的关键。
4、浙江资本对外扩张风口的碳中和保障者 浙江新能全国各地的扩张,不仅仅是为了做新能源龙头,更重要的是要作为碳达峰碳中和时代,浙江资本对外扩张的碳资源保障者。
碳中和时代,即将到来,同时,这个时期也将是浙江资本在多个关键性领域向全国渗透性的时期。目前,浙江资本已经在全国性的物流网(阿里),互联网金融网(蚂蚁),数据网(栖溪谷区块链链产业中心)等领域获得主导权先机。未来,在工业互联网(阿里工业大脑),智慧城市网(蚂蚁智慧城市)和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等全国建设方面也将占据有利地位。
但是,在新的碳中和政策下,未来浙江资本扩张,如果不解决好碳中和问题,各领域投资很难推进。
举例:张家口有阿里的数据中心,虽然风电光伏占比较高,但使用火电依然巨大,在之前政策下,河北建投能源给了阿里云最优惠的火电价格。但是,未来,此类耗碳大户项目,让河北省再背负建设此项目的碳中和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像阿里云数据中心此类项目很可能因此流产。
如果,在浙江资本扩张的同时,能配套建设当地的碳中和项目,可以大大促进浙江资本扩张。
而浙江新能就是承担这类业务的主体。
浙江新能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的项目覆盖,拓展光伏风电灯新能源项目,既而在当地发展新能源智能分布式电网。如果有浙江资本其他项目在当地落地,就会在原有项目基础上增加新能源项目装机容量,从而中和掉其他项目的碳消耗。这样就能在碳中和方面不增加落地地区的负担,从而促使浙江资本项目不受碳中和碳达峰政策影响在其他省市落地。换句话说,就是新能源项目与浙江资本其他项目互相促进在其他省市落地。
这就是浙江资本的战略大格局。因而,通过浙江新能上市,做大浙江新能的资本量,利用新募集资金继续在全国各地扩张新能源项目,是浙江新能上市的战略性目标。
5、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风口的低碳生活策划者
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低碳环保成为核心目标,作为示范区的国资控股新能源企业,浙江新能不仅提供新能源,更是各类低碳环保政策的具体实施者。未来全国走向共同富裕,浙江新能探索的低碳环保生活具体措施,必然成为全国各地的低碳环保生活政策措施的制定的策划者。
6、GEP新核算体系风口的体系建设奠基者
中央在指导示范区政策时,明确提出发展GEP核酸体系,作为示范区新能源国企,浙江新能必将深度参与核算规则的制定,并成为该核算体系的最早实践者。
7、新能源项目资本扩张风口的开拓者
碳中和政策,新能源项目必然超常规发展,浙江新能已经在全国超常规扩张,未来阿里入局(阿里五新战略目前唯一没有动作的就是新能源战略)可能性极大,必然成为碳新能源项目全国开拓者龙头。
8、中国最优自然海风场风口的占有者
根据有关研究,浙江地区沿海一年四季拥有长时期8米/秒自然海风,全国沿海最优,特别适合海上风电项目。目前海上风电是未来发展方向,三峡能源和浙江新能募集资金项目都是海上风电。显然,三峡海风场在辽宁江苏和广东,浙江新能风电场都在浙江。与其它风口相比,这才是真正的风口。
9、碳资产配置风口的碳茅白马蓝筹
几十年的碳中和政策,投资预计规模200万亿以上,新能源企业作为碳交易市场卖方主导权,其资产必然成为资产配置重要组成部分。浙江新能具有国资控股,流通值小,股东单一等优良资产性质,必然成为各机构资产配置的首选碳茅。
10、市场资金争夺风口的最佳标的
浙江资本发达,本地资产对当地资金有多方位吸引力,浙江新能作为国企龙头,必然成为资金争夺战的关键标的。各路资金争夺必然推高股价。
(五)合适市值
、超长解禁浙江新能,风、光、水、氢几个新能源都齐全了,又五亿多搞了可再生新能源投资公司,还有和航天科技的做氢能源的合资公司,七八月份用电紧张马上到来,浙江共同富裕,20亿流通市值的次新股,没有老庄埋伏资金,在碳交易最强风口,地处长三角,想低调都很难,之前被三峡能源压着,但是三峡能源盘子太大,所以第一波的时候一口气拉到高点,后面再反弹很难,但是浙江新能目前流通市值在20亿左右,不大不小刚合适,重要的是到2024年5月才解禁,超长时间,给了极好的操作空间。跌下去跌不了多少,后面碳交易赛道还要有领头的,三峡下去就难起来了,后面次新碳交易大概率靠浙江新能了。
(六)新设公司
、超高预期为贯彻落实公司发展战略,全力拓展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2020年7月3日公告,浙江新能与浙能电力共同设立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公司,其中浙江新能以人民币 5.1亿元认购该新设公司 51,000 万元注册资本,占该公司注册资本的 51%。碳中和碳交易碳达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浙江新能的红利快速发展期,五亿多可再生新能源投资公司的成立更为其未来新能源领域扩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浙江新能:碳交易碳中和碳达峰最正宗受益股+浙江共同富裕+“风光水氢”全覆盖+小流通次新股+超长解禁时间+新能源投资强业务拓展+国资背景
碳交易市场开启在即,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浙江新能“风、光、水、氢”新能源模式有可能火力全开,再叠加浙江共同富裕概念、次新股不大不小流通盘,而且解禁时间超长(2024年5月才解禁),未来有可能成为超级大妖,重点持续关注
来源:雪球 作者:8每日复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