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的底部不断抬高,主要是基于政策预期转向的驱动,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和防疫政策以及国企估值重估的预期,虽然对于政策的具体落实以及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效果仍有比较大的分歧,但是市场活跃度的提高表明资金对远期预期的“共识”正逐步提高,而板块的不断轮动则是基于宏观预期的总量“共识”之下,对中观行业现实中暂时未能兑现的“谨慎态度”,资金出现不愿追高、但敢于低吸的心理特征。
如果从现实基本面出发,我们去寻求每一轮市场的底部实际上是“无据可依”的,因为股市领先于基本面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特征,在历史的每一次底部,都是经济状况极端恶劣或者政策极差的阶段。
每一轮市场底部,引发市场筑底的原因各有不同,有时是政策的转向引发了基本面预期的转向;有时是市场自身下跌动能衰竭后进入缩量震荡,然后在后期又出现了政策的催化剂或者经济面的好转。去分析“当下”市场的核心驱动力、核心矛盾是否有所缓解,然后不断的动态跟踪市场走势,去验证“共识”是否不断在加强,是判断未来市场走势以及寻找操作依据的重要方法。
自11月份以来,前期医药、信创为主的题材股领涨两市,后期中字头、大金融、房地产等权重股表现突出,现在消费行业开始活跃度提升,市场看似杂乱无章的轮动,有着清晰的“底层线索”——低估值修复和高弹性品种的活跃。
在市场的心理特征上,由于现实没有兑现,所以资金对行业的上升高度期望不高,这就造成了板块涨高了后回调的幅度很大,但是当回调幅度过大后由于有宏观的“总量”预期托底,资金又敢于低吸,所以在过去一个多月来,如果基于两条线索大胆的低吸,胜率是非常高的。
“场子”先热了,才能吸引增量资金,然后才能发动更大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