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再论人形机器人。
长期看,我笃定人形机器人的前景无限光明,即便马斯克和各种券商吹的百万亿级别市场空间,也不是不可能。
But,饭要一口一口吃,吃太急了,会撑死。
本周,随着AI的分支应用人形机器人板块暴涨一周,关于“减速器是下一个光模块”的论调撑满了屏幕。
但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而且有一定基本面研究功底的人,我想都不会赞同这个观点。
下面,我来用逻辑和数据来论证一下。
说到机器人,全球技术积淀能力最强的公司,恐怕绕不过波士顿动力。
波士顿动力,技术非常先进,但问题是售价太高,这就导致了它很难大规模出货。
比如,Atlas是一款高度先进的人形机器人,其售价为25万美元左右,而Spot则是一款小型机器人,其售价为6.4万美元左右。
波士顿动力公司每年都会生产数百台机器人,但是由于其高度先进的技术和复杂的制造过程,这些机器人的出货量相对较低。
老牌公司外,新型选手,主要看Ameca、NEO、Digit和Optimus四个网络人气最高,最前沿的款型。
Ameca和NEO技术验证为主,前者目标是人类助理,顶级通用机器人,后者定位通用双足机器人,目前二者都没有具体的出货数据预期。就它们的产品定位看,2025年前最多小规模出货,大规模出货概率极小,尤其是Ameca,定调太高。Digit和Optimus前期作为专用机器人有望实现相对较大规模出货,市场场景为物流行业和工厂环境,Digit没有具体出货数据,但如果实用性被验证的话,出货量很可能超预期。从公开信息看,目前出货数据量预期比较明确的其实就是Optimus。2022年财报电话会的时候,马斯克说预计Optimus2023年交付10万台,2024年交付50万台,2025年交付100万台。而到了今年,6月30日东北电新的一份调研纪要显示,2024年Optimus北美交付5万台,2025-2026年预计交付10-30万台/年。很明显,与一年前放出的豪言比,Optimus出货量明显大幅调低了预期。Optimus预计每台2万美金以下,就按2万美金/台算,2024年预计出货5万台是70亿营收,2025年按15万台算营收210亿。已知,减速器占机器人总成本约32%(各个版本不一样,采用了一个最高的版本),则截留到所有减速器供货公司的最大营收为2024年22亿,2025年67亿。再看净利率,国内公认最好的谐波减速器公司绿地谐波净利率30%出头,巨轮智能净利率长期10个点以内徘徊,中大利德长期10个点以内,秦川机床、双环传动、昊志机电等等全部10个点以内。看下国外谐波减速器的龙头,日本哈默纳科约占15%的全球减速器市场份额,其2019年的净利率约为13%。So,整体来说,减速器厂家行业长期平均净利率水平大约10%,龙头略微高点。即便龙头,长期均值超于15%真的很难。继续按计算器,Optimus给减速器整个行业带来的净利润为2024年为22亿×10%=2.2亿,2025年6.7亿。就这点利润,还要国外减速器巨头和国内争抢,国内绿地谐波和双环传动,有望进入Optimus产业链,注意“有望”两字。Optimus之外,除了Digit在2025年前有一定概率超预期外,其他公司不要抱太大期望。至此,不要再说减速器是下一个光模块了,至少短期不会是,无论是市场空间还是竞争格局,不是一个层面。市场空间方面,人型机器人在2025年之前,带来的增量并不大,竞争格局方面,中国光模块称霸全球,减速器显然是诸侯割据。光模块,单独一个中际旭创,预计明年利润能拍到50-60亿利润,人形机器人的减速器,明年乃至2025年之前,拍不到多少利润。价值量较高的减速,2年内在人形机器人行业带来的市场增量空间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伺服电机、关节部件、系统集成之类这些价值量没有减速器高的细分。国产机器人零部件目前的核心应用,主要还是在于工业机器人,而人形机器人,爆发节点起码在2025年以后,至于爆发的力度,不取决于减速器这些东西(虽然也比较重要),而是取决于那时候大模型有多强大,即robot chatgpt有多强大。一言以蔽之,机器人板块可以炒,未来前景我绝对看好,部分公司依靠工业机器人的订单取得的业绩还是不错的比如双环传动,人形机器人的潜在增量也有预期,但是就因为这周股价涨了,就无脑把减速器比作下一个光模块的人,可以说没有常识,没有一点投研常识。更何况,7-8月份是什么时间点,是中报时间。这个期间,业绩好的标的不一定涨,但业绩差且涨幅很高的标的,却大概率会跌。
尤其是,不少机器人概念股,今年涨幅都一倍有余,今年Q2制造业整体是啥环境,开工率、产能利用率如何,想必大家心里有数,那么对应的,工业机器人Q2的业绩,你们真的有把握?学生都是掏心掏肺的观点,如果谁觉得我是“看空机器人”,阻挡你发财,那么请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