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风险资产在春节期间经历了较明显的上涨,原因在于再通胀交易升温,拜登政府上台后欧美的防疫措施升级和疫苗接种持续落地。预判今年大类资产表现好于股票,股票好于债券,各国央行维持宽松,疫情回落,全球风险资产戴维斯双击。美债收益率的陡峭化也在强化逻辑。A股看,疫苗接种和经济修复确立第三波顺周期行情。1月底以来,银行间与交易所隔夜回购成交量开始回落,即杠杆套期规模逐步降低,应证了货币政策有所宽松。1月社融也显示货币政策温和,不急转弯。
宏观 怎么看油价上涨的持续性及影响?
疫苗问世前看供给;疫苗问世后看需求。春节期间WTI原油突破60美元/桶,这有近期德克萨斯州寒潮的冲击,可预测上看主要有三重动力。
1)OPEC改变供给策略: 2020年6-10月疫苗问世前WTI原油价格始终围绕40美元/桶波动。理论上疫苗问世后需求改善预期会助推油价回到疫前水平,随后OPEC+为了确保市场份额应该适度增加供给,但1月5日沙特却意外宣布2-3月额外减产100万桶/天。该消息披露后WTI原油价格立即跳升至50美元/桶上方。我们认为沙特此举与拜登执政后将推动清洁能源计划并限制页岩油生产以致于美国不再威胁OPEC+原油市场份额有关。
2)疫情不确定性降温:1月7日以来全球每日新增新冠确诊人数高位回落,部分国家疫苗接种亦有所提速。以美国为例,2月8日疫苗接种7日均值为147万人/天、2月14日已提速至168万人/天。1.9万亿美元拜登刺激有望于3月初落地,刺激方案涉及疫苗采购,也有助于美国加速实现群体免疫。上述种种意味着投资者对原油需求恢复的预期进一步增强。
3)美国即将落地第三轮财政刺激的预期令海外市场再迎Risk-on:疫情暴发以来的经验是:美国财政刺激落地前后以及疫情前景明朗阶段,海外市场就会Risk-on,美股强劲、美元走弱,国际定价的大宗商品(有色、原油等)也有望表现积极。
对年内油价的三点判断:未来1-2月或仍有上行空间;Q2或走平;发达经济体群体免疫前后或有调整。
原油短期或仍有上行空间,3月仍然是表现期:尽管油价已回到疫情前水平,但与疫前相比,金油比、铜油比仍偏高,说明油价金融属性权重仍不高。只要美国第三轮财政刺激加紧推进,海外市场保持Risk-on状态,在沙特仍增加减产的背景下短期原油价格或仍有一定上行空间。
Q2油价可能走平:首先,沙特增加减产持续到3月,从战术上看3月后沙特继续大幅减产的可能性不太高。其次,3月初1.9万亿美元拜登刺激有望落地,靴子落地前及之后的一小段时间或许是市场最为亢奋的阶段,随后这种情绪亦将逐步降温。综上所述,不排除未来1-2个月油价继续上涨5美元(或10-%)的可能性,但再往后看则需转为谨慎。
发达经济体实现群体免疫前后或有一波调整,两点原因:首先,未实现群体免疫之际无法证伪“群体免疫后航空、运输等原油需求可以恢复到疫前水平”给了油价预期支撑。但疫情暴发后工作场景、工作习惯甚至部分生活习惯的改变表明群体免疫后航空、运输等方面的恢复并不会一蹴而就。因此发达经济体实现群体免疫之际大概率就是原油需求端的基本面瑕疵暴露之时。其次,群体免疫前美国内政重心是抗疫,群体免疫后将转向缩小贫富差距。假若美国实现群体免疫时间在Q2末到Q3初,彼时美国将面临财政及货币政策转向,Q3美国或迎股债齐跌,风险偏好和流动性环境转差大概率也将对原油价格形成掣肘。
油价上行有何影响?Q2美CPI同比或迎多年高点;阶段性利好黄金;对美股债影响将视疫苗接种速度而定。
Q2美国CPI同比或迎多年高点,5月份不排除破6%可能:主要由于原油价格的基数效应,2021年3-5月美国CPI同比增速会快速攀升并有望在5月迎来全年CPI同比高点。
3-5月黄金或有一轮上行走势:若3月落地抗疫政策,3-5月美联储仍将大量增持美债并对10年期美债收益率形成压制,此间美国实际利率或再度明显下滑并提振金价。但6月后随着通胀回落,黄金上行行情或将告终。
油价上行对美国股债影响将视疫苗接种速度而定;我们仍然认为(接近)群体免疫之日才是美股调整风险加剧之时。只有群体免疫后,美国的财政、货币政策才可能转向,Q3可能是个拐点。
非银
春节期间国外基金增持金融标的。
1)经济复苏:资产端与负债端与经济复苏高度挂钩。资产端:美债利率上升80BP达1.3%,新一轮的财政刺激会约束上升斜率,但随着群体免疫的临近还是能看涨;截至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3.25%,率先起来。负债端:2020年戴维斯双杀,保费降低+价值率下滑,今年可能是双击,保障类产品随着疫情控制、中产阶层消费能力复苏后有乐观预期(疫情后保险意愿提升)。龙头太保有减持,平安有华夏幸福事件干扰,估值受到压制,对应21年估值是历史大底。
2)财富管理由信托、银行保本型理财等转向公募、私募、净值化理财,对比美国,未来5-10年公墓行业还有5-10倍空间。中游的互联网销售平台,如蚂蚁、东方财富、同花顺,流量变现顺畅。
3)南下,稀缺、成长性的香港交易所值得关注。
有色
春节期间,工业金属普涨,铜价8年新高,铝价3年新高,镍4年新高等等。稀土价格上涨不同在于需求拉动,全球大企业满产状态,价格上行健康,预计仍将持续。黄金,美联储货币发行完后,黄金价格不会马上上涨,因为还没有真正成为市场流通货币,货币乘数还没起来,随着今年经济复苏,货币真正进入市场,会刺激黄金价格上行。新能源基础材料,锂还在回升中,价格上涨仍可持续,钴同理布局资源类公司。长周期看新型材料,航空航天、芯片,不多展开。货币收紧中,偏基本金属都是不错的资产,2004-2007年大牛市中一直加息,这是政府对经济增速过快的确认,货币收紧过程与金属价格上涨过程是同步相关,不要担心货币收紧对商品市场的影响。
建材
看好上半年机会,主要在顺周期品种:玻璃+玻纤(涨价),家装建材
玻璃、玻纤:今年两者价格都会上行,去年上半年低基数,去年下半年价格拐点,供需偏紧,价格仍上行。玻纤,全球需求复苏,中国出口占比占国内产量30%,下游分散;供给,新增供给大幅减少,龙头公司扩产放缓+冷修周期+去年上半年限产。玻璃,目前正在走2-3年前水泥的供给侧改革路径,一方面新增供给被产能置换政策卡住,另一方面今明后年都是冷修周期,玻璃下游主要是地产和汽车,去年地产销售超预期,历史看需求滞后一年左右,汽车行业发大幅复苏。中国巨石、长海股份、旗滨集团。
家装建材:需求看,去年家庭装修受疫情压制,去年Q4以来加速释放,微观调研看并没有充分释放,且去年地产销售超预期,需求滞后一年;供给看,集中度持续提升。北新建材。
农业
生猪养殖:去年冬天以来非瘟疫情复发,目前主要集中于北方,冬天消毒难度大+前期生猪恢复较早,生猪养殖密度高+集中河南、山东。从饲料销售看,目前行业整体产能影响不及大家担心的那么大,但疫情也不好预测。从大趋势看,还是逐步回升过程(赚钱生意谁不来)。养猪股不能判断猪价,核心看成本控制。养殖公司之间确实存在差异,非瘟发生后拉大成本差距,不同公司疫情爆发、控制情况不同+很多公司为抢出栏而大量外购仔猪育肥(仔猪价格高,因为母猪少),之后仔猪价格下行,成本差距会收敛。牧原、温氏。
饲料:重点推荐海大。饲料是很多企业中的红海行业,海大在饲料领域持续研发、运营,效率优势明显,三年维度看销量增长确定性强。
动保:存栏恢复、防疫正常化,去年下半年开始动保公司盈利拐点。关注科前生物、普莱柯。
机械
工程机械。年前价格更新,十天前三一终端代理商提价2-3%,幅度不大,反映需求不错且去年无序的价格竞争在今年基本告一段落,提价行为得到友商支持。开工率,所有公司初二初三就复产,1月挖机行业销量增速96%,国内107%,目前产销两旺。上周,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通告,拟自2022年3月1日起全市禁用不符合“国三”排放标准的工程机械,国一国二保有量60万台,过去几年每年以旧换新15-20万辆,假设3年出清,能稳定3年销量,不会出现以前的周期大幅波动,龙头市占率还会提升。
制造业。需求广普性;龙头结构效应明显,订单好于非龙头。选择长赛道,市场容量高于150亿,因为历史上看150亿容量才能孕育50亿营收以上的大公司;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很多产品原来做不了,机器人、机床、减速机等等;利润率远高于同行的企业。国贸股份、埃斯顿、弘亚数控、杰克股份。
油气开采。景气度与大宗价格有关,但也有自己逻辑。十四五期间,国内页岩气产量提速阶段,前几天国家能源局指出加强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力度。2018年中石油5年规划,每年新钻井400口,目前累计产能300多口,带来的油服设备市场需求量200亿以上。下游三桶油的中,中海油规划2021年capex900-1000亿,去年795亿,超预期,顺周期阶段。杰瑞股份、中海油服。
化工
下游复工比去年早,就地过年。原油价格上涨,短期的美国极寒天气使得产能受损,21年需求复苏趋势确定,供给在20年冲击后钻机数量大幅下降,美国钻机在恢复但较慢,目前300台左右。OPEC+内部有分歧,对外口径还是克制增产。需求快变量,供给慢变量,原油基本面上行。行业看,原油涨价+海外需求恢复拉动化工品价格上行,受益明显的是资源类公司,如中海油、中石油;炼油公司,库存收益增加;煤化工、轻烃类替代公司,产品涨价但成本不变,毛利率抬升。
海外化工产能,日本地震、美国极寒天气短期确实推动价格,但没有造成实质性破坏,当前不做过多解读。
纺织原材料,终端需求复苏、中游加工复苏、产业链补库存共振、原材料涨价和消费意愿倾斜。就地过年,下游产能恢复早于往年,上游低库存高开工,节后价格趋势乐观。桐昆股份、新凤鸣、三友化工。
交运
出行上保持低位,到前天,春运客运总量比19年下降76%,除夕、初一全国快递处理量1.3亿件,同增2.3倍。快递,推荐顺丰,时效件、低端电商件明显分化,后疫情时代时效件需求增量结构变化,疫情加剧消费分级,高端电商和制造业快递是新增量。15年淘宝双十一销量冠军更多是淘品牌,但17-18年后变为品牌商,品牌商力度增强+品牌商更重视线上渠道。竞争格局看,时效件供给端竞争壁垒远高于低端电商市场,重资产投入+规模效应+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