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 | 半导体封测行业投资机会展望
会议时间:2020-12-7 下午15:00
半导体研究员:郑必语
1、封测行业总体情况:→去年Q3开始封测行业经历了一个产能利用率提升,从80%到现在100%,我们认为高景气度至少持续到明年上半年。功率半导这块出现了一些涨价,新的客户订单涨20~30%,日月光也发出了涨价函,对2021年一季度估计上调5~10%,这个以前很少见。因为以前封测价格一般稳定,更多是产能利用率波动造成业绩影响,而现在封测端也涨价,更多是反映下游需求的旺盛。2021Q1,我们认为华润微、联电这些都会上调封测价格。除了需求之外,还有就是封装成本是在上涨,比如IC载板、铜还有银线也是上涨的,今年铜涨了50%以上,银上涨了30%;
2、需求为什么比较好?实际上并没有看到一个突然增加的需求,更多是点状的需求零星而持续的复苏,主要几个点,一个是汽车电子三季度因为车厂复苏呈现强烈的向好趋势,二个是光伏、风电、新能源车这些的消耗量比较大,占10~20%左右,三个就是小米、OPPO这些对于市场份额的提升有预期,所以从三季度开始也增加了备货。这几个因素叠加起来,需求端超过市场的预期。往上游去看,通富这些封装厂的资本开支可能也会处在一个比较高的状态,所以设备端也会受益,比如长川科技这些,反馈看对于设备需求2021年也会比较强;
3、封测端景气持续性?至少持续到明年上半年,原因是有些客户的订单得不到满足,现在晶圆代工本身很紧缺,很多订单都排到明年一季度,对应封测的话延后3个月左右,对应整个的高景气度可以持续到2021年二季度。像小米、OPPO这些订单是比较稳定的,除非手机端销量出现大的波动,否则的话这一块持续到2021年三季度还是可以的。8寸晶圆厂很紧张,封测涨价,我们应该把这个放到整个半导体行业去看,是一脉相承的,反映的是整个下游需求向好,同时供给端扩产有限,所以景气度起来。2016~17年曾经也出现过这个情况,我们不排除后面硅片价格也会有部分上涨,到时候去观察可能这一轮周期向上不会弱于2016~18年这一轮;
4、对封测的长期看法?→封测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这一轮扩张周期之后长期看还是会进入到兼并重组阶段,现在前三名是长电、通富和华星,长电追求稳定盈利,对于资本扩张会相对谨慎一些,2020的资本开支和通富差不多(前者是后者的收入三倍还多),通富会扩张的积极一些。客户在寻求供应商的时候,会优先看规模和产能的稳定性,如果排名在第三甚至更后面可能在拿单这块不具备优势。后面CR3估计会到2025年超过50%,现在是40%多一点,小厂会逐步被边缘化,规模是投资中非常重要的考量。还有一个趋势,就是封测和上游晶圆制造的结合越来也紧密,典型就是台积电自己也拿了100多亿去投资封测厂,主要是针对一些高端产品,需要2.5~3g的封装方式,需要和晶圆代工的前端设备有一些协同,而这种的话日月光、长电可能做不到。台积电的封测厂投产需要3年时间,初期也都是高端产品,更加长期的对行业格局的影响需要持续关注;
5、推荐的主要公司?① 长电科技今年10个亿的利润,明年12个亿,不管从技术布局还是和晶元代工厂合作看都是不错的,全球前20的IC厂客户都有,华为海思这边因为暂时订单无法供应,预测2020年占比在15%左右,会对产能造成短暂性的空缺,可以通过其他的客户来填补,但需要时间,估计在1~2个季度左右。之前三季度因为备货多,所以业绩比较好。鑫科金朋被美国列入名单,估计收入占比在10个点左右,明年会在新加坡那边转移一部分产能,能够消除一些影响;② 通富微电主要是AMD占收入比重50%左右,利润贡献了90%。明年两个变化,一个是AMD先进制程和台积电合作,技术领先保持2年左右,其服务器市场份额会继续保持扩张,4季度估计在10-%左右,2022年估计到15%;台式机估计从20%到25%左右。AMD的CPU的封测80%都是交给通富来做的,这块2021年给通富带动30%的订单增长。再就是通富之前并购AMD的苏州的2个封测厂,折旧明年会结束,利润表的改观明年8000万左右,后年是1个亿以上。如果考虑封测价格上涨的话,估计明年在7个亿左右利润,对应50倍的PE,处在历史估值中枢偏上,考虑到现在行业景气度还是比较高的,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还是可以关注;
Q&A:
Q1:如果上游芯片短缺的话,会不会对应后续封测的需求也会出现下降?
现在晶圆产能紧张的主要是8寸线,12寸线的话产能并没有那么紧张,而很多封测的公司既有8寸也有12寸,所以8寸晶圆的短缺并不会造成封测需求趋势性的变化;
Q2:大众汽车因为芯片供应而停产,除了需求导致的紧张外有没有可能主要是疫情的影响?
大众停产主要是博世、大陆的供应链这些影响,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东南亚因为疫情反复导致物流出现了障碍,很多封测订单无法完成,这种短缺只是暂时的,而且供给并没有出现真正中断;
Q3:传言有些晶圆厂的订单非常好,已经排到了2022年?
这个可能只代表了部分厂家的情况,在业内不是普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