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中国股市曾经出现了一个新的代表性指数——万得茅指数,这个指数是去年9月21号由万得发布,总共43只成分股,主要指消费、医药以及科技制造等领域拥有较强成长性及技术实力的部分龙头公司。去年9月份之后,“龙头”策略躺赢4个月,沪深300指数也持续跑赢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很多人说以后小盘股就没有机会了。
但事实是,春节之后中证1000指数开始筑底,并在5月之后出现反转,持续跑赢沪深300指数,事实证明去年的“龙头股”躺赢策略并非一直有效,甚至阶段还可能产生较大亏损。
上个月开始,有机构开始提出“宁指数”,指的是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包括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CRO等一揽子高成长赛道股票组成的指数,虽然这个指数还没有发布,但是已经广泛传播,并且像去年“茅指数”一样形成共识,这说明行业已经进入过热阶段了。
如果投资如此简单,那么“躺赢”赚钱即可,但实践证明投资并不是一件简单躺赢的事情,阶段因市场风格或羊群效应的惯性而赚到的钱不能代表投资能力高。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在组合配置上,我们永远是要寻找最高性比价的品种,而不是单纯性的进攻资产,例如锂电、光伏、半导体,长期高景气、短期过热,那我们既不能因为短期的过热而“一棍子都打死”,也不能因为长期的高景气度而重仓押注,我们需要从两个维度平衡组合:一方面我们需要寻找更高性价比的品种,例如化工、有色、煤炭、钢铁的中报业绩向好,长期行业分析逻辑开始改变的品种;另一方面,要在成长赛道的更细分行业中深挖,因为整个赛道过热后,普涨行情已经告一段落,资金会更加注重细分股票的自下而上深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