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目标上:
1.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转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实现30gw以上,推动新能源领域碳达峰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
2.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二.规划指引方向上:
1.发电侧(电源侧):健全“新能源+储能”项目激励机制,包括并网时序,调度运行保障小时数,电力辅助补偿考核等;推动建立储能发展基金,健全完善新型储能参与市场交易,现货及辅助服务。
2. 电网侧:建立电网侧储能,在价格机制上建立电网侧电站容量电价机制;电网储能设备成本收益纳入输配电价回收。
3.用户侧:完善峰谷电价政策,为用户侧储能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4.技术侧:推动关键材料,单元,模块,短板技术攻关;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推动锂电池等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下降和商业化运用;实现压缩空气,液流电池技术进入商业化初期;加快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技术开展实验示范;探索氢储能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
三.政策定位上
1.技术上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自主化。(战略意义)
2.明确提出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实现碳达峰中和具有重要意 义。(市场地位)
3. 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做积极的政策推动。(政策引导)
对于政策解读,我觉得在储能这块国家重视力度加大,行业端存在进一步的投资机会的。首先以前储能行业的制约性在于他原有的经济性能不高,除开地方补贴以外对于电网侧和电源侧都是提高企业的初装成本包括储能站的人员维护支出。
但是这次储能建设上给出了参与中长期交易,现货,辅助市场服务小时并网等刺激手段。另外一个就是将电网侧储能建设成本纳入输配电成本中,这个会进一步刺激装机意愿。政策面落地,电网侧储能建设会进一步超预期。2025年市场规模超1500亿。
四.目前行业技术路径分为如下
机械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
电化学储能:锂电,铅酸(南都电源),液流电池(日本住友)。
主力军是锂电池(磷酸铁锂),储能占比最高的。
五.行业面跟踪
从储能系统(EES)构成来看电池占主要成本的60%,2020年电化学装机储能规模为3.27gw,占比9.2%,在电化学中用锂电池累计装机规模2.9gw,占比89%。锂电目前还是主流的储能技术方案。主要看磷酸铁锂(价格优势低于三元,稳定性高于三元)
电池方面: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德方纳米(绑定宁德时代客户源) 逆变器及储能变流器(pcs),占成本占比20%。标的上:阳光电源,永福股份,派能科技,锦浪科技,盛宏股份。 新技术展望上,氢能储能。(这块落地还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