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强烈看好精华制药和美诺华。
在过去的两年多以来,我国通过严格管控和动态清零措施应对新冠,表现非常优秀。理论上全世界的国家如果都像中国一样,可能现在新冠已经不再是个问题了。但随着国外新冠病毒的变异,传染性的增强,全面消灭新冠已无可能,我们开始进入对抗新冠的下半场,面对和新冠病毒共存的可能性。
美国的数据已经表明,新冠的高传染性对医疗资源的挤兑,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坦然应对,全面放开必然带来大量的死亡人数,这是我国政府所不能接受的。面对这个困境,新冠特效药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即最小程度占用医疗资源(甚至不占用)来治愈新冠。全民疫苗接种和新冠特效药的普及,很可能是和新冠共存的终局,现在轮到我们摸着鹰酱过河了。
在目前已批准的新冠特效药中,辉瑞的Paxlovid是效果最好的,因此从确定性来看,目前投资只考虑Paxlovid产业线。Paxlovid主要由两种核心药物构成:3CL蛋白酶抑制剂PF-07321332(以下简称PF)和利托那韦。
先说利托那韦:
2021年11月16日,辉瑞向美国FDA提交新冠特效口服药paxlovid的紧急使用授权。2021年11月16日晚间,凯莱英发布公告,公司持续为美国某大型制药公司的一款小分子化学创新药物提供合同定制研发生产服务,全资子公司Asymchem,Inc.和吉林凯莱英医药化学有限公司与客户签订了相关产品新一批的《供货合同》,截至该合同签署日,该产品的CDMO服务累计合同金额为48,094万美元,新的供货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已正式生效。在此之前,11月8日,凯莱英和上海迪赛诺签署合作协议,考虑到上海迪赛诺是国内唯一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利托那韦原料药(不是下游药片和制剂)的单位,基本可以确认凯莱英的客户就是辉瑞,所生产的小分子药物正是paxlovid。由此推断,辉瑞已经确认将paxlovid的大量产能放在了中国。
精华医药子公司森萱医药生产利托那韦中间体,年产量占国内70-80%,世界产量的50-60%,是生产利托那韦绕不开的一环,必然要进入辉瑞产业链(森萱医药利托那韦中间体-上海迪赛诺利托那韦原料药-凯莱英paxlovid-辉瑞)。考虑到paxlovid在未来的快速放量,利托那韦中间体很快会迎来量价齐升,行业寡头森萱医药因而有非常高的业绩和市场预期。
再聊PF:
PF主要关注的是美诺华,个人感觉美诺华具有极大可能成为获得MPP授权的PF原料药厂商,因而带来极大预期差。理由如下:
1.公司回复:2022年3月8日公司回复,正积极推进国际MPP授权业务中间体及原料药的拓展,预测统计API已具备相关工艺路线商业化生产能力;其中的部分SM1: 5吨交付,几十吨订单在持续商务洽谈;SM2:10吨交付,大几十吨订单在持续跟进商务洽谈。公司正在积极扩大产能应对强大市场需求。2022年3月9日公司回复,正在推进国际MPP授权申请,但目前尚未取得授权。公司产品涉及中间体SM1、SM2,均已实现商业化生产,分别完成5吨、10吨交付,但目前营收占比不大,对公司业绩尚不构成重大影响。公司目前所承接的订单不涉及T17、PF-07321332。这里透露出了几个关键信息:1)PF的关键中间体SM1,SM2已完成交付,进入了辉瑞产业链,产品得到认可。2)公司具有PF的商业化生产能力,回复用词对于市场前景非常乐观。3)公司正在推进国际MPP授权申请,但目前尚未取得授权。考虑到同期申请MPP授权的科伦药业已被早早驳回,美诺华取得授权的可能性非常大。
2.硬件条件:公司具有现成的PF关键中间体SM1,SM2产能,也具有PF的商业化生产能力。并且公司在最近几年积极扩产,其中投资额为3.94亿元的宣城美诺华年产1600吨原料药项目一期,具有高规格生产设备、环保设备、质检设备以及考虑车间多功能性的设备,整个产线标准非常高,但2019年试运行并投产后产能利用率不足40%,拿了金刚钻,但没有瓷器活,业绩也因此受到拖累。我想管理层也非常清楚,这次PF原料药的MPP授权,是决定美诺华起飞的关键事件,必然全力争取。
3.软件条件:美诺华和KRKA、Servier(施维雅)、Bayer(拜耳)、GEDEON RICHTER(吉瑞制药)、SANOVEL(赛诺菲)等药企都有合作,在产品规格及文件获取方面,美诺华已商业化原料药品种大部分已获得EP(欧洲药典)或USP(美国药典)认证,主要出口欧美规范市场,非常符合外企和MPP审美。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美诺华是一家宁波的上市公司。
PS:根据最新发表(22.3.10)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Efficacy of Antibodies and Antiviral Drugs against Covid-19 Omicron Variant),实验室结果表明抗病毒药物remdesivir,molnupiravir,PF-07304814对新冠的所有变种都具有有效性(包括Omicron),一些单抗对于Omicron变种可能会失效。这一结果会更加支持新冠特效药的研究路径,加速其生产和推广力度。
论文相关结论片段摘录:
The omicron variant has mutations in both the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RdRp) and the main protease of SARS-CoV-2, which are targets for antiviral drugs such as RdRp inhibitors (remdesivir and molnupiravir) and the main protease inhibitor PF-07304814,5 which arouses concern regarding the decreased effectiveness of these drugs against omicron. Thus, we tested three different antiviral compounds (i.e., remdesivir, molnupiravir, and PF-07304814) for their efficacy against omicron. The in vitro 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 values of each compound were determined against NC928, NC002, HP127, HP01542, TY7-503, and UW5250. The susceptibilities of omicron to the three compound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early strain (i.e., IC50 values for remdesivir, molnupiravir, and PF-07304814 that differed by factors of 1.2, 0.8, and 0.7, respectively) (Table 1).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ll three of these compounds may show efficacy for treating patients infected with the omicron variant.
PPS:实验室结果表明三种抗病毒药物对omicron的BA.2亚型也同样有效,详见: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c220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