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钻石产业链深度解析
培育钻石又称合成钻石、人造钻石,是在实验室中生产的钻石,与天然钻石在化学成分、物理性能、晶格结构等完全相同。
天然钻石行业具有稀缺性,目前处于成熟阶段;培育钻石技术实现突破时间尚短,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培育钻石企业的研发实力、工艺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要求都远高于一般人造金刚石企业。
从成本来看,天然钻石成本高于培育钻石,因此在各方面属性相同时,培育钻石的价格竞争力优势明显,价格只有天然钻石的1/3左右。
2020-2021年随着大颗粒培育钻石(5克拉以上)加速规模化量产,单克拉的生产成本继续大幅下降,而纯净度、色度等性质仍在大幅提升。未来无论是零售价还是批发价,培育钻石相较于天然钻石都仍有较大下降空间。
培育钻石与天然钻石产业链格局类似。在培育钻石产业链中,上游的毛胚钻石由矿场挖矿转变为实验室人工培育,培育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为高温高压(HTHP),另一种为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上游毛胚钻石生产大多由中国公司完成,中游的钻石切磨加工过程集中在印度的苏拉特,而下游的零售多数供应于美国市场。其中上游毛石和下游终端消费的利润较高,约在60%左右,而中游利润低,仅为10%左右。
受地理条件限制,天然金刚石产能主要集中在南非、扎伊尔等地,而培育钻石的产能大部分集中在中国。
根据贝恩咨询,2019年全球天然原钻产量为1.39亿克拉,而培育钻石产量为600万克拉左右,渗透率约为4.3%;2020年天然原钻产量同比下滑2800万克拉至1.11亿克拉。
截止2020年末,全球培育钻石产能大约在600-700万克拉之间,渗透率仅为6%。其中,中国、印度的培育钻石产能分别约在300万克拉、150万克拉左右,其余产能分布在新加坡、美国、欧洲、俄罗斯等。中国天然钻石产量少,但中国培育钻石毛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0%-50%。
培育钻石产业链上游涵盖生产设备及金属触媒等原材料供应;培育钻石毛坯的生产,主要有HPHT和CVD两种方法,其中中国主要采用HPHT法生产,国外基本采用CVD法生产钻石。中国几乎垄断HPHT法生产工业金刚石的产能,经过技术改良后容易切换到培育钻石,目前中国约占全球HPHT法培育钻石产能的90%。
中国作为培育钻石产业链的上游,国内金刚石企业正由几十亿的工业金刚石行业向千亿级培育钻石行业升级中,成长空间巨大。
中游为加工市场,主要对培育钻石毛坯进行贸易、加工和设计镶嵌。印度是全球培育钻石的切磨中心,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共用加工产业链,全球90%的钻石加工都是在印度完成。
培育钻石的下游为零售终端以及相关的配套服务产业,下游消费需求中占比最大的分别为自身消费、酬谢赠礼、结婚订婚等,市场目前处于快速崛起状态。
从零售品牌数量来看,美国拥有25个培育钻石品牌,中国拥有19个,欧洲有9个。美随着传统珠宝商戴比尔斯、施华洛世奇等纷纷进入培育钻石市场,培育钻石需求逐步扩大。
国内市场方面来看,河南省是国内培育钻石企业重要聚集地,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80%以上。其中郑州市、许昌市、南阳市、商丘市等地存在集人造金刚石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金刚石产业集群。
美国的通用电气和阿波罗、英国的第六元素、日本的住友、俄罗斯的新钻科技、新加坡的IIa科技等集团公司,在全球培育钻石界都有了广泛的知名度,比如DiamondFoundry、Lightbox、Diama、GEMESIS等培育钻石品牌产品,正逐渐由国外市场向中国国内渗透,和天然钻石的市场一样,在行情启动之前就占领培育钻石高端消费市场。
2021年5月,美国最大培育钻石品牌DiamondFoundry获得2亿美元的融资,预计在2022年底前提升5倍产能,年产量达500万克拉(相当于戴比尔斯2020年天然钻石产量的1/4)。
2020年,目前国内培育钻石厂商已经能批量稳定生产3-6克拉钻石毛坯(对应1-2克拉培育钻石饰品),颜色可达最高可达D色,净度最高可达VVS,在4C标准上已达到较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