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动
登录注册
必读 —— 磷酸铁锂与三元正极行业复盘与展望
肖浩添
下海干活的半棵韭菜
2021-11-01 21:51:24

一、磷酸铁锂行业情况


去年底出过一篇报告,做了行业复盘,从2012年开始到2020年。从大维度来讲,2015年是一个分界线,新能源车的补贴之前不对能量密度进行考核的,客车最好用磷酸铁锂电池,因为考虑到安全,到2017年补贴纳入能量密度考核,当时磷酸铁锂刚好难以达到补贴标准,而三元刚好超过标准一点,铁锂一般能量密度当时是100,三元是125,就把铁锂卡在了外面,我们不探讨为什么这样设置,看结果的话三元整个2018-2020年行业增速比较快,2019年是铁锂最惨的一年,-10%以上的增长。


2019年1月写了一篇铁锂报告,推荐铁锂电池,因为补贴退坡后对于高性价比的电池是有需求的,实际上出来的结果2019年是行业比较差的一年,三元还是比铁锂有优势一点。2020年补贴对能量密度的要求没有再提高了,进入了温和的退坡期,行业变成了一个可以继续做技术迭代的行业,我们强调产业的Z策对于行业的发展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能量密度这个事情会对行业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到了2020年之后大家觉得能量密度的指标可能原则上就保持不变了,所以也做了一些先期的研发,2019年的时候出现了两个比较重要的技术创新,一是宁德时代的CTP,一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这两个产品不做过多介绍了。这两个产品极大地解决了磷酸铁锂电池在新能源车的应用中一个非常大的瓶颈:体积能量密度。很简单,乘用车的底盘就这么大,我要在这个底盘上塞60度电,以后可能还要塞80度电、100度电,要怎么样塞进去?按照以前的体系是很难的,但按照我们以前对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分析,这两个技术可以显著地提升大约30%的体积能量密度,从大方向来看这两个技术对行业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这就是2020年之前行业发生的比较大的变化,今天的交流是复盘和展望,对于行业之前的历史我就做一个简单介绍就好了,最近大家比较关心的是我们看到9月份国内磷酸铁锂电池的装机量已经超过了5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是61%,我能拿到的合格证相关口径的数据磷酸铁锂和三元大约是54%比46%,这个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中也提到过。从数据来看,从线性外推的角度9月超过了50%那后面应该比例会提高,其实我们应该拆开来看一下这个数据,简单复盘一下是怎么超过50%的,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测算,根据合格证的数据,特斯拉和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的装机量占比分别是35%和28%,如果拿掉他们两个,剩下的装机量铁锂和三元的比例大约是1:2的关系,铁锂只占三分之一。这代表了什么?代表了行业的趋势在2019年已经确立了,比亚迪要推刀片电池,全部换磷酸铁锂,特斯拉要上宁德时代CTP磷酸铁锂电池,这两个品牌在国内又卖得很好,所以他们代表的磷酸铁锂肯定会起来。另外我们看到上汽集团、通用五菱汽车大概占5%,剩下长安汽车、东风汽车、小鹏汽车等等,用磷酸铁锂的企业在变多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实际上后面这些车企能贡献的增量是比较有限的。


这是我们对9月份数据的简单拆解,也简单回答了磷酸铁锂占比超过50%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另外一个问题是磷酸铁锂这个大家只是为了成本嘛?我们能看到大家算过很多数据,包括磷酸铁锂和三元成本的比较等。但我们要看到更深层的原因特斯拉包括比亚迪为什么会用磷酸铁锂?海外为什么不用铁锂?我是从2018年开始看电池的,很明显地感受到2018年大家会开始疯狂讨论各种资源品所带来的产业波动,锂就不说了,涉及到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等,这个大家都会用到,镍、钴等是很明显的三元电池的特色。到了磷酸铁锂的时候大家发现,铁是不缺的,磷目前来讲是受控的资源,但是从储量来看也是比较大的,从这两个资源来讲,马斯克和曾毓群在多次演讲中都明确提到了资源的丰富度对于行业的影响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好像是磷酸铁锂比三元便宜,我们看到镍在涨,也有人在说磷酸铁锂的涨幅比三元更快,但我们认为应该忽略这些短期的因素,因为企业的战略不可能因为今年磷酸铁锂便宜就选择它,明年三元便宜就切换回三元,企业的战略选择一定是基于长期的战略规划和产品规划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认为无论是特斯拉还是比亚迪还是其他企业选择磷酸铁锂肯定是基于综合考量的,成本肯定是一个因素,但还有别的因素。


那么未来磷酸铁锂和三元是个什么样的比例?我们反复在说的是我们没有在铁锂最差的时候就说铁锂以后会没有了,也不会说现在大家认为三元很差就说以后三元没有了,但我们也能看到今年特斯拉和比亚迪在铁锂的占比比较高,今后他们对铁锂的规划也是比较明确的,包括以后特斯拉的高续航版车型可能也会采用铁锂,因为铁锂也是有进步的,另外比亚迪也会拓展新的品类,所以这两个企业是比较明确的。然后刚刚说到的其他企业,包括长安东风小鹏等等,他们里面大多数之前可能清一色都是三元的产品,后续在明后年可能能看到他们在磷酸铁锂方面的增速,昨天我也说了一下,明年我们会看到铁锂行业迎来一个车型的爆发,今年是以特斯拉和比亚迪为首的车企的爆发,明年应该是车型的爆发,包括很多人看到了三元和铁锂的混搭这个技术路线,未来很多车企可能也会采用,所以明年这个风潮还会持续从行业的增速来看,我们对电池行业整体的增速给的60-70%,铁锂的增速应该是比这个更高的,而且情况会持续到铁锂达到一个大家出现分层的份额,这个比例可能才会比较稳定。


上面是我们对行业短期的理解,对于更长期来看,我们也跟很多企业做过交流,我们依旧认为铁锂和三元还是分层的,这个观点从2019年开始就维持不变,那时候是铁锂比较弱,现在是三元比较弱,但是我们认为行业的逻辑和常识性的逻辑是不会变化的,行业可能是冲高回落的过程,但是行业的总量是逐渐增大的所以这两年我们看到铁锂从纯增速来看应该是比较快的,这个是我们从铁锂的角度对于未来的展望和看法。

再说一下铁锂这个行业未来的成长和争议点应该怎么看?这个行业我自认为跟了比较久了,今年年初大家对这个行业是不看好的,因为觉得供需看不清,到了现在我们还是觉得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明确解答,只能通过很多报告去分析磷化工的企业、钛白粉的企业以及做铁锂的企业大家怎么去竞争,但是核心来讲,有一点是我们一直的观点,电池材料不是一个标准品,因此不会受到很明显的供需的影响,因为历史上大家觉得三元的格局其实不是特别好,头部企业的份额没有特别高,但这样的情况之下头部几家企业也依|旧维持了自己的份额,没有说这个行业变得越来越分散,只是短期内在料工比这个环节有一些竞争,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企业的出清,最终决定铁锂这个行业哪家企业能走出来的还是成本和产品这两个东西产品在我看来可能比成本还要更重要,首先要能供应很稳定的产品,并且这个产品要具备一定的特色。所以我们觉得从产品和成本端来看,这个行业目前的技术方向大概分为两个,成本端就是新型锂盐的应用,现在各个公司的公告都明确发出来了,包括富临精工和德方纳米都披露了在新型材料上的布局对于传统的做铁锂的企业,他们的降成本的路径是比较明确的,这是从资源端的创新。为什么提到锂盐呢?


因为按照目前13-14万一吨的碳酸锂的价格,反算一下磷酸铁锂的成本大概在6万左右一吨,其中锂盐大概就占到4万多,这个数据其实比较好算,一吨的磷酸铁锂大概需要0.25吨的碳酸锂和1吨的正磷酸铁,基本上行业就是这个数字。从成本数据拉出来拆分看,结论是加工费并没有随着碳酸锂价格的上涨而出现大幅上涨,2019年也没有因为行情很差导致加工费大幅下滑,不仅没有下滑甚至还有一点增长,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是大家更需要关注的,就是在行情很差的时候也没有出现大家想象中的价格战,这个是从降本和加工费来看,我们对于各个企业之间竞争的判断。另外一个是新技术,昨天也提了,包括锰铁锂在内的一些新的技术路线,我们得到的信息是假如稳定的锰铁锂产品做出来了,大概会在现有的磷酸铁锂产品基础上提升10%-15%的能量密度,做了CTP之后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大概对标的是三元高电压产品。所以新技术也会给行业带来增量德方纳米在中报中提到自己还有一个正极补锂添加剂这样一个东西,公司披露这个产品和新型锂盐复合使用还能提升20%的能量密度,所以新技术这一块我们认为铁锂还具备比较大的产品拓展的空间。


总结一下,以上我们认为看行业主要还是看成本和看产品,而少去看一些竞争方面的东西,因为行业本身确实足够大,很多企业都能做出来,最终还是看企业降本能做到多少,产品能否符合电池厂的标准。

补充一下,大家关注专利的事情比较多,我们也找了一些公开的资料,现在能获得的信息是魁北克那边确实在延长专利的保护期,之前是说到22年,我们翻阅了古今中外所有的资料,其实没有明确说到这个时间节点,里面涉及到专利保护和诉讼的事情,所以很复杂,但他们确实在申请,希望能延长,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结果,我们了解到的大概就是这样。


二、三元正极材料行业情况


刚刚讲到行业复盘我们能够看到三元在市场上的起势,在2016年-2017年是一个加速的过程,到了2018年之后不仅是铁锂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发展的瓶颈,三元也同样出现了放缓,到2020年年中铁锂和三元开始齐头并进到了今年下半年开始铁锂再次超过三元。

其中有几个标志性的事件,第一是2018年和2019年的补贴退坡使得企业出现在三元和铁锂之间作出切换的操作,一度引发了市场比较多的关注。第二是2019年出现的比克电池坏账也拖累了三元行业,体现出了行业发展在放缓过程中的一个特点。第三是2020年9月份市场讨论比较热的宁德时代8系高镍电池退坡的现象,最后体现出来的是高电压的5系产品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使得大家对之前非常信任的高镍的技术路线出现了渗透率放缓的现象。综合起来体现出三元这个行业到目前为止也不能算是特别成熟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Z策的扰动和下游电池企业的扰动、企业自身技术路线的反复,都反映出当前还处在前期摸索的阶段,影响因素也特别多。


上面是我们认为的行业现阶段的发展特点。然后是大家一直在诟病的,总觉得三元行业竞争格局不好不像其他电池材料环节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龙头和集聚的效应,甚至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也不如铁锂,行业的几家头部企业总是保持在10%-15%的市占率,很难分出高下。这个事情也是有它的历史背景的,跟磷酸铁锂有些区别的是三元材料多数脱胎于钴酸锂,三元材料的化学结构是镍钴锰酸理,跟钴酸锂同样都是层状结构,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和细节是比较相似的,所以2008年之前国内大部分通过钴酸锂进入正极材料的公司基本上都具备直接生产三元正极材料的能力所以跟大多数电池材料行业相违背的是,三元正极材料是整个电池材料乃至于上游行业中国企占比最高的行业我们可以梳理一下目前国内的三元正极材料上市公司中至少有当升、长远、厦钨、振华这些,全都是国企。


这样高的比例在目前国内其他电池材料领域是不多见的这就造成了为什么三元正极材料始终是一个分散的局面,因为这些国企本身有比较多的技术积累,同时由于国资的托底,使得这些企业有比较明显的抵御行业下行风险的能力,在目前这个时间点很难实现行业的出清哪怕是我们看到以容百、华友为代表的民企正在更加激进地扩张,发展速度也确实更快,但是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行业格局。这是我们讲到的三元行业格局的第二个特点:行业相对分散有它的历史原因而且在短期内很难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龙头。


第三点是大家关注比较多的三元一体化的趋势这个趋势从起步来看是在2018年,2018年随着华友钴业进入三元材料(当时主要是前驱体),对于前驱体和正极材料一体化生产的形态引发了市场上很多的讨论我现在印象很深刻的是2019年容百科技发行的时候,当时投资人最关注的就是容百科技这样独立的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和以华友为代表的一体化的企业到底谁会占据未来行业的主流?在今年来看这个问题的讨论价值反而变得更高,因为我们看到三元在下半年以来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疲态,而磷酸铁锂又表现得非常强劲,除了刚刚讲到的车型的关系,第二大因素还是来自于成本,今年三季度氢氧化锂的价格涨势远超碳酸锂,七月份我们跟行业内的公司讨论的时候提到由于氢氧化锂的价格过高而且判断未来企业也控制不住,导致企业对高镍三元材料的使用产生了忧虑,从而加大了磷酸铁锂电池的排产。


这就是未来锂在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因为大家都知道高镍三元材料目前只能用氢氧化锂来生产,而氢氧化锂在未来两到三年的生产来源主要还是依靠矿石提锂,而磷酸铁锂所使用的碳酸锂可以来自于盐湖提锂这个我们在之前的分享中多次跟大家讲过未来我们在锂的演进过程中可以明确看到的是盐湖的碳酸锂成本是非常低的,我们判断未来中国和南美的盐湖提锂成本不会超过3万元一吨,这是接近完全成本的概念而矿石提锂所生产的氢氧化锂却是会剧烈波动的,可能会从4万块波动到现在的20万,而这个时间点中国大部分生产氢氧化锂的企业其实是无能为力的,因为他们无法控制锂矿价格的波动,这就给下游的电池和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带来很大的考验到底是选择成本相对比较透明的、未来能够稳定在3万元每吨的碳酸锂去生产磷酸铁锂还是去选择成本剧烈波动的氢氧化锂去生产高镍三元材料我相对于大部分生产企业来说这个成本的考量会使得他们去选择磷酸铁锂这条技术路线所以对成本的考量不仅是成本绝对量的高低还包括了成本的稳定性。


这就是我们想说的第三点:从成本端考虑,如何理解为什么大部分企业愿意考虑磷酸铁锂这条路线,从我平时看得比较多的上游来看,我们要考虑到底谁的成本更稳定,这是下游电池企业和车企更看重的方面,而中游的正极材料生产企业由于是成本加成模式所以从利润来讲他们并不是特别在意原材料价格涨跌对他们的影响。


然后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测算,因为大家会想在目前这个时间点,我们把上游金属原材料的价格到中游正极材料的价格再到下游电池单体的价格进行对比磷酸铁锂和三元的成本会有多大差距?这个市场上很多人都做过,我简单算了一个数,一辆50度电的车,三元材料的正极成本是1.7万,而磷酸铁锂的成本在1-1.1万左右,这个只是做个参考。如果同时把各个环节的原材料价格全都降到历史低位,比如把钴的价格降到20万,镍降到7-9万,锂降到5万,我们会看到磷酸铁锂的单车成本会降到4500块,而三元的单车成本会降到7500块。所以从目前时间点看,我们还很难看到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实现平价,三元还是贵于铁锂。未来如何实现平价?需要我们在现有价格体系上做出变化,从三元目前品种来看,首先肯定是大家之前强调的高镍化,我先尽可能把单价最高的钴用量降下去第二个是在镍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思考比如把单价最低的锰的比例再提升。如果不考虑技术角度实现的各个元素比例的变化,那就是看金属的价格有没有下降的可能,这块是我们想要重点分享的,就是三元材料未来的生存空间要想打开,其核心是来自于矿产资源的生产降本这里面有所体现的比如说现在中国企业在印尼做的镍湿法冶炼项目,湿法冶炼在我们前期的研究中多次提到过,目前来看,8000美元/吨的镍价是可以实现的,如果实现了镍的成本会在现在基础上下降接近50%,同时钴作为红土镍矿伴生出来的矿种,也能够从现在40万元/吨回落到30万甚至25万元每吨,这是两个标志性的湿法冶炼带来的差异。锂目前确实还比较难出现明显的降本,我们刚刚也说了未来2-3年不能依赖盐湖生产出稳定的电池级氢氧化锂供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使用如果我们考虑使用低成本的碳酸锂来生产氢氧化锂其成本依然是比碳酸锂高1万元/吨。


所以从现在时间点看到2022年的镍和钴这两个金属的原料成本可以实现一部分降本,但是短期内仍然难以做到和磷酸铁锂并驾齐驱的程度。我们也观察到很多行业的公司在提回收对成本的影响,这个可能是个明确的方向,尤其是今年和明年金属材料价格处于高位的情况下,应该说回收是有极大发展空间的,但是目前时间点很难对回收确定一个定量的方向尽管国内很多尤其是三元材料企业都强调未来如果能做到镍和钴的高水平回收那么三元材料的价格可以实现和磷酸铁锂平价甚至更低,但我觉得这个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预计今年和明天由于回收的渠道尚不完善,同时会受到新废价差的影响,使得供给不是特别稳定,原生矿物还是会成为三元正极材料的主要供给来源,因此短期内无法依赖回收给三元材料带来明确的降本趋势。


以上就是关于三元材料的四个要点第一是我们认为三元材料行业还没有完全成熟第二是当前时点由于国企参与度较高,使得竞争格局分散的状态短期内无法改变第三是通过一体化的趋势可能会使得三元材料出现比较明显的降本,但是短期内难以达到和磷酸铁锂平价的水平,第四是回收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是今明两年对于成本端的压力于事无补。


行业展望的三个要素:产能、要素、原材料布局


产能未来三年的影响逐渐减弱,因为大多数三元材料正极企业都上市了,融资渠道的打开和资金能力增强使得他们的扩产不会像2016-2020年那样谨小慎微,现在我们会看到动辄都是十万吨以上的扩产技术,过去是讨论比较多的,尤其是跟高镍这个环节相关的,我们的观点可能不会像大家认知的那样觉得这是最核心的我们认为技术体现出来的是公司的产品优势,而且重点体现在产品卡位的优势,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容百科技,它是国内最早量产高镍三元材料的企业,为什么它在今年以及后续年度可以给到市场一个非常乐观的预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产品最早进入到了一些欧洲车企的认证中,使得它的产品实现了卡位的优势,订单的保障程度是比较高的,而国内其他三元材料企业大规模切换到高镍主要是今年才发生的。所以对于技术我们更多解读为针对下游客户的卡位优势技术在现在保持领先就意味着可以提前一到两年进入到下游客户的重点车型中,从而实现订单的稳定增长。


原材料,这是我认为在今年明年乃至于后年,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刚才已经说过了,如果不能在金属矿产环节实现原材料生产成本的降低,就永远无法实现和磷酸铁锂的平价竞争,因此原料的布局是国内所有三元材料企业无法回避的话题,而且即使退一步讲,不考虑原材料的成本优势,仅仅从保供出发,去布局一些原材料也是必然的趋势,今年就已经发生过镍、锰、锂分别在不同时期出现断供的风险引发了三元材料企业明显的担忧。所以这个环节是目前我们认为三元材料企业最需要关注的核心这里面有的企业做得相对领先一些,直接深入到了矿产端,有些企业受制于规模,现在只能先放弃精炼环节,但无论是深还是浅,总体而言这个趋势是明确的。


而且掌握原材料环节,除了降低成本之外,还有个优势是可以缩短生产工艺流程,这个过去我们也多次提到过,短流程的工艺最明显的特征是把精炼、前驱体和正极材料的生产融合成一个环节,避免了精炼产品的重新熔解、结晶、包装、运输,以及前驱体的熔解等环节,我们测算过,短流程操作理论上可以实现6000-9000元的降本,现在三元材料价格高可能效果还不是很明显,但是在历史上三元材料曾经最便宜卖到过9万块一吨,也就是可以下降10%。要更深一步的匹配的话,除了精炼、前驱体、正极材料,还可以把辅料比如前驱体生产中的氧气或者其他环节的蒸汽、纯碱全部做到集中处理,但这是个更长远的话题了。


总体来看,展望未来三年三元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比较明确的特点除了产能和技术这两点市场已经讨论多年的话题之外在现在这个时点摆在三元材料企业面前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做到原材料或深或浅的布局,至少要在精炼这个环节做到更深的掌控不能完全依赖三元材料生产这个单一环节。


最后一个问题,对于三元和磷酸铁锂各自市场份额的展望,在当前时间点我的判断是,基于刚刚说到的短期来看三元材料还无法实现跟磷酸铁锂的平价,因此我认为在明年乃至到后年,在上游原材料价格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下降的背景下,可能磷酸铁锂会始终站在一个更靠前的身位,这一点我们的认知是清醒的,但是在更长远的未来,三元正极材料在产业链格局和原材料一体化这些变化之下带来的降本是有可能让三元重新回到和磷酸铁锂并驾齐驱或者超过磷酸铁锂的趋势所以我们并不是在磷酸铁锂发展比较好的时候就否定三元材料的发展空间。


三、Q&A


1、短期来看,三元确实不怎么占优势,但是特斯拉4680电池这个方向,是不是可以一些弥补三元的劣势,发挥三元的优势?


确实4680电池会对三元的某些缺点实现修正,但目前还没有量产,我们没法测算出成本大概能降低多少。但即使确实能降本,我们刚才也并不是强调三元和磷酸铁锂两者在生产上产生了多大差别,使得磷酸铁锂便宜了,三元贵了,我们的核心还是从材料端去看的,原材料的可获得性和是否能满足当下的需求。


2、国轩高科提出了210wh/kg的铁锂未来是否磷酸铁锂会占到60-70%的份额,只把剩下的比较高端的电池份额留给三元?


关于国轩提到的高能量密度的铁锂电池我们一直认为这个行业是要看量产数据而不是实验数据,如果只按照实验数据来讲的话,其实有别的材料是可以碾压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的,所以核心还是看量产。我们的观点是210wh/kg用到技术如果应用到三元上面可能也能提高三元的能量密度,所以这个应该不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


3、如果未来两年磷酸铁锂上升的势头比较确定的话,磷这个资源带来的矿产端的投资机会,比如云天化、湖北宜化、兴发集团这些公司,有没有评估过或者推荐?


简单说一下磷化工相关的是我们化工组在覆盖最后以他们的口径为准,可以会后私下联系。从行业数据来看,今年磷酸铁锂以及化肥等对磷的需求拉动比较大,大家可能会觉得短期有些刺激因素,但我觉得资源品最终还是要看供需的,后面可以分享一下相关的行业数据。


4、大众会有多少比例改用磷酸铁锂电池?


这个关于海外车企的问题比较有趣我们目前看到的消息是大众明确提到会在铁锂做技术布局这里面有提到为什么海外的车企在历史上不知道磷酸铁锂、不用磷酸铁锂,这跟专利等因素相关,因为要收专利费,所以在海外磷酸铁锂和三元比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国内这块大家可以查一下2012年福建的案例,魁北克在国内起诉整个行业,要求禁止行业使用磷酸铁锂,但是被驳回了,所以这个专利在国内是无效的。至于大众今后会用多少磷酸铁锂我们自己觉得按照行业分类的话,一个车企应该有低续、中续和高续三类产品,至少三分之一的低续航产品会逐步采用铁锂,后续可能还会往中续去渗透我们之前的报告也测算过海外磷酸铁锂的渗透情况,长期来看可能会略小于国内,达到40%,不过这两年可能是个加速渗透的时间节点。


5、磷酸铁锂是否也要用到六氟磷酸锂做电解液?跟三元的用量相比呢?


是的。铁锂用量多一点,但差异不是很大。


6、有关碳酸锂的价格有点问题,无锡交易所的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目前不是19万左右吗?


价格没问题,我们认为年内有希望看到20万以上,明年的价格应该也是比较强的,不会有特别大的下行风险,就算要下行也要明年低了


7、如何看待德方纳米的竞争壁垒和磷酸锰铁锂电池落地的障碍是什么?


德方纳米是我们一直推荐的公司,壁垒的话,首先它的成本端一直非常稳定然后昨天我们请到的行业专家也提到说磷酸铁锂之前有个比较大的问题是产品批次不稳定,德方的产品批次是很稳定的,从2014年开始给宁德时代供货,一直以来几乎都是宁德时代最大的磷酸铁锂供应商,所以批次稳定和工艺带来的成本优势是它最大的竞争壁垒。另外它做了比较多的工艺的创新和拓展,这个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分析报告,都有明确叙述,简单地理解就是我买了一吨碳酸锂的话里面的碳元素都会变成二氧化碳挥发掉我只需要里面的锂离子那以后德方可以哪种锂盐便宜就用哪种。


关于磷酸锰铁锂电池落地的障碍,电池落地没什么障碍,无非就是换个正极材料,但之前有提到过由于里面加入了锰这个新的元素,可能会产生一些电压不稳的问题,这个问题跟刚才提到的产品批次不稳定有点类似,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液相化,这个目前很多企业也都在做。


另外补充一下,为什么过去在锰酸锂这个材料做了这么多年的情况下都没有大规模应用?其核心就是把锰元素加到电池材料里面后有个不可避免的现象就是材料的导电性能会变差,这是个本质性的缺陷,所以一旦导电性能变差可能整个电池的性能都不会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强这就是锰这个材料在当前的最核心矛盾,它的优点是电压特别高,磷酸锰铁锂可以到4.2V,富锂锰基甚至有可以到4.6-4.9V的材料,在现在的基础上大幅提升能量密度,但是由于降低了导电性能,导致高电压的水平发挥不出来,所以除了批次不稳定这个常规性缺陷外现在包括德方纳米在内的企业做的一些技术改良都是为了应付锰带来的本质性的缺陷,这一点不仅适用于磷酸锰铁锂,也适用于现在市场讨论比较热的富锂锰基如果能在包覆技术上有明显进展的话,理论上说新型锰系材料的发展会有很大前景。


8、未来2-3年磷酸铁锂正极的供给格局会不会出现产能过剩?


根据我们目前的测算,今年的磷酸铁锂行业需求大概是40万吨左右,明年乐观一点大概70万吨,从行业供给来看,肯定是过剩的,明年按照有效的名义产能来看大概至少有75万吨以上,所以肯定不是今年这样会出现季度之间供不应求的情况,未来无论是看一年两年还是三年,肯定是供大于求的状态。但过剩不是最重要的,核心是要在客户这边拿到认证,刚刚说到产品批次的稳定性很重要,有些企业也在里面吃过亏,我们始终认为产品是进入行业的门槛,是必要但非充分条件,因此不用过多担心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我们刚刚说到的加工费的问题,这个还是比较有趣的。


9、目前镍的产能增长是否能满足三元产能?怎么看待华友钴业?


今年上半年的时候大家非常担忧,那时市场讨论热度也很高,但我们认为到2022年下半年及再往后的时间来看的话供应应该是会偏向于宽松了,主要因素包括华友钴业、格林美它们生产的湿法冶炼工艺,以及青山集团高冰镍的项目,导致明年能够供应到电池行业的镍原料是比较宽松的,今年的紧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产电池的镍的中间品不够大量企业被迫购买镍的金属产品回来酸溶,造成了金属镍的供应紧张。明年就会反过来,原生镍的物料会比较充足,对于金属镍的拉动作用就会弱化,这是比较明确的。华友钴业我们在公开电话会上不能评论,但我想说刚才介绍三元材料行业的时候我们花了最多时间去讲这个行业未来要想实现和磷酸铁锂的平价甚至有一定价格上的优势的话,在原材料环节的布局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布局有深有浅,深的话可以做到上游矿产环节,浅一点的话可以在精炼环节下功夫,把自己的生产流程尽可能缩短,把精炼、前驱体、正极材料做到一个打通,这样才是实现未来深度降本的必要条件。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湖北宜化
S
德方纳米
S
云天化
工分
13.47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6)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2-06-13 03:15
    1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淡定哥
    明天一定赚的散户
    只看TA
    2021-11-07 14:22
    对产业的分析很透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11-06 09:39
    首先感恩分享 其次希望精简语言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11-01 22:25
    感谢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熊途牛路
    躺平的老韭菜
    只看TA
    2021-11-01 22:06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