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国公布的2022年4月份CPI同比高达8.3%,比3月份的8.5%仅略降,这种幅度的通胀堪比上个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大滞胀时期。其实国内的物价也是飞涨,以四川地区面馆指数看,疫情前较长期保持10元二两的杂酱面现在普遍12元以上。
目前来看,这轮通胀没有停止的迹象,原油依然高企,食用油脂处于创纪录高位,生猪价格从去年低点也上涨了80%。本轮通胀当然不同于以往,然而却是面临异常棘手的情况。很显然,本轮通胀最明显的驱动之一来自疫情导致的供应链障碍,另外就是俄乌战争旷日持久,显著推高能源粮食价格,甚至可能导致供应短缺,还有一条暗线就是美国为了遏制中国而布局全球供应链大重置,目前正是选边站队时期,必然导致投资的减少和产能的抑制,当然也就会推升物价。在这样一个国际政经的大背景下,企业经营面临极大不确定性,股票投资必然是惊涛汹涌,惊雷阵阵。
展望未来,疫情短期难以结束,中美趋于长期对立,这轮全球性通胀,实际上是滞胀,恐怕将持续相当时间。那么沪深股市还有没有机会?实际上短期题材性机会总是有的,不过很难持续,大体就是过山车,一般投资者很难获利。那么较长期的机会还有没有呢,应该还是有的。这里不得不提到巴菲特,去年8月,伯克希尔哈撒韦宣布向日本五家最大商社投资60亿美元,不到一年最高获利三成,我们知道巴菲特做出投资决策绝不是看个一年两年几个月几周时间,都是基于长期的价值判断,下注长期上涨趋势。
商社是日本一种特色的企业形态,既是一种实体企业也是一种金融企业,最初以大宗贸易起家,然后像八爪鱼一样向制造业投资,像日本许多知名制造业企业背后都是大型商社所控制。当下国际政经局势面临数十年最大变化,在经济领域表现就是全球供应链重置,掌握供应链就掌控了经济的血脉,上连初级商品下接消费和制造业企业的商社,显然就是掌控供应链的商业王者。
国内有没有类似日本商社的企业呢,其实有的,那就是供应链企业。沪深两市大宗商品供应链不多,都是由国资控股,其中厦门就有三家,分别是厦门建发、厦门国贸、厦门象屿,另外还有深圳国资控股的怡亚通等。厦门这三家,2021年营收最大的是厦门建发,一年7000亿元,利润40亿元;其次是厦门国贸,2021年营收4647亿元,利润26亿元;厦门象屿2021年营收4625亿元,利润21亿元。怡亚通2021年营收700亿元,利润4亿元。而市值方面,厦门国贸最小仅160亿元,厦门象屿为180亿元,厦门建发超过300亿元。单从市值营收比看,厦门国贸是首选。这些供应链企业承载沟通国内外经济大血管作用,哪怕未来发生不可言说之事,其价值也只会提升不会下降。从近期走势观察,这几家供应链企业股价走势远远强于大盘,明显不是短线游资所为。