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OpenAI发的这款GPT-4o可以简单理解为升级版的Siri(增加了多模态,速度更快),到目前为止已经能看到很多评测,在准确度方面相较G4-Turbo稍差一些,但仍显著领先其他厂商的竞品。
需求端有变化我一向不排斥(无论软硬),从当下来看,其后续能对推理测带来多少增量还说不清(目前看到的很多方式都有点拍脑袋,还是老老实实跟数据吧),但至少产品角度能向端侧的硬件类发酵,就短期而言,在端上新模型对硬件销量形成正向刺激之前,相关表现先当纯拔估值的行情看。
去年底做完那一波MR之后很久没聊消费电子了,今年消费电子如果有机会,大概率是果链的AIPC/手机及国产制程的新突破,全部都集中在下半年,临近6月份,接下来会有的WWDC和后续苹果的新品,今天正好集中梳理下。
消费电子有贝塔的时候一般都是0-1级别行情(斜率极其陡峭),从早期的PC、pods/Pad/智能机,再到后来的Airpods、Vision Pro,复盘下来,会发现以下共性:
1) 标准的供给创造需求型行业;
2) 从iPods时代开始,苹果向市场证明了自己的创造力,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信仰,这个信仰正反两面都能说,好的一面是苹果做什么都有不错的群众基础,哪怕概念阶段,二级市场也有不错的行情,坏的一面是容易让人忽略掉不该忽略的负面因素,需要自行取舍;
3) 供应链由国内主导,能找的标的多,且由此进一步延申到安卓企业/华强北的抄作业能力,也能挖到不少机会。
参与节奏上,主要分两个阶段:
1) 临近发布会新品阶段,蹲供应链(如去年底的MR),发布会节点匹配第一个兑现点,好坏都先卖了再说(除非特别超预期);
2) 第一波行情结束之后,位置普遍不会低,这时必然需要盈利的支撑(即销量),新品出来后最忌讳掺杂主观臆断,任何主观上认为东西好坏或网上的各路测评,参考价值都等于0(比如都不看好却卖爆的Airpods,都看好却一般的VisionPro)。
这是to C创新产品的通病,消费者众口难调,就连产品经理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唯一客观且具备传播能力的有且只有销量。
这个阶段里,如果新品最终被消费者接受,往往匹配主升阶段的增量行情,可以推仓位,思路也不需要那么博弈。
对应到当下,果链这里市场预期的是6月的WWDC、与OPENAI的合作,以及下半年的AI手机,今年确实是新品大年,全部都可以按上述思路做。
具体到各个细分的梳理会发在公号。
再聊几句存储,这次4月开始就明确说优先看大市值的票。
截止到今天,赵毅已经走成了板块里最强的标的,他的标签或多或少也带了消电含量,这点我倒觉得算加分项,核心逻辑还是Nor涨价以及DRAM扩散到利基。
除此以外,很多消费类的设计公司,比如SoC的横玄、CIS、模拟,也在默默走趋势。
再从beta的角度去找印证,以SMIC本周的发说会为锚,代工厂的量升价跌,对应设计公司的量利齐升,似乎是可外推的。
说回市场,这几天整体挺难做的,每天都在换热点的同时量能在缩。
新质生产力里边最近调的多的主要是低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几个新质的细分不协调,虽然逻辑上是一个板块,但实际表现下来彼此间还是有点抽血。
说到底核心矛盾依然是市场量能不足,低空前期普遍两周+50%,涨快了这儿折腾个几周能接受的。
只要趋势没走坏、市场整体没有确认转弱,就继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