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颗粒硅品质有所提升,产业化进程或加速
一、颗粒硅是光伏硅料环节的新一代技术,具有更大的成本降低潜力,颗粒硅对比块状硅有四大优势,但从品质和产业化来说,还不如块状硅成熟。
目前,光伏行业的上游原材料主要分为 2 种:块状硅和颗粒硅。
块状硅:生产工艺为西门子法工艺。通过气相沉积方式,生产棒状硅、块状硅,为 目前光伏行业主流的上游原材料,占比全球总产能 95%以上。
颗粒硅:生产工艺为硅烷流化床法(FBR)。在流化床中,通过使硅烷裂解并在晶种 上沉积,生产颗粒硅、颗粒状多晶硅。
当前,颗粒硅对比块状硅,主要有四个优势:
成本端:颗粒硅投资强度、电耗、人工成本更低。颗粒硅的 FBR 生产技术流程更短、 后处理工序更少、占地空间更小。其投资强度下降 30%、生产电耗降低约 70%、项目人员需求降低 30%、水耗下降 30%、氢耗下降 42%。
使用端::颗粒硅填充性更好、利于连续直拉拉晶。颗粒硅形似球状,流动性好,可以多装 15%-20%的颗粒硅(增加单位产出,降低生产成本,避免大块料堵塞)
品质端:颗粒硅没有破碎时的杂质风险。因颗粒硅无需破碎工艺,避免硅料的损耗、 并降低破碎成本。
碳排放:颗粒硅每公斤的耗电量在20度,而块状硅的耗电量在60度,综合计算,如果1GW电池全部使用颗粒硅,可以减少30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同时,颗粒硅还有一些劣势:
产业化:由于颗粒硅的含氢量较高,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导致跳硅,影响后续的生产,而块状硅的技术成为成熟。
从整体的品质上(良率)来看,块状硅的整体良率更高,颗粒硅的整体品质还不如块状硅。
二、根据产业最新调研信息,颗粒硅品质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使用率也从10%提升至50%以上。如果颗粒硅产业化顺利,将对块状硅(西门子法)造成直接竞争,也将保证硅料价格迅速回落至合理区间。
颗粒硅在去年11月被广泛宣传,产业主导者是保利协鑫能源(港Gu),2020年底有1万吨产能,颗粒硅因为品质和良率问题,在实际使用中,是做块状料(通威Gu份主导西门子法)的填充,部分企业目前掺杂率为10%左右。
今年3 月,保利协鑫公告其颗粒硅万吨投产后各项指标再获突破,在生产端、质量端、成本端、应用端已逐步验证。
而根据产业调研信息,目前颗粒硅金属含量、碳含量、氢跳问题等都已解决,拉出的硅片的品质已经不亚于西门子法的,甚至更好(没有二次污染,金属含量更少),部分企业的实际应用已经50%以上,甚至70-100%,不再是填充用的掺杂料。
事实上,目前也已经有相关企业开始选择提前锁定颗粒硅产能,例如5 月 28 日晶澳公告5年内采购专门的颗粒硅(单独指明颗粒硅)近 15 万吨,年均采购3万吨(是通威202年产能的30%左右),此前,中环、隆基均有与协鑫签颗粒硅长单采购合同。
如果产业化顺利,颗粒硅将直接挑战以通威、大全为代表的西门子法硅料地位,按照保利协鑫规划,2022年将有20万吨颗粒硅产能释放,届时市占率将达到27%(目前仅3%)。
另外,硅料作为光伏行业最上游的材料,去年至今因为旺盛的需求,导致供需紧张,价格从年初至今产能释放缓慢,导致供不应求,今年年初以来,硅料报价暴涨了260%,较2020年的报价涨了4倍,产业链众博弈情况严重。
而硅料投产节奏较慢,今年年底才有部分西门子法硅料的释放,硅料价格高位将维持至明年年中,但是如果颗粒硅被行业认可,保利协鑫今年年底就有5万吨产能(2020年产能的12%)释放,将大幅缓解硅料紧张程度。
三、相关公司
目前国内颗粒硅产能均由保利协鑫产能,具有专利壁垒,因此相关公司较少。
【保利协鑫能源(港Gu)】:是颗粒硅最重要的生产商。颗粒硅规划方面,首期5.4万吨,未来一共20吨,12月底会上1万吨,21年上半年3万吨,年底将达到5.4万吨,2022年完成20万吨。
【协鑫集成(002506)】:主要从事高效电池组件、能源工程、综合能源系统集成等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一站式服务,与保利协鑫能源同属于协鑫集团。
【上机数控(603185)】:与保利协鑫合资建设30万吨,上机在一期6万吨颗粒硅项目中参Gu 35%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