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嘉和美康调研会议纪要0113
夜长梦山
2022-01-17 13:08:43
一、领导分享
(一)业务介绍
1、电子病历平台:电子病历市场的持续引领者,连续七年全国市场排名第一。梳理形成国内电子病历系统的基本框架和发展方向。
客户名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
主要竞争对手:海泰、卫宁、东软。
高等级测评情况:电子病历6级4家,5级16家;互联互通五乙5家,四甲50家。
2、医院数据中心:国内第一家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临床的企业,采用Ensemble集成引擎,实现业务系统的异构结构。依托Hadoop大数据系列技术的实时全量数据中心。
客户名单: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鄂东医疗集团。
主要竞争对手:医惠科技、医利捷、柯林布瑞。
3、智慧医疗:国内最早一批从事医疗大数据及医疗AI应用的企业之一,连续两年全国排名第三。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CDSS)采用循证医学知识库与真实世界病历学习双引擎。大数据科研平台建立重要多病种,全变量的高质量专病数据库,实现临床科研协同发展。
客户名单: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长海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
主要竞争对手:医渡云、森亿智能、零氪、惠每。
(二)核心竞争优势
1、持续专注临床信息化。研发团队医学背景占到10%。跟HIS厂商比有优势。
2、产品化程度高,产品+项目制交付。电子病历毛利率70%多,综合电子病历毛利率内部拆开测在80%,专科电子病历毛利率低一些,后续有提升空间。医院数据中心毛利率60%上下,后续有提升的空间。一般产品趋于成熟,毛利率会进一步提升。
3、致力于原创软件研发,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技术实力受到行业主管部门及科研机构认可。
(三)政策环境1、电子病历提级建设:1、公立医院高等级建设要求;2、18年出的政策要求相对是比较低的。4级是初级医疗决策支持。智慧医疗会做到6级,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会做到4级。2、国家医学中心、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改革等:头部医院做成临床研究型医院,国家地方会有资金支持。医保支付改革政策对临床系统依赖比较深,不仅会促进DRG/DIP单产品销售。
二、Q&A
Q:各业务条线如何布局,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性如何?
A:目前公司大概有1400+客户,每个客户基本会带上电子病历系统,后续需要进一步利用数据的情况下,医院会上数据中心。公司产品之间是可以协同也可以分开应用,协同应用会产生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即使医院以前的产品不是公司的,我们也可以单独售卖电子病历或者数据中心,每条线都是产品化的。
Q:公司下游客户主要是哪些?
A:客户遍布除台湾以外的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公立医院为主,医院客户1400余家,三甲医院430余家(占全国三甲医院比例超1/4)),三乙医院300余家,三级以上700多家,剩下的为二级或小型医疗机构。
Q:医疗机构IT投入资金来源?
A:以往基本为医院自筹,疫情后出现更多财政专项、国债、地方债等。大医院除了正常财政拨付外,还有许多科技口、发改委的专项资金。
Q:综合电子病历增速低的原因?
A:综合电子病历业务基数较大,同时2020年由于疫情有4个月无法进场实施验收,影响了验收量,整体增速受到影响。一般来说电子病历当年签约当年验收的量占比比较高。未来几年大概率会保持较好的增速,后续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也有一部分收入。
Q:专科电子病历渗透率和市场空间?
A:专科电子病历渗透率非常低,麦迪科技通过手麻产品占有较高的市场率,拥有两三个亿左右收入份额。麻醉专科是基于手术区的麻醉单来做,属于专科里很小的分类。借鉴美国医疗信息化发展路径,专科病历会是未来电子病历发展方向。大家都是先做基础建设,再深入提升诊疗水平,总体来看市场潜力比较大。除了麻醉专科以外,目前还没有其他专科业务能卖到几个亿的规模。专科投入时间长工作量大,成功的也只有麦迪,现在更多是创业型公司在参与。
Q:公司电子病历及数据中心的采购规模?
A:电子病历是一个产品群,包括病历和病历里面的单个产品,可以拆开多个系统售卖。三甲医院项目至少是一百万规模以上,公司最大的一个升级项目达到了1000万,升级的内容比较全面。小医疗机构单买一个子系统价格则会较低。
大部分一到三千万的项目都是做到5级,并不是评级需要这么多资金,而是因为要达到评级有其他系统补缺陷的采购,占了比较大的比重,再加上几百万的评级费和几百万的服务费。
数据中心也是同理,根据需求不同提供产品化服务,从几百万到两三千万都有。
Q:22年电子病历建设标准等级的大周期结束,如何看待电子病历后续的增长点和市场空间?
A:国家卫健委原先政策计划是去年三级医院推出6级电子病历建设要求,但鉴于疫情延迟了,22年年底很多医院完成了电子病历4级。下一步政策是给三、四年时间让三级医院将电子病历等级提高到6级。5级以上电子病历由国家卫健委评级,5级以下由地方评级。
Q:电子病历评级推迟了两年,是否有可能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A:不会。现在公司接了很多报5级的项目,需要公司咨询团队的项目基本都是5、6级,4级的基本上实施部门就能协助解决。各省会有各省的要求,例如在广州,如果没有过5级,就上不了广东省的高水平医院清单和专科扶持资金清单。
Q:各家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互通情况?
A:目前是不互通的,未来政策要求是要互通的,但需要一定时间去实现。
Q:数据中心业务增速快的原因和持续性?
A:电子病历评级中第5级医院大概率都会上数据中心,没有数据中心很难进行数据统计管理。
近两年的渗透率有所提高,但目前收入还是处于低位,整个市场数据中心的增速都不低。鉴于公司产品落地较早,因此有一定优势。目前三级医院陆陆续续都有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建设时间长,需要分开一两期去建设,先做一部分,后续根据预算再做第二期。
目前的数据中心建设还是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未来覆盖到一定程度会开始解决有和好用的问题。其实很多医院的电子病历可能都已经上了四五次才达到目前的水平。医疗IT增长周期长,从基础建设开始、更换、到应用水平提升都需要一定时间。
Q:如何看待其他厂商数据平台的竞争关系?
A:基本每家HIS 厂商都有数据中心,我们的数据中心是全国大型医院中份额最大的。专科产品选择权不仅仅是信息科主任一人,也包括科室主任,数据中心还会涉及医务部科研处长、分管医疗副院长等参与决策。公司做临床的优势在于能用医生的语言和医生去沟通。
Q:公司售卖的产品是否会根据医院等级有所调整?
A:越高等级医院要求越高端的产品,越小的医院对深度要求越小。目前新院区基本都有数据中心,老的医院会通过单项采购来进行建设。数据中心属于一个中长期建设标配,医院有足够资金情况下都会考虑加入数据中心。
Q:电子病历和数据中心业务展望?
A:电子病历包括围绕电子病历评级的综合电子病历业务增速高于行业平均增速,数据中心以及一部分大数据等增速会高于行业平均增速。公司电子病历研究较深,电子评级越往4、5、6级高等级走,公司潜在优势就越大。在专科病历方面,参与企业不多,属于蓝海市场。下一步是病历智能化。
Q:公司DRG/DIP的产品情况?
A:公司局端、院端产品都有的,更多优势还是在院端市场。公司电子病历比较领先,在做DRG/DIP时采集的数据也来自于电子病历,天然地去切这个市场还是很有优势的。
Q:在DRG/DIP试点城市中的相关案例?
A:当时公司做的DIP,病种分值付费点数法。后续DIP试点规模开始扩大了,这正好延续了公司前期所做的方向。公司属于较早探索DIP领域的。
前期DRG试点城市我们都没有参与。DIP试点城市只做了一个,得了优胜奖。
Q:在手订单情况?
A: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公司已签订尚未验收的医疗信息化业务合同金额达到7.83亿元,约为2020年全年收入的147.18%。
2021年增速低于2020年,主要原因是20年大部分是抗疫专项债,属于国债。21年以来更多用的是地方债,一般会有延后的情况。22年Q1订单增速会远高于21年Q1订单增速,部分12月的订单延迟到一季度。
Q:新老客户占比?
A:一半一半。新客户单个体量大,老客户体量少,数量多。
Q:医院这两年的支出意愿的判断?预判今年医院IT的预算情况?
A:21年从购买意愿和资金投入比20年要多,但是周期会长。20年有疫情,有特殊绿色通道应急。22年目前看前景还是乐观的。
Q:公司销售渠道构建及考核?
A:新产品落地时会主动联系推广。公司日常销售体系有长期合作伙伴,也有自己的销售团队。销售考核是综合的,包括签单、收入、现金流回款等。根据团队特点,内部考核重点也不一样,有的可能是业绩也有的是考核是产品完善度等。
Q:招标情况?
A:很多还是分包,也有大的总包。一方面,我们直接分包别人的单,例如运营商、银行中标的。当然里面产品最后决策权在于客户,例如友商的HIS最后上了嘉和的电子病历或者数据中心。另一方面,公司也做单产品总包,单价从几十万到一百多万不等。公司近几年大的总包项目增加。
Q:项目平均实施周期?
A:电子病历大部分当年签约当年验收比例高,数据中心大部分跨年验收。大单会跨年,协和医院数据中心等产品跨两年(第一期1000万,后续几百万),一半以上分包,分包需要看总包商节奏。分包及和第三方合作比较多,收款不仅依赖于自己,也依赖于总包商。
Q:收入确认方式?
A:终验法,100%确认。
Q:是否有SAAS化产品?
A:有SAAS化产品,但收费模式还在探索过程中。
Q:公司募投项目为急诊急救和妇幼专科的原因?
A:急诊急救理论规模远超麻醉科,急诊急救科室牵涉到院内院外协同,属于较大的科室。麻醉是基于手术室的,和急症急救属于两个概念。其他的例如ICU是基于ICU床位,目前国内床位增速较大,延伸出来重病重症病房,这个投入也会加大。妇幼专科主要集中在各级妇幼保健院、综合医院妇产科。公司专科电子病历涉及急诊、ICU、口腔、妇幼、肿瘤等。
Q:公司毛利率情况?
A:数据中心产品的毛利在60%左右,呈现向上趋势。去年有疫情导致4个月没有开工实施,但人员薪资正常发放,因此毛利没有预期提高。未来会保持在60%-70%之间。智慧医疗产品毛利趋势也是向上,在没有外界干扰情况下有希望超过60%。
Q:长期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三项费用端的趋势?
A:公司成熟产品的毛利率实际是比较高的,智慧医疗产品等还在改进升级,提高成熟度。研发人员算到当期项目成本,放量后会显著提升。毛利率整体趋势小幅向上。费用占比向下,研发绝对值往上走,占比往小。
Q:人员结构及近几年的人员规划?后续研发投入的重点?
A:公司研发人员会比较多一些,将近700人,针对专科方向的销售会加强。研发团队小部分增加人员,不会大规模招。总体来说,前几年增长较快,未来几年人员增长会根据具体业务需要,更合理和稳健。

------------------------------------------------------
兴业计算机团队介绍
团队成员包括蒋佳霖、孙乾、吴鸣远、冯欣怡、陈鑫、杨本鸿,2015-2020年连续6年获权威最佳分析师。2020年,权威评选中获最佳分析师第3名。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嘉和美康
工分
1.84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