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7日,zg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数字中国建设全面加速。《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规划》提出,到 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数字中国框架体系庞大,涉及的领域较多,本文重点梳理"2522”框架体系中最受关注的核心环节。
01
两大基础
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首个“2”即指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数字基础设施
算力强调布局优化,同时对传统算力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网络重点推进5G网络和固网、千兆光网、物联网和卫星互联网等方面的建设。以算力与网络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类似于工业经济时代的道路、桥梁与电网,成为支撑社会发展的“硬基建”。重点关注算力、算网、5G网络、千兆光网、物联网、卫星互联网、东数西算等。
数据资源体系
数据资源体系方面重点是畅通国家数据大循环,建设公共卫生、科技和教育等国家数据资源库。商业数据则是建立确权、计价和分配机制进而实现数据流通,相关措施在“数据二十条”中已经得到明确。根据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数据,2021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已超 800 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间(2021-2025 年)其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将 超过 25%。数据要素是在“软性制度“层面,通过释放数据资源价值而对数字中国建设形成支撑。重点关注大数据、数据要素、数据确权、数据安全、国资云等。
02
五位一体
规划强调赋能,推动数字化与经济、政务、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数字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将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同时,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数字经济方面,重点加快关键技术如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核心算法等领域的突破,加强对前沿技术布局,提升关键电子元器件等领域的产业化水平,推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等领域的信息化。政务方面,强化政府数字化能力建设,促进信息系统网络互联互通、数据按需共享、业务高效协同,政府IT需求将得到持续释放。重点关注AI产业链及政务信息化产业链,包括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电子元器件、人工智能、数字政府、智慧政务等环节。
03
两大能力
《规划》指出,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包括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
数字技术创新体系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其中,“自立自强”将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主线,国家将持续加大对信息技术基础软硬件领域的投入,推动科技型骨干企业发挥引领支撑作用,包括基础软硬件、应用软件、工业软件等,都是未来支持的重点。重点关注信息技术基础软硬件、知识产权、工业软件、应用软件等。
数字安全屏障
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保障,主要通过立法、数据分级分类机制、安全防护能力建设等手段,扎紧“数字中国”的篱笆。
04
两个环境
两大环境包括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环境,关注数字身份、数字人民币两大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