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涨价10倍,今年的冬天格外贵。
现在不止天然气,磷、铝、水泥、硅、煤炭、钢铁......几乎所有上游材料都在暴涨。
核心原因就是:能耗双控!
笔者上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纺织公司,在浙江柯桥有个仓库,昨天刷朋友圈,看到因为限电而不得不停产,真切地感受到了限电限产对行业的影响。
而上个月,由于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过快,产品已经涨过一次价了,每公斤涨0.5-2元,涨价幅度约在5%-15%左右。
涨价还能跟着涨一点,转移部分成本到消费者身上。
但拉闸限电,能怎么办呢?
能耗双控
这次限电的原因,追根溯源可以到2015年,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写进2021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并提出“十四五”时期总目标是降低13.5%。
但是,今年上半年,青海、宁夏、云南等9个地区能耗强度不降反升,对于这些地区,国家采取了强有力的干预措施,今年暂停国家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以外的“两高”项目节能审查。
除此之外,还有10个省份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到进度要求。
8月1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成为当前能耗双控政策施行的核心文件之一。
层层压力之下,部分地区毫不犹豫地采取了见效最快的方式---限产。
而在红色预警的9个地区中,要不就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如广东、福建、江苏等,要不就是我国资源大省,如云南的磷、硅;青海、青海的盐湖提锂、镁;广西的电解铝等。
对于上游资源品而言,“能耗双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产能,短期内供给端受政策扰动,产能大幅下降,而需求却依然未变,必然结果就是涨价。
上周大宗商品价格涨跌榜中,化工板块环比上升的商品共61种,其中涨幅5%以上的商品共19种,占该板块被监测商品数的19.2%;涨幅前3的商品分别为黄磷(73.91%)、二氯甲烷(56.84%)、磷酸(41.76%)。
影响
回归到资本市场上,我们认为能耗双控带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1. 绿电使用占比提升,这直接利好新能源发电运营商。
2. 限电限产引发的产能骤减,涨价逻辑利好化工和有色等周期品种。
先看第一点,新的“双控”制度下,能耗指标将成为各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达到可再生能源电量消纳激励责任权重的省份,能获得更多的能耗指标,各省能够获取的额外能耗指标,较原制度下增长1134.06亿kWh,增长幅度为84.99%。
新制度将迫使地方政府多用新能源,尤其是用电量大的省份,只有多用新能源才能不受能耗指标约束,而这些省份往往都是经济发达地区,这种情况下,我们周四在《绿电来了,风都贵了》中分析过的绿电大概率会有溢价。
再看看周期品种。
磷化工:黄磷是上周价格涨幅最大的品种,主要是受到云南发改委发布的《云南省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坚决做好能耗双控有关工作的通知》影响,其中提到,加强黄磷行业生产管控,确保2021年9-12月黄磷生产线月均产量不得超过2021年8月份产量的10%。
简单来说就是减产90%!
受此影响,黄磷预期产量大幅减少,价格不断大幅度上涨,上游磷矿石,焦炭价格上调,下游磷酸价格也一路随涨。
磷主要用于化肥,但今年来,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增速超出预期,伴随而来的是电池的需求爆发,传统磷化工企业有望迎来转型升级。
而磷酸铁锂电池作为电池最重要的两条技术路线之一,预期未来将可能呈现10-20倍的增长。6月份至今,短短3个月不到,在涨价与磷酸铁锂需求双重逻辑的带动下,磷化工指数已经翻了1倍有余。还孕育出了川恒股份这只大牛股。
我们在《涨飞了!什么电池都不配,搞搞化肥翻五倍!》中已经对磷化工做过分析,这里不做过多解读。
工业硅、有机硅:在云南省的能耗双控政策中,工业硅和黄磷是限产最严重的产品,减产都高达90%,云南是我国工业硅最大产区之一,占全国产量约21%,云南减产幅度如此之大,无异于在工业硅市场投下一颗炸弹。
近期上游硅料价格持续上涨,2021年9月22日,中国金属硅参考价格49700元/吨,价格同比涨幅338.54%,和9月2日相比,价格翻倍。
中秋节后,市场均价将要突破50000元/吨。目前化学级421#金属硅市场报价基本在60000元/吨以上
工业硅下游主要应用于光伏产业,目前光伏装机量稳步提升,下游需求稳定,但工业硅生产过程中特别耗电。
工业硅成本中,电力成本仅次于原材料,占比接近40%,除了耗电之外,生产过程中污染也很大,是本次限产中影响最大的产品之一。
目前,整个光伏产业链利润不断向上游转移,每吨硅料利润超过10万,受到能耗双控和西南地区枯水期影响,产能硅料供给有限,而下游光伏装机量在三四季度持续提升,供需矛盾突出,硅料价格预计将稳定在高位。
有机硅也是今年涨幅最好的板块之一,早在两个月前,我们就在《有机硅大涨,主要原因在价格》中,对相关板块做过分析,这里不赘述。
镁:9月13日,陕西省榆林市发改委发出《关于确保完成2021年度能耗双控目标任务的通知》,要求自9月份至年底,对部分重点用能企业实施限产、停产等调控措施,其中,有15家镁厂将被要求停产,30家左右企业被要求减产50%。
榆林是妥妥的产镁大户,产量约占全国60%,中国镁冶炼企业原镁产量前 10 名中有7 家企业在陕西榆林,这一减产,镁下游基本瘫痪。
供给受限,但需求却很坚挺。镁的下游为合金铸造、海绵钛等企业,主要用于汽车用镁(65%-70%)、3C产品(20%)以及航空航天领域(10%-15%)。
中秋节期间,部分原镁出厂价飙涨至4.5万元/吨,这个价格,已创了2009年以来的新高。
中秋节后,镁价继续大幅走高,涨幅15000元/吨,价格突破60000元/吨,而月初镁价才堪堪30000元/吨。
也就是说,在一个月内,镁价就翻了1倍。
铝:在本次被限产之前,点解铝厂已经分别在5月和7月经历过两轮限电,这次云南省再次要求绿色铝9-12月份月产量不得高于8月份产量,中秋过后进一步限产,同时广西电解铝厂限产范围也从20%升级至35%。
除了电解铝和绿色铝,氧化铝也受到了严格限制,广西氧化铝要求压减70%。
受消息影响,氧化铝价格大幅上涨,山东、河南、山西、广西、贵州氧化铝价格分别涨至3625、3645、3645、3400元、3400元/吨,相较于月初上涨20%左右。
尽管目前周期品种价格大涨,业绩会直接体现在公司报表上。但是现在相关企业股价已经涨了很长时间,股价处于高位,短期来看,大概率会在高位震荡。
而分析中期逻辑,在供给侧暂时看不到放松态势的情况下,更多地取决于需求侧能否持续拉动,这需要对每一个品种具体去界定,受益于新能源的磷、硅等资源需求更坚挺。
对比来看,在能耗双控的两个受益方向中,我们更看好新能源发电运营商,绿电交易尘埃落定,随着“碳中和”政策逐渐深入,未来绿电消纳量将直接影响各地区经济发展。
我们认为,当前周期品种尽管价格高涨,但前期已经积累了巨大涨幅,相关企业股价短期将维持高位震荡,之后中期逻辑更坚挺的部分品种我们判断大概率会继续创出新高。而从长期逻辑来看,新能源发电运营商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