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研究
4月28日政治局会议[1]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指出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但是也认识到当前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因此,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会议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从宏观政策、产业体系、提振信心、改革开放、化解风险等方面统筹短期和长期政策。新闻稿发布后,市场反应也相对积极。
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但主要是恢复性的,需求仍然不足。一季度GDP增长4.5%,好于市场预期。而会议对年初以来的经济增长的定调也是“好于预期”,指出在疫情政策优化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推动下,“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但是,会议也认识到当前的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
在需求不足的背景下,会议认为政策的关键在于“恢复和扩大需求”,具体政策包括财政、货币、消费、就业四个维度:
► 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今年财政政策力度(财政收支差额/上年GDP)较去年有小幅抬升,我们认为财政支出重点在于保障民生、延续并扩围稳就业支持政策以及保障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支出。会议还指出,今年要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同时持续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所谓“平急两用”设施是指平时用作旅游、康养等功能,但遇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时可立即转换为应急场所的设施,能够有效补齐大城市应急能力建设短板。结合今年财政收入和赤字情况,我们预计今年基建投资增速仍有望保持在8-10%的中高水平。
► 货币政策主基调仍然是相对宽松,落实到具体政策上,货币信贷投放可能继续保持较强水平,政策利率调整并不紧迫,但降准仍有空间、结构性货币政策有扩容的可能。目前中国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与LPR贷款利率均是历史较低水平,而经济目前正处在复苏轨道当中,继续降低政策利率的紧迫性不强,但一些调整速度相对滞后的利率(比如存款利率)可能仍有下降空间。年初以来,中国信贷投放速度较快,一季度信贷投放总额已经达到10万亿元,而新增存款增加15.4万亿元,对应需要增加的准备金需求达1.1万亿元左右,基本已经消耗了央行去年12月以来两次降准留出的空间,为了应对后续的信贷投放,央行可能仍需降准或者增加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货币。此外,为了支持信贷投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有扩容可能,今年新增信贷有可能超过25万亿元。
► 会议提出了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服务消费等3方面政策举措来提振消费。提高收入、营造环境与以往促消费政策相承,旨在促进消费增长的内生动能。尤其是在“非典型”复苏第一阶段之后,进一步的消费复苏更加依赖于内生动能的恢复,居民收入增长既能直接促进消费改善,也可以改善消费预期和信心,是促消费的核心。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在过去3年受疫情较大影响,疫后反弹的强度也很大。4月以来,四川、广东等多个地方发放文旅消费券促进居民出游[2],国铁集团预计“五一”小长假发送旅客较2019年同期增长20%,超历史同期最高水平[3],反映出服务消费的增长势头强劲。
► 保就业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举措途径,尤其是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会议提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当前我国工作人员平均工作时长创下新高,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处于历史同期低位,但16-24岁的青年人失业率处于高位,呈现结构性的就业压力。4月26日,国办发布的《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4],财政和金融政策双管齐下、多措并举,尤其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拓宽了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的范围,进一步发挥各渠道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解决结构性的就业问题。
对于产业体系,会议强调“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延续了党的二十DA报告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注重效率和安全并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是效率的体现,突破短板领域是安全的体现。我们预计,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将是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方向。2022年我国电动汽车出口增长了131.8%,成为出口新增长点[5]。本次会议着重强调了新能源汽车,有望带来新机遇。对平台企业的支持更加明显。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6]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本次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并且新增了“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的表述,对平台企业的支持更加明显。近期,基于大模型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本次会议强调了“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平台企业在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具有优势,国内已有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大模型发布。我们认为,本次会议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平台企业的信心。
提振信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会议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提出“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这与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7]中“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的提法一脉相承。具体措施还包括“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我们认为政策层频频释放信号,有助于提升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信心。
推动机构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内部来说,会议要求以落实机构改革方案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外部来说,一方面要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8],在强化贸易促进拓展市场、稳定和扩大重点产品进出口规模、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对外贸易创新发展、优化外贸发展环境等方面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另一方面,会议也要求“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4月23日,商务部[9]表示:“中国有能力履行CPTPP义务。实际上,我们已经在一些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对照CPTPP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这些方面的高标准义务,进行先行试点、试验,条件成熟以后,还会在更大范围进行推广。”
风险化解领域延续此前基调,金融要改革、房地产要保交楼,重点在地方政府落实。对于风险化解的领域的工作基调与此前相比没有太大变化,金融领域改革是今年政府机构改革措施的延续。房地产的重点仍然是保交楼,在去年年底密集出台中央层面的支持政策后,现在进入地方政府的执行阶段,第一批、第二批专项借款的项目在资金支持下基本已经启动,我们预计今年10月可能迎来密集完工交付。但保交楼过程中的债务债权的处理非常复杂,没有统一适用的解决方案,每个楼盘都需要针对其自身特点推进保交楼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